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艷

【教學理念】
在本課教學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運用游戲、旋律接龍、對唱問答等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覺,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培養學生演唱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同時激勵學生追求美好音樂的愿望。
【教學目標】
●通過歌曲的學習,懂得珍惜同伴間的珍貴友誼,體會同伴間相互合作的快樂。
●初步感受美國鄉村音樂的風格特點,并通過歌曲接龍、樂句問答等學習形式,感受歌曲中的附點節奏和弱起小節。
●能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進行演唱,能自信地表達歌曲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會用短促、有彈性的聲音進行演唱。
【教學難點】
弱起小節、弱拍的附點節奏。
【教學準備】
電子琴、吉他、打擊樂器、小圖片、牛仔帽、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一)聽歌曲(英文版的《噢!蘇珊娜》)進教室
(二)音樂小游戲
游戲規則:老師唱兩種樂句,如果你聽到是do、re開始的樂句,就起立做捻指的動作;如果聽到是以fa開始的樂句就不要動。看看哪個同學的耳朵最靈敏、反應最快!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導入,不僅一上課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使學生在“玩”中熟悉了歌曲旋律。
二、學唱歌曲
(一)旋律接龍
1.師:你能打手號接唱老師每一個樂句的最后一個音嗎?(教師用手號輔助學生唱準)
2.師生唱旋律接龍,然后請學生在老師的琴聲伴奏下用“啦”哼唱歌曲的旋律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旋律接龍和旋律哼唱等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歌曲旋律的記憶,同時培養了學生對音樂聽覺記憶的能力。
(二)了解歌詞
1.師:你能聽到歌詞里唱了什么?猜猜這首歌曲出自哪個國家。(教師彈吉他范唱)
2.師:這是一首美國鄉村音樂風格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噢,蘇珊娜》。
3.教師簡介歌曲內容,帶領學生學讀歌詞中美國的兩個地方名。
4.用電子琴ROCK節奏伴奏,帶領學生捻指跟讀歌詞。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感受美國鄉村風格的音樂,增進學習的興趣;通過ROCK節奏的伴奏捻指跟讀,使學生充分感受歌曲中的弱起小節與弱拍的附點節奏。
(三)歌曲問答
師:老師唱著問你,你也學著老師的旋律用歌詞唱著回答我!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問唱游戲,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演唱的自信心。
(四)歌曲處理
1.師:你覺得在整首歌曲中,哪一句最能抒發演唱者愉快的心情?
生:最后一句“啦啦……”。
2.師:你是怎樣演唱的?(用延長、連貫的聲音與短促、有彈性的演唱方式讓學生進行比較)
3.指導唱法,進行練習。
4.小組比賽與評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短促、有彈性的聲音進行演唱,并通過小組比賽與評價等方法糾正錯誤、表揚優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風格表現
1.欣賞男聲四重唱《噢!蘇珊娜》,請學生談談感受。
2.師:美國鄉村音樂的風格特點通常都是純樸、自由和愉快的。
3.以比賽形式分組演唱。(引導學生用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愉快地進行演唱)
4.相互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男聲四重唱及一組美國鄉村風景圖片,加深學生對歌曲風格的把握,提升演唱技法。
(六)熟記歌曲
1.請學生根據歌詞的演唱順序排列黑板上的小圖片。
2.請全體學生看小圖片進行歌曲演唱。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使用小圖片幫助和加深學生對歌詞的記憶。
三、拓展與體驗
(一)學演奏姿勢體驗快樂
1.觀看視頻,引導學生認識美國的一種彈撥樂器——五弦琴(班卓琴)。
2.請學生邊唱邊模仿彈奏的姿勢,教師頭戴牛仔帽,請個別同學進行表演。
◆設計意圖:感受美國牛仔風情,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學習興趣。
(二)用打擊樂器表現歌曲
1.師:我們來組一個小樂隊吧!(同學之間相互合作,邊唱邊練習)
2.全體起立,隨伴奏音樂邊唱邊按指定節奏模仿打擊樂器演奏。
3.請個別學生組成打擊樂小樂隊給全體學生的演唱進行伴奏。
4.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組合小樂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觀看演唱體驗美感
觀看女聲三重唱“黑鴨子”樂隊演唱的歌曲《噢!蘇珊娜》,感受不同的演唱風格。
◆設計意圖:拓寬音樂視野,激發對美好音樂的向往。
(四)重溫學習內容
引導學生用短促、有彈性的聲音再次愉快地演唱歌曲《噢!蘇珊娜》。
◆設計意圖:重溫和鞏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與課前音樂首尾呼應。
四、課堂小結
簡述歌曲演唱風格和演唱形式的多樣性,最后愉快地唱著《噢!蘇珊娜》離開教室。
【教學后記】
一、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成敗的關鍵則在于教學設計是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此,考慮學生的年齡段是必然的。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的特性,我在導入和學唱部分都設計了游戲,通過快樂的音樂接龍、問答對唱等活動,使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熟悉了歌曲;借助擺動身體、捻指和ROCK節奏,讓學生在反復不斷的模仿和對比中解決了歌曲中弱起小節和弱拍的附點節奏這兩個學習難點,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演唱自信心的重要性
在過往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往往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們會使用很多手段使課堂熱鬧起來,而忽視了歌唱教學的本身——學生是否“唱會了”“唱準了”“唱好了”等一系列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漸漸地失去了演唱的興趣和自信心。
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師生對唱問答的游戲,大大降低了學生學唱的難度;更巧妙地利用小圖片幫助學生強化歌詞記憶,使學生不僅敢于單獨開口演唱,而且能充滿自信地、流利地演唱歌曲;而在對唱問答的同時,也給我提供了發現學生演唱時在音準、節奏及速度等方面優缺點的機會,能及時做出點評與糾正,使歌曲教學事半功倍。學生唱好了、唱準了、唱美了,演唱的自信心自然就樹立起來了。
因此,只要我們的唱歌教學真正落實在“唱”上,我們將會發現這樣的音樂課堂竟是如此的生趣、如此的輕松、如此的令學生流連忘返!
【教學點評】
本課教學設計環節清晰,做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滿了音樂性,歌曲以多種形式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遞進式地強化了學生對歌曲旋律的記憶與對音準、速度的把握,做到每次音樂都有目的性。
在教唱歌曲環節中,亮點時有閃現,教師親切且富有音樂性的引導語,增強了學生演唱的自信心;課堂上,老師與孩子們的對唱互動也十分精彩,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突出了音樂實踐性與活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本課教學使學生與歌曲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在積極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同時又傳遞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