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提倡社會化學習的今天,無縫學習已被大眾廣泛接受和應用,作為基礎教育的前沿陣地——小學,在無縫學習領域中的應用與探索與高等教育、高職教育存在極大的不平衡。通過對無縫學習環境與資源建設在學習中優勢的探討,結合小學生在學習動機、注意力、學習習慣、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特點,探索與整合出基于無縫學習環境的小學學習資源設計原則,為設計開發適用于小學生的無縫學習環境提供資源建設依據。促使基礎教育者關注新技術、新理念對基礎教育產生的影響,使小學生更廣泛地參與社會化的學習網絡,體驗新技術與新理念帶來便捷。
關鍵詞:技術;數學;資源設計
一、小學生數學學習特點
小學的教育教學問題是國家基礎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教育體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手段與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理念逐漸滲透到小學的教育教學中來,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活、交往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新技術的應用如不密切聯系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必然是無的放矢,盲人摸象。
1.數學學習動機
數學學習動機的產生取決于數學學習內驅力和誘因兩個條件,即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既可源于內部動機,也可源于外部動機。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外數學學習動機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并且兩種數學學習動機出現較大分離。小學生的外部數學學習動機會呈現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漸降低的發展趨勢。小學階段的學生,外部獎勵主要以教師的表揚、家長的物質獎勵為主,由于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心理的不斷成熟,學生對于物質獎勵的興趣會逐漸降低,便逐漸過渡到以外在精神鼓勵代替物質獎勵作為動力。隨著學生對學校、教師、班集體了解的不斷加強,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會慢慢減弱,精神鼓勵這種外部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會逐漸降低。因此,到了小學的高段年級,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部數學學習動機,實現真正有意義的數學學習。
2.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指向和集中的能力。作為調節與控制個體心理活動的重要機制,它受到認知心理學界的高度重視。注意力隨著年齡增長呈不斷發展的趨勢。學生處在不同的年齡段,他們的注意力水平與學業成績的關系也會有所不同,9~13歲學生的注意力與數學學習成績的關系呈顯著相關,7~8歲和14~15歲這兩個年齡段之間的學生注意力水平和數學學習成績的關系不顯著。注意力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認知能力,關系著學生個體數學學習活動,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擁有高品質的注意力是形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先決條件。
二、小學數學學習資源設計
數學學習資源不僅是e-Learning的核心,也是無縫數學學習的核心。如何對基于無縫數學學習環境下的小學數學學習資源進行設計,使其滿足即時獲取、適應呈現、情景交互等無縫數學學習環境的要求,同時也要適應小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注意力、數學學習習慣、邏輯方式、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特點,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1.情境化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任何有效的數學學習都不可能脫離情境而發生,情境是數學學習中重要而有意義的組成部分。基于無縫數學學習環境,更注重將所要數學學習的內容嵌入到真實的情境或氛圍中,引起小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與生活中的真實體驗,激發其求知欲,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問題情境與數學學習內容,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數學學習動機。當小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問題時,可以從已習得的知識中定位所要運用的知識,使知識發生遷移和內化。同時,通過對包含相似問題情境知識的不斷學習,還可以獲得該情境相關問題的知識集合,促進小學生對這一情境知識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2.片段化
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較短,易于分散和集中。為了維持小學生數學學習時的連續注意力和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資源的設計應以低認知負荷為主,內容片段化、微型化;在數學學習資源的呈現形式上力求豐富多樣,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相結合;與小學生的交互方式上可以采取帶有趣味性的游戲、問答、接龍等,使小學生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和注意力便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了解與掌握某方面的知識內容。
總之,在各種社會化數學學習媒體不斷涌現的今天,無縫數學學習作為一種日益普及的社會化數學學習新方式已逐漸被大家接受和使用。無縫數學學習環境的各種優勢勢必會促進小學生的非正式數學學習,成為小學教育教學的新模式,而將無縫數學學習環境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進行分析與討論,進而整合探索出一條適合小學生的無縫數學學習環境資源建設之路,讓無縫數學學習環境的資源建設越來越貼近小學生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參與到社會化的知識網絡中。
參考文獻:
[1]胡航,董玉琦.技術促進深度學習:“個性化-合作”學習的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7(3).
[2]胡航,董玉琦.技術怎樣促進學習:基于三類課堂的實證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