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云
摘 要:智障兒童家庭教育的偏離和缺失是教育面臨的嚴峻問題。教師必須盡快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找到適合客觀條件的、更為有效的家校共育方式,從而提高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促進智障兒童更好地發展。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缺陷得到補償,有尊嚴的進入社會。
關鍵詞:培智生;家校共育;合作策略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殘疾人保障法》的頒布和實施,我國的特殊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智力落后兒童的教育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教育是一項多維和立體的整體工程,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有效地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一、培智生家校共育的現狀
在對智礙兒童的教育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搖籃,又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而智障兒童家庭教育的偏離和缺失是我們教育面臨的嚴峻問題。
關于培智生的“家校共育”,雖然在國外以及我國多個地方已經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我們與這些地方相比存在著地區差異以及社會氛圍、家長的文化修養及意識形態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因此,我們不可能完全利用目前現有的成果資源。必須盡快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找到適合我們客觀條件的、更為有效的家校共育方式,從而提高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學校整體教學質量,促進智障兒童更好地發展。使他們全面發展、缺陷得到彌補,有尊嚴地進入社會。
在對智礙兒童的教育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搖籃,又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而智障兒童家庭教育的偏離和缺失是我們教育面臨的嚴峻問題。
它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思想難以統一
學校的教育大都是針對大部分孩子制定的教育計劃,往往會忽視個體的差異。家長的想法又是多種多樣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很多誤區和困惑,家長不愿正視現實、期望值過高等都是造成教育思想難以一致的原因。
2.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足
我們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通過調查大部分家庭都有兩個或以上的孩子。在家長精力或經濟力不從心的情況下,往往被忽視或放棄的是我們的智力障礙的孩子。
3.“家校共育”的實施難度較大,難以持久
學生、家長個體差異大,難以制定統一的計劃、方式、方法。學生、家長的各種狀況的不穩定性,常常使家長、學校、學生初期能認真對待,見效明顯。后期就會疲于應付、難以堅持。
二、家校共育的途徑
1.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
(1)家訪工作。家訪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家訪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成長環境、性格、習慣的成因等。協調老師與家長的關系,消除老師與家長的陌生感,加深與家長的感情,使老師與家長能夠真實、順暢地溝通,獲得最真實的學生家庭狀況及家庭教育情況的第一手資料。
(2)組織召開家長會。家長會是推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動、交流、協作的平臺,對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拓展均具有重要意義。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以上家長會,了解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利用家長會與家長進行交流,讓家長看到身邊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
2.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機構
(1)利用培訓、講座、校報、微信平臺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各種殘疾類型的認知、康復和訓練等方面的培訓。使家長從真正了解孩子入手,做到正視現狀、重視孩子。使家長意識到教育理念與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自己文化素養、意志品質、生活習慣,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逐步做到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與學校共同促進智力落后學生的全面發展。
(2)積極開展家校共創活動。學校組織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通過活動,使家長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況。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提醒。通過這些活動,促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培養和教育不僅需要老師的教誨,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與正確引導。通過活動讓家長學會一種全新的、高效的溝通方式,在獲得健康的親子關系、讓孩子進步的同時,也使家長得到心靈的成長。
3.家校共同探索適合學生個體的培養策略
指導家庭教育,除了對家長和孩子通過培訓、講座、團體活動等方式進行親子溝通的指導外,還應該對個別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進行個案指導。教育、指導孩子尊重父母,體諒父母。在指導孩子的同時與家長聯系,分析孩子問題的由來,指導家長調整教育觀念與方式,重視智障孩子,多一些愛心、耐心、細心給孩子。建議家長多與孩子溝通,指導家長調整教育方式,從根源上改善孩子的問題。
有效利用中、重度智力障礙孩子家長陪讀這一實際情況,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的學習活動、文體活動和實踐活動中,使家長進一步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老師積極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與家長形成共識,制定出適合各種類教育個體的培養策略。努力把智力落后學生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促進智力落后學生全面發展,從而促進智力落后學生的家長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與教師達成共識,取得共同教育的效果。
三、結語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人格發展是否健全。
1.在對學生的教育上,學校和家長有著一致的愿望和責任,都希望孩子全面、健康地發展。家校合作能使教育具有較強的延展性和一致性。
2.家校合作能使學校、家庭、社會各系統之間形成協同效應,使教育系統不斷向著平衡、和諧、有序狀態發展。
3.從家庭教育的特點和功能來看,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徑。促進智障兒童得到全面發展、缺陷得到補償,有尊嚴地進入社會。盡一切可能服務于社會,為家庭和社會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