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林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全國人民的綜合文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語文則是所有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與小學和高中語文緊密銜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以前初中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難點和疑點,這都是因為原來的語文教學方法,使學生太過被動學習,對語文產生恐懼與抵觸心理。只有讓語文教學變得多元化,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改善國民素質。主要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結合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方法;教學
多元化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提升教學的質量[1]。以往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師教學死板,趕鴨子上架,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感覺學習語文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甚至感到厭惡,久而久之學生不思進取,喪失了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在輕松的狀態下,通過體現自我的過程來學習語文,更好地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
一、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中的重要性
教學多元化實際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教學的手段與思維變得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化,這樣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初中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和不同角度創新拓展學生的思維,現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要求我們適應更多的新理念,而單一的方式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如果不去改變,不去創新,我們將會被淘汰。語文教學多元化,不僅讓學生思維更加新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個人文化素質水平。
二、多元化教學的具體實施運用
(一)開展演講課,讓學生充分體現自我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則很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水平[2]。大多數學生語文成績很難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缺乏自主性學習,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能夠理解,教師加上施壓與批評,因此阻礙了學生的思想。要想改變現狀,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進行演講,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演講自己喜歡的文章,演講成功后,教師應給予鼓勵,讓學生在演講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中體現自我,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印象,還有利于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更好地吸收學習內容
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吸收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從被動變主動,愿意自己分析問題,獲得學習答案,對于教師來說好的引導時機也尤為重要,正確的引導會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主要寫昏庸無能的皇帝被騙,文中帶有幽默及諷刺意味,讓學生自由發揮,在笑聲中得到啟發。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對文章的理解。
(三)情境模擬,有利于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在多元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符的學習情境,讓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來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和語言技巧。教師可以應用各種方法來展現所要講的內容及表達中心思想,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廣泛使用,使多媒體技術開始走入初中語文課堂,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促進了初中語文教學手段的多元化[3]。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也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四)激發學生內心真情實感,提高語文的學習興趣
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就要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這種方法,正因如此,初中語文教學顯得非常重要,既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還要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方法。初中語文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化培養具有長遠的意義[4]。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主要借景抒情,運用多種細致描繪方法,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感悟與體會生命,通過自己的真實感受去寫文章。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學好語文可以提高個人修養、綜合素質。隨著教育體制日新月異的改革,語文教學更加深入,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學好語文這門課程,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全面綜合素質的發展,成為當今教育者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而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愛好,還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水平,從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2016(2).
[2]李合金.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6(6).
[3]吳志斌.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運用解析[J].文存閱刊,2017.
[4]范興廣.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解析[J].新課程(中學),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