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蓉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微”事物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資源,逐漸成為國內外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微課在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引入,方便了學生在課前的預習、課堂上知識的構建、課后的復習和提升,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改革中的一個良好方向。
關鍵詞:中學數學;微課;導入
精彩的課堂教學導入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課堂導入是一種教學創造意識的體現,它對教師的教育智慧和教學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入環節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一、微課在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導入環節的重要性
在中學數學課堂導入設計探討當中,教師可以總結導入設計的類型,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知識點,以及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問題的關鍵點,進行微課的制作,使微課視頻的設計在新穎獨特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之上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的學習習慣。中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任何事都充滿求知的欲望,但是中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還是很容易分散,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或是感到厭煩的事物就會提不起興趣。
而數學對于中學生而言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所以這免不了教師因為怕學生聽不懂而重復,但是這樣就會加深學生的厭惡感。如果將導入設計制作成視頻樣式,以動態的效果將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由于已知條件過于復雜和抽象導致無法理解題感的困擾,而且從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微課教學的素材可以供學生反復使用,如果學生對于導入設計中的某道例題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那么學生可以將這種教材進行下載,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里進行再次觀看,教師不僅僅可以減少重復的次數減輕一些負擔,學生不會因為這一復雜的問題而討厭學習數學,反而使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二、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微課導入的設計原則
根據本人的教學體驗,總結了以下幾個微課導入的設計原則:
1.視頻設計原則
微課視頻的畫面布局、色彩基調、配音、重難點的突出等都要做好整體統籌的搭配,在錄制時要保持畫面穩定、清晰流暢,語言要通俗易懂,聲音要自然。
2.目標設計原則
教師設計微課時,選取的素材要緊貼學生生活,富有時代氣息,同時也要緊扣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從生活實例中感知知識,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
3.內容設計原則
內容要有針對性和趣味性,重點要突出,對問題的設置要具有啟發性、層次性、邏輯性,難度適宜,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三、微課導入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1.微課在導入環節的運用,豐富了學生的視覺
在課前對知識進行全面分析,利用社會流行的社交工具──微信作為素材錄制微課,將知識點的特征融入潮流事物當中,在課堂導入時播放微課給學生觀看,能夠更加直接突出教學的主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讓學生在熟知事物的基礎上對新知識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把這種感性認識進行探究,讓學生構建新知識的概念,完成“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過程,微課在中學數學導入環節上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微課作為一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僅契合當代學生喜歡潮流媒體的特點,同時改變了過去單一以紙質形式呈現學習資料的方式,把靜態單一的文字變成動態精彩的視頻,豐富了學生的視覺。
2.合理運用微課導入,營造學習興趣氛圍
微課導入的內容可以多樣化,導入的內容可以是數學故事、數學游戲、數學史、生活現象、圖片、視頻、幾何畫板動態演示等等,與過去單一的以紙質材料呈現的方式不同,微課導入的內容呈現形式比較豐富靈活,對于抽象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選取感性直觀的(視頻截圖)呈現形式,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微課改變傳統的導入設計
微課教學具有針對性強、高效、趣味性高等優勢,能夠滿足中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讓中學生更好地享受教學資源。運用微課進行導入設計的時候,將重要的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視頻,供學生任意時間學習,有利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的問題,使教學更加有針對性。所以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之上融入“微課”教學是教學方式的又一次進步。
四、結語
運用微課輔助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展趨勢,它給我們的傳統教學帶來了活力,因此在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微課輔助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微課作為一項新興事物需要我們理性對待,微課和傳統課存在很大的差異,運用微課輔助教學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更深入了解微課在導入環節中的應用模式,進而使其為改進課堂教學發揮獨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田學敏.中學數學概念微課導入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石志群.微課資源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以中學數學學科為例[J].中學數學(月刊),2017(4).
基金項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自籌課題《初中數學“3+X”高校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運用整合的研究》(課題立項號:DX[2018]GHB18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