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宇龍


關鍵詞:圖書館;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
摘 要:文章從圖書館智庫建設的背景出發,分析了圖書館與智庫在知識生產與知識服務方面的關聯性,以及圖書館智庫建設在信息資源、平臺與組織形式等方面的優越性,并在此基礎上就智庫交流平臺、信息傳播、服務渠道、頂層設計等方面論述了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的構建。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8-0135-03
目前,我國智庫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體制外的專業政策分析組織尚不完善,智庫建設的國際影響力有限,尤其是智庫建設的深度還遠遠不夠,尚處于會議交流、學科調研等基礎活動階段。圖書館作為智庫建設的一個信息平臺,與智庫的聯合是完善智庫知識服務機制的一個重要途徑。為實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圖書館智庫建設需要綜合自身的優勢與發展現狀,積極調整功能定位,迎合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構建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
1 圖書館智庫建設的背景分析
1.1 基于國家創新戰略驅動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當前應堅持并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驅動戰略有兩層含義:一是強調科技創新對我國未來發展的驅動影響;二是強調創新的目的是為了驅動發展,而不是為了發表高水平論文。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是推動國家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環節[1],圖書館作為知識存儲與加工、整理、傳播的重要公共教育平臺,肩負著研究成果質量評估的重任。圖書館智庫建設中海量信息數據支撐與相應知識服務機制的運作,能夠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的構建,有利于把握最新學術前沿動態,發現智庫自身發展的困境,加強深層次問題的溝通與分析。
1.2 適應圖書館發展新機遇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形式、信息存儲模式、資源配置方式、館藏加工利用與傳播形式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尤其是數字圖書館的出現,使傳統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受到了挑戰。新時期,圖書館自身發展的新定位問題將決定其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與影響力。知識經濟時代,智庫建設與圖書館建設在核心活動、核心能力以及運行模式上的一致性為圖書館智庫建設增強了可行性,從智庫視角重新定位圖書館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新機遇的體現[2]。此外,圖書館傳統的知識服務機制面臨轉型,傳統的文獻采集與搜索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當前的信息需求,圖書館信息咨詢對國家政策制定、公共外交事業、政府決策部門的影響力開始彰顯。圖書館智庫建設正是圖書館向外界推銷自己并發揮影響力以服務大眾的體現,因此,圖書館需要牢牢抓住這次發展的新機遇,著力構建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
2 圖書館與智庫建設的關聯性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思想庫”的概念;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目標,此后新型智庫建設被社會廣泛關注與重視。智庫知識服務主要包括知識服務機構、知識服務人才、知識服務內容等,如圖1所示。圖書館智庫根據其組織形式的不同,其隸屬范圍也不同,同樣,智庫知識服務人才與服務內容也各具特色。
圖書館與智庫的核心能力都是知識服務。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將讀者的信息需求為服務導向,對館藏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為讀者提供文獻檢索、館藏資源借閱、專業咨詢等知識服務。而智庫則以國家政府、社會為中心,以政策咨詢為服務導向,通過對智庫資源的整理加工、綜合評估,為社會發展、政府政策決策提供建設性建議等知識服務,二者核心能力的一致性,是建設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的前提和基礎[3]。
3 圖書館建設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的優勢分析
3.1 組織形式獨立
圖書館的經費大多源于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和民間資本的投入,多元經費渠道強化了圖書館智庫的獨立性,多元化的經費渠道是智庫公信力、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圖書館作為公共教育平臺,肩負著社會知識服務的重任,獨立性更強,其理論研究更廣泛,涉及領域更廣,形式更加靈活。
3.2 信息平臺共享
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知識服務具備雙向性與共享性,且隨著信息資源共享理念的提出,館際交流共享機制正在逐步完善。圖書館智庫信息平臺是建立在區域圖書館合作交流基礎之上的,其館藏資源采購決策、資源配置、智庫專家的跨學科及跨區域溝通,能夠通過圖書館聯盟進行信息同步,使信息共享更加便捷,這是其他智庫所不能比擬的優勢。
3.3 館藏資源豐富
