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冰清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努力加強農村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打造文化底蘊深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宣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其各方面的發展都顯得更為重要,而農村文化發展也不容忽視。本文就鄉村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從而了解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鄉村文化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文化建設;公共管理;雄安新區
2018年國家新出臺《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要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共享公共服務。在落實的層面上,大力推廣形式多樣并能夠充分體現農村各個地方特色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達到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雖然在一些地區,農民的收入會呈現逐年增加的狀況,但相比之下農村文化的發展想要達到與經濟發展成正比的優良狀態是遠之又遠。因此我們需了解目前農村的文化發展現狀,找尋欠缺之處并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1河北省農村文化公共管理問題
1.1缺乏規模性的集體文娛活動
與國內大部分農村一樣,雄安新區農村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工作,留守老人、婦女、兒童是各村的主力軍。隨著農村地區的發展,勞動力逐漸從耕作環節中解放出來,留守婦女、老人平時的空閑時間有所增加,但是文化生活卻并沒有因此更加豐富。大部分村子沒有規模性的文化活動。比較具有規模性的文化活動舉辦時間通常只是在春節前后,如耍龍獅、扭秧歌等。在其他的傳統節日如元宵節、中秋節等,并沒有舉行富有節日特點的慶祝活動。由于村民平時通常是在家自行活動或是三五相聚,導致十分缺乏具有集體意義的文化娛樂活動。
1.2村委會對農村文化活動的重視不夠
有些村中雖建有書屋等文化中心,但是村委會在對外宣傳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導致很多村民并不知情。在文化建設方面缺乏相應的文化機構,文化專職干部的作用有待加強。目前的業余文化團隊數量屈指可數,且團隊核心組成人員通常不固定,缺乏正確引導與資金支持,導致文化團體存續時間較短、往往是曇花一現,并且大多活動質量不高缺乏策劃嚴謹性與創新型,吸引不了村民觀看。由于村兩委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力度不夠,沒有承擔起地方文化發展責任,難以調動村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3文藝工作者整體水平低
各村民間文藝團隊很多,但缺少高水平的優秀人才。由于基層的農村文化工作人員在鄉鎮文化站沒有正式的編制,吸引不了有經驗的文藝愛好者加入文化發展。另一方面,因為工資福利待遇低,使部分專業從事文化建設人員沒有工作動力,敷衍行事。而村中文藝團體一般都是自發形成,他們自籌經費,演員只有農閑時演出,缺乏固定的排練時間,并且他們都是靠自己領悟形成的各具特點的文藝專長,更不樂觀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是為了自娛自樂,并沒有相應的理論知識與技巧支撐,并不能更好的將自己掌握的技能傳授后輩,使這些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
1.4村民的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不高
很多村民知道村中正在舉辦文化活動,但對這些活動并無興趣,甚至有些人對這些活動感到不理解,認為過多的參與這些文化活動會影響其他工作的正常進行。同時,村里組織的文化活動頻率不高,不能將文化活動持久并長期的堅持下去。由于村中人口分布的原因,造成部分文化活動只能在小范圍內進行,群眾的參與度很低。
2推進雄安新區美麗鄉村文化建設的對策
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針對目前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可以從通過做好文化建設組織工作、加強本村文化隊伍建設、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等三個方面開展,構建個性鮮明、積極向上的農村文化氛圍。
2.1提高干部思想認識,做到文化建設有組織
做好美麗鄉村文化建設,首先要端正村兩委干部的思想認識,提高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重視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
作為村干部,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對鄉村發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對民間業余文化團體的活動進行科學引導。鼓勵有文藝才華和愿意參與的村民多組織有高質量的文藝活動,調動村民投入文化活動的熱情。另一方面,要積極投身于基礎設施建設。村民進行文化活動離不開相應的場地和設施。作為村干部,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建設文化活動室、活動廣場、農家書屋等基本的場地,在完善基礎設施后,必須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各場地開放時間,提高場地利用率,多方面為村民提供便利,后期也要做好基礎設施的維護工作,只有組織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才能取信于民。
2.2培育、引進文化人才,加強農村地區文化隊伍建設
文化建設離不開人的助力。專業的文藝人員能夠使農村文化發展事半功倍。首先,配備具有一定文化知識背景、綜合素質較高、年齡適中的文藝人才,妥善解決編制、薪資等各項問題,充分調動文化專職干部為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其次,要對村內文藝人才進行挖掘,整合現有文藝力量。當前,存在有一些民間文化藝術團體,村委要著重發現這類人才,為他們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便利,可以定期從外邀請專業人士對有文藝興趣的村民進行培訓,讓他們成為文化建設、傳播先進文化的主力軍。最后,要注重對村內德高望重的長者、道德模范、優秀基層干部等身邊的先進典型進行宣傳和表彰,發揮鄉賢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周圍村民見賢思齊,投身到美麗鄉村的建設隊伍中去。在對村內優秀人才發掘的同時,要強化在外地人才對本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用其文化方面學識專長反哺桑梓,建設美麗鄉村。
2.3保障文化建設資金,依托現有資源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今年來,中央和各省市政府下發了一系列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經濟政策,各地方政府應當認真落實和執行。進一步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人,每年固定分配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村文化部門經費支出、保障民間文化組織能夠持續發展,發展農村地區文化事業,扶植特色文化產業。
要對當地節日習俗、宗教信仰充分尊重,積極指導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動。在鄉村文化建設中一定要貼近實際,博得廣大農民的支持與喜愛。要堅持政府推動和自力更生相結合的原則,盡快擺脫“物質充實、文化貧困”的局面,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建設美麗鄉村。
3結語
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文化的發展。大力改進農村文化公共管理建設,有助于豐富當地村民的文娛活動、增強他們的幸福感,滿足精神世界的需求。雄安特區作為如今中國各界聚力發展的地區,文化建設也不可或缺。建設一些各具文化特色的村落,發展一批具有文化涵養的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地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周長.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機制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8.
[2]薛貴亮.河北省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困境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6.
[3]劉穎.河北省新農村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4.
(作者單位:北京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