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才梅
摘 要:應新課標的教育要求,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建議教師將微課應用到物理課堂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物理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學內容也受到了限制,教師不能將全部知識都灌輸給學生。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教師應該多將微課應用到初中物理學科當中。就如何在物理課堂上進行微課的應用,總結發表幾點看法。
關鍵詞:微課;物理學科;應用
“微課”是一個新名詞,近幾年來更是一躍成名,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那么,什么是微課呢?微課就是以視頻的形式,用來記錄教師圍繞某個具體的知識點展開教學的過程,“微課”的拍攝地點是沒有限制的,可以是在課堂上也可以是在課堂以外。“微課”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其針對性很強,授課的內容具體豐富,也可以讓學生在物理學習當中獲取更多的物理知識資源。將“微課”引進物理課堂可以說是物理教學模式的一大突破,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課堂效率。
一、教授物理新課程時導入微課教學
我們教師在教學新課程時,可以在開頭部分引入“微課”教學,或者在講述重點知識時引入“微課”,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如果讓學生聽老師講述導引部分學生難免會提不起興趣,但“微課”的加入,課堂就不一樣了。如今,我和學生說的是:接下來,我們觀看一個小片段了解一下××知識。視聽結合的效果使學生一下子就提起精神,馬上進入活力的課堂。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的物理“光的直線傳播”時,假如我采用傳統模式上課的話,大概就是跟學生講述一下:光是如何傳播的、光速等等知識,僅僅是口頭上的闡述,學生聽著會覺得無趣。現在,我通過“微課”的形式,播放了光是怎樣傳播的視頻,先讓學生直觀地觀看了光傳播的樣子,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我結合播放的速度講解光的傳播的相關知識點。我發現以這樣的形式講解新知識,學生吸收的效果更好。以“微課”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也會更高。
二、進行物理實驗時引進微課教學
對于物理這樣一個實驗性的學科,確實需要“微課”教學的引進。在學生上實驗課之前,我會先給學生播放關于實驗的操作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的“微課”視頻。接著在實驗之前,我也會先演示一遍,再讓學生動手實驗。這樣一來降低了實驗的失誤性,同時也縮短了實驗的時間,在實驗課堂上我可以進行額外的知識補充。當然,在實驗課之后,我會就學生在實驗中出現的現象或者錯誤,結合“微課”視頻再講解一遍,讓學生再次鞏固知識。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物理“物體的沉浮條件和應用”這個浮力實驗時,在上節課的課程末尾,我讓學生觀看了“當物體在進行沉浮時,它所需要什么條件”這樣的視頻,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結合觀看的視頻,思考一下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寫下來。在實驗課時,我讓學生先將自己思考的內容,結合之前觀看的視頻著手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需要將實驗情況、結果填寫到實驗報告上。待實驗結束之后,我通過觀察學生實驗中出現的一些情況,就視頻內容,逐次播放講解給學生聽。
三、課外課堂以微課形式復習教學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并不算是最重要的學科,但是在中考時又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由于一周物理的排課時間也許就一兩次,所以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傳授有效的物理知識。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利用好課外的時間拓展學生的物理知識面。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物理“電與磁”這一專題時,我額外錄制了一個“微課”視頻,是關于對電磁現象的一些重點知識的詳細講解,在視頻中,我用簡潔易懂的語言概括了一些原理,這樣學生聽起來也不覺得不耐煩。接著講述了電磁現象是怎么產生的,在這部分我總結了一些較關鍵的點方便學生記憶。除此之外,我還講解了一些關于電磁現象的小知識,給學生拓展了知識面,也讓有興趣的學生了解了更多的物理知識。這個視頻總共15分鐘,類似這樣的專題總結成為我為學生準備的周末作業。一來是希望減輕學生手頭作業的負擔,二來是為了讓學生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學習物理,吸收物理知識,喜歡上物理這門學科。通過這樣的方式,我發現學生學習物理更有動力了。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于如何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微課”教學方法的探討,通過“微課”教學與物理課堂的相結合,我發現學生首先對學習物理的態度有所改善,不再是一味地苦讀書上的定理,而是以一種更靈活的方式去學習物理。除了教師自制的視頻之外,我還將一些名師講解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結合多位教師所講的思維,總結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張鐘生.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中學生數理化(教學),2018(30):22.
[2]陳江.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魅力中國,2017(9):65.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