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勝松
摘 要 隨著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使得教育的發展逐漸趨向于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然而為了發展素質教育,我們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就應對學生施之以合理的教育方法。因為好的教育方法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前提和保障。這就對我們如今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使得班主任在教學中對學生不能偏愛,要做到教育公正,對待一切學生都要平等,進一步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初中;班主任;育人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083-01
近年來,隨著學生普遍年齡的降低,00后已經成為初中學生的主體。與90后不同的是,00后人格的形成比較緩慢,甚至可以說是心智并不成熟,這與國家互聯網發展普及等方面有著必然聯系,這些人格尚未健全的學生缺乏辨別良莠的能力,他們沒有慧眼,容易被網絡引導,這恰恰也就從反面說明了家長和老師對于學生世界觀的樹立,十分缺乏。近年也有許多師生矛盾的新聞,不管錯誤在哪一方,我認為老師都應該在學生管理方面,不要太過于關注成績,更應該關注成人,這也體現了班主任應該有育人藝術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的育人藝術之德育的影響
德育教育的出現是當前的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中的必然要求。那么其德育教育的作用又體現在哪幾個方面呢?筆者個人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實現德育教育的同時能夠促進班主任對于每個學生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情況,當前困難。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因材施教,推進教學進程的發展。使得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能得到應有的幫助。其二在于德育教育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少負面情緒,茁壯健康的成長,因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實行德育教育就有可能使得學生產生負面情緒,進而使得學習成績下降,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狀況受之影響。其三在于德育教育能夠使得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懷,促進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使得在學生心理上并不排斥老師,反而能與班主任形成良好的關系,交之如友,這樣有利于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推進和認同感的保持,促進初中教學的整體發展,下面我們談談如何實現育人藝術。
二、實現育人藝術的措施
(一)從心理角度解決難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成績式教學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引導,盲目地填鴨式教學手段只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厭學,從而成績下降。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往往以溫和的、和諧的方式進行管理,更加貼合學生心理和行為;而營造和諧的氛圍,能夠讓處于心理成長期、人格塑造期的同學們靜下心來聆聽教誨,這是教育的核心思想。比方說,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講解了全新的語法和句型并進行了一定的練習,課后布置了一定的英語練習作業,而在老師批改作業過程中,發現一部分同學并沒有真正掌握新知識點,就在接下來的一節課中對那些沒有掌握的同學進行了批評,老師不經意間出言侮辱了某位同學,勢必會傷了同學的心,就有可能會讓同學產生厭學甚至自卑的心理;但是如果老師不厭其煩悉心教導,并且在學習中加以引導,不放棄每一個基礎差的學生,日復一日,學生可能會從中受益,老師也會收獲新的理解。可以說,在某些方面,愛心教育克服了傳統的以學為本,從而產生了“以人為本”,從儒家角度來講,用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來形容愛心教育更加適合。最重要的一點是,初中學生心理正處在上升期,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用溫柔的手段,解決師生間潛在矛盾,創造和諧的環境,克服初中學生敏感脆弱的特點,讓學生對于學校有了一種家的歸屬感,這對學生無論是學習還是成人都是很重要的,有益于塑造各種各樣的人格,善良和諧友愛,更能夠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二)從行為角度進行改變。每個同學基礎不一,對學習的領悟也不同,傳統的教育觀念,無非是強迫學生理解問題,老師通過講解幫助學生推開大門,進行柔性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在擅長的方面進行加強,盡量做到揚長避短。最后,利用學生的長板去補短板進行改變原有的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雖然利用“長板補短板”的管理模式可以使一個班級的整體狀況被管理得井然有序,但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這樣的管理方法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自我。然而我們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有效的教育方法時,應該彌補了傳統管理的缺點,加強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班級管理的主體轉移到學生身上,還應注重有一定的情感性和層次性。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正處于成長時期,初中階段也是學生心理發展和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當前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使用適應的教育教學手段,并且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原則上。其次,因為每一個學生之間都有生活環境、文化素質和個體特征的差異。因而我們班主任在進行柔性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個體實施不同的管理方法,以充分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
三、結語
在初中教育這一現階段,良好的育人藝術在教育中體現了它的作用,學生就如同一顆顆小樹苗,需要溫柔的手撫慰他們的心。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感悟和情感,在教育中,多一些平等友愛的氣氛,賞識、鼓勵他們。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培養同學之間的團隊精神,讓他們充滿自信的學習和生活,盡力在班級中創造一種平等和有愛的氛圍,讓個體聯合成為整體,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劉紅.淺談小學班主任愛心教育[J].祖國,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