尚易
“喝酒會臉紅的人不容易醉”這句話在酒桌上常被用作勸酒的理由,可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喝酒會臉紅恰恰是不能喝酒的表現。
為什么有些人一喝酒就會臉紅
其實,喝酒導致臉紅,罪魁禍首不是酒精(即乙醇),而是乙醛。在體內,酒精首先經催化變成乙醛,然后在乙醛脫氫酶-2 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如果這種酶的活性出了問題,乙醛無法被及時代謝,大量滯留在體內,導致面部血管擴張,引起臉紅,嚴重時可能對心、腦、肝、腎等器官造成損害。
此類人群需慎用哪些藥物
喝酒臉紅的人,吃藥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以下幾類藥物,需要特別引起重視。
1. 硝酸甘油:緊急用藥可能無效
硝酸甘油通過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供血達到抗心絞痛的目的。此外,也可通過擴張其他動脈、靜脈,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從而減輕心臟的負擔。硝酸甘油是抗心絞痛的特效藥,是冠心病患者發病時的急救良藥。
但硝酸甘油對于喝酒臉紅的患者來說效果卻不好,甚至無效。原來乙醛脫氫酶-2 能特異性地代謝硝酸甘油,產生一氧化氮,實現血管擴張,緩解心絞痛。而喝酒臉紅者的乙醛脫氫酶-2 活性大多不高。因此,這類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其他藥物,如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或速效救心丸等。
2. 導致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可能引起劇烈頭痛心跳加快
雙硫侖是一種戒酒藥物,服藥后喝酒會出現惡心、嘔吐、恐懼等嚴重反應,而使酗酒者懼怕喝酒,從而起到戒酒作用。目前臨床上的許多藥物,其化學結構或作用機理與雙硫侖相似,用藥前后若喝酒,會發生顏面潮紅、心悸、胸悶、惡心、嘔吐、頭痛、頭暈、呼吸困難、氣促、胸痛、心梗、急性肝損,甚至驚厥及死亡等,這種反應被稱為“雙硫侖樣反應”。
多種藥物可與乙醛脫氫酶-2 結合,抑制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被及時代謝,在體內堆積,出現雙硫侖樣反應。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抗菌藥物頭孢菌素類,如頭孢哌酮、頭孢美唑、頭孢唑啉;硝基咪唑類,如甲硝唑、奧硝唑;其他,如呋喃妥因、異煙肼等。
降血糖藥物如甲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胰島素等。
其他藥物如華法林等。
喝酒臉紅的人,對可導致雙硫侖反應的藥物尤其敏感,一般人喝酒后3 天內不宜服用這些藥物,而喝酒臉紅的人建議5~7 天,甚至更長。
3. 利尿劑:引起低血壓
乙醇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均有擴張血管作用,可增強血管擴張劑的療效。尤其在應用噻嗪類等利尿降壓藥時,如果喝酒,可增加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可能。喝酒臉紅的人代謝乙醛的能力差,更容易發生危險,因此,服用這類藥物時應避免喝酒。
此外,有些藥物說明書上注明服藥期間要禁酒,當服用這些藥時,無論是否容易臉紅都不應該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