圖書館作為地方文獻中心,收錄有大量的地方性文獻與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尤其是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使館藏資源的儲存形式、知識服務形式越來越趨于智能化,為圖書館建設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奠定了資源基礎。
4 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的構建
4.1 搭建智庫交流平臺
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交流平臺是支撐智庫建設的重要渠道。圖書館智庫站在學術理論前沿,共享信息資源,交流溝通能更好地完善信息咨詢服務。一方面,創立圖書館智庫聯盟,尤其是高校圖書館聯盟,既適應了信息資源共享、館際交流的社會發展趨勢,也滿足了圖書館跨區域、跨學科的轉型發展需求[4];另一方面,搭建智庫交流平臺,可以為民眾提供無差別的均等化服務。智庫交流平臺能夠集合圖書館的資源優勢,謀求聯盟最大化的合作發展,借助智能信息系統,建立網上論壇、微博、微信公眾交流平臺,活躍學術氛圍,推廣圖書館智庫知識服務。
4.2 拓展智庫知識服務渠道
圖書館智庫以探索智庫理論為核心,在知識經濟時代將知識服務拓展到管理、決策領域是其發展目標。但當前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渠道狹窄,需要圖書館智庫發揮自身優勢,構建問政互動平臺[5]。開通網絡問政平臺,可以將智庫分析報告、策劃方案、決策參考等決策信息公開化,為政府、社會公眾提供知識服務。新型智庫的研究重點應主要針對國家重大問題展開,圖書館智庫的知識服務方式與手段也應朝著信息化與數字化方向發展,以研究項目為導向,不斷補充信息資源,除官方渠道外,要積極拓展信息資源的采集范圍和渠道,保障資源的收全率。
4.3 提升新型智庫成果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圖書館與智庫互為資源庫能為研究者提供豐富的文獻資源。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主要是對智庫知識的加工和智庫成果的傳播。圖書館與智庫信息傳播高度依賴互聯網等媒體,與國外優秀智庫相比,我國的智庫建設影響力薄弱,并未充分發揮其輿論導向功能[6]。當前,圖書館需要提升智庫決策信息的傳播力度,提升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水平,如與宣傳媒介建立合作關系等。圖書館智庫應重視微信、Facebook等社交媒體,利用粉絲熱度與大眾評論優化智庫網站,加強智庫交流,加快智庫決策信息的傳播,詳見圖2。
4.4 突出智庫信息地方特色
目前,我國的官辦智庫與社會智庫、高校智庫的發展進程緩慢,圖書館智庫的研究成果與政策建議在社會輿論方面的引導力有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智庫缺乏地方特色,對決策需求把握不明確,智庫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暢通,導致針對同一類型的課題研究扎堆,智庫研究成果無法凸顯智庫特色。
創新戰略驅動背景下,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構建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特色”,突出智庫信息地方特色,是當前智庫建設的重點。一方面,智庫研究需要立足地方特色。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必須找準定位,立足地方特色,智庫研究要符合地方實際。以地方志為例,地方文獻是智庫研究雄厚的信息來源,是地方區域歷史演進的重要背景資料[7]。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疆域、沿革變遷等承載著地方的風土人情,智庫研究從地方傳統文化、人文歷史發展中尋找特色鮮明的內容,真實地反映當地的經濟狀況和自然環境、風俗、禮節、習慣等,在大時代背景下可形成智庫建設優勢。另一方面,智庫研究需要服務地方。地方智庫的使命和價值在于服務地方黨委和政府公共決策,更要立足地方實際。此外,社科院、黨校等智庫機構應發揮自身的帶動作用,從地方經濟社會的突出問題出發,開展跨領域、跨專業合作,對地方發展提供前瞻性與戰略性意見[8]。
5 結語
基于國家創新戰略驅動與圖書館發展新機遇、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的現實背景,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被社會大眾廣泛關注。圖書館與智庫的核心活動與能力均致力于知識生產與服務,且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平臺與獨立的組織形式,為推進智庫建設、產出一流的思想產品和智庫成果提供了重要保證。基于此,圖書館特色新型智庫知識服務機制的構建,可以從搭建智庫交流平臺、拓展智庫知識服務渠道、突出智庫信息地方特色等方面出發,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更好地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燕.圖書館服務新型智庫的幾點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12):89-90.
[2]張燕蕾.智庫:圖書館發展的新機遇[J].圖書館學研究,2009(11):5-7.
[3]史全斌.智庫背景下黨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及知識服務模式的轉變[J].圖書館學刊,2017(6):21-24.
[4]王艷紅,王崇皓,畢長泉,等.高校圖書館智庫聯盟在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研究應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1):45-48.
[5]陳棟,王麗明.主流媒體打造新型智庫的五大優勢[J].中國記者,2016(7):37-39.
[6]陸丹,謝慧鈴.智庫輿論傳播現狀和發展策略研究[J].編輯之友,2015(9):47-51.
[7]黃曉斌,王堯.地方文獻與地方特色新型智庫建設[J].圖書情報知識,2016(1):35-41.
[8]湯云剛.區域創新驅動視角下地方特色新型智庫的建設[J].經濟師,201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