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義文
摘 要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如今的教育業無論教育的規模、教育的理念還是教育的方法都較之以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家庭作業的形式和內核在如今很長一段時間內并未發生較大變化。數學老師對于家庭作業的改變一直停留在數量層面,很少能做出質量層面的改變,所以本文淺要分析家庭作業應該如何對傳統形式進行改進。
關鍵詞 小學數學;作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184-01
在如今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家庭作業作為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基礎的學習形式,通過家庭作業這一重要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達到形成數學概念、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智力的目的。教師在使用精巧靈活的家庭作業來考察、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鞏固和理解知識,提升學習能力。
現如今老師布置作業存在“三多三少”現象:數量多質量少;枯燥多樂趣少;標準多開放少。小學數學老師的“遵循舊制”思想使得這種“三多三少”的作業形式普遍存在于小學數學家庭作業中,這將抑制學生對于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壓抑學生對于數學的創造性和發散性。而如何設計精巧的、高效的、靈活的、切合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家庭作業,是現在大部分數學老師所忽略的一個大問題。為了賦予學生更多的生活創新性與學習樂趣性,就必須改變傳統家庭作業的方式與內容。
一、作業量精簡化,注重基礎與提高
家庭作業以往的機械性、題海戰術使得學生疲于應付往往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對于教學的基本目的來說往往也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正如明朝徐渭所著《英烈傳》中“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家庭作業首當其沖的改變就是量與質的改變。例如在給學生講述《三角形》這個知識點后,筆者以往的做法是大量布置三角形相關的作業給學生,力求方方面面的知識點都能被學生練習、掌握。然而實際情況是學困生看著這么多又難又多的家庭作業完全沒有學習的興趣要么不做要么抄襲;優學生花費大量時間能做完這些家庭作業,但是枯燥的練習導致他們的學習思維能力僵化,在測試后不少優學生向筆者抱怨“做題全都會考試全不會”。
筆者后來改變了“題海戰術”的作業思想,思考如何減少作業數量提升作業質量。筆者講完經典例題后并未布置任何家庭作業而是讓同桌互相布置5道作業:每個同學需要通過課外書、改寫課后習題、互相交流探討等為自己的同桌尋找5道作業題。第二天同桌未做出的題目并且出題人為同桌講解清楚后出題人獲得一個星星獎勵,周一后統計每位同學的星星數,獎勵每個小組星星數最多的學生。通過這種新形式的作業,布置作業的學生需要查閱各種資料選出學生自己容易犯錯的題目,做題的學生有了競爭意識對做題也沒有了抵觸思想,通過出題學生的解題鞏固了雙方對于題目知識點的深刻理解,一舉多得。
二、作業內容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俗話說:“十根手指,各有長短”,不同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及自身因素的影響使得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各不相同。長久以來的家庭作業都是不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全班統一一樣的家庭作業。這種不考慮個體差異只講究全班平等的作業布置方法輕松了老師卻苦了學生。老師為了照顧學困生出題往往不會出的太難,而為了照顧學優生出題往往不會出的過于簡單,而這種出題的矛盾心理反映到學生身上往往導致學優生總是“吃不飽”,學困生經常“吃不了”的現象。首先,這需要老師對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詳細地掌握,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多方因素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要制定適合其現階段能努力達到的學習目標;最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家庭作業,使用這種彈性的、有梯度的、步步提升的家庭作業達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的學習效果。當學生在作業上有了成就感才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通過對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這種有難易、有選擇的作業,會讓孩子獲得完成任務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使之漸進式提升穩步前進。
三、作業保證趣味性與實際性相結合
數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生生活的空間是實際存在的,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就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此將能有助于學生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雖然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但是對于懵懵懂懂年紀的小學生來說,數學對于他們本就是一層十分抽象的面紗。神秘的面紗下充滿了數學的趣味性與實際性,而老師需要通過合理的引導帶領學生、幫助學生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而只有讓數學走下“神壇”使之貼近生活才能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生活、實踐、可操作等實際要素融合于數學的家庭作業中。只有使學生在使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并獲得成就感后,學生才能更進一步地熱愛數學。在課堂上認識,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鞏固。只有把理論滲透到生活實踐中,才能讓理論的翅膀豐盈起來,才能讓生活的魅力飛揚起來。
總之,必須以有實、有趣、有意、有層、有拓展為目標來布置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要實現學生愛上數學、理解數學、拓展數學的目的,教師自身就應該端正思想,不能以“題海戰術”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而應該多給他們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搭建適合每個孩子自己的學習空間,培養他們探究創新的能力,讓家庭作業“活”起來,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愛”上數學家庭作業。
參考文獻:
[1]夏云,李春暉.教育游戲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模式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