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建立學院規劃課題,設置區域傳統文化調研課程,引導選題突出服務地方,以項目設計方案替代畢業論文以及引進政府企業設計項目、賽事等方面,討論了載地方設計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地區高校設計類本科專業畢業設計選題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服務地方;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改革
1 課程改革背景
韶關地處廣東北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為落后,產業結構以加工、制造、冶煉、旅游等為主導,對創意設計的需求度不高。韶關市當地的設計類公司多數以制作、施工為主,當地設計發展水平總體不高。
韶關學院的辦學定位明確了學校辦學立足粵北、服務廣東,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設計類專業十分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畢業設計是本科生在校期間實踐性以及綜合訓練強度最高,也最能夠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課程。美術與設計類專業的培養過程本身十分強調實踐,強調與市場對接。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設計類專業畢業設計課程開展的理想模式之一是引進大量的企業真實設計項目。顯然,韶關當地此類社會資源的支撐嚴重不足。
2 研究現狀
彭亮等(2015)以企業真實設計項目作為畢業設計的主要教學內容,以“專業教師+企業設計師”為主要指導模式,以畢業答辯、畢業展覽、人才招聘一體化為評價方式,結合了區域的產業結構優勢,探討了職業教育類畢業設計改革的途徑。章莉莉(2018)從畢業設計與地域民間藝術結合的角度為畢業設計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李仁偉(2018)提出畢業設計選題分層化(項目型、賽事型、創意創業型)、畢業設計文本撰寫專業化(將原有的畢業論文改革為畢業設計方案書)的改革思路。上述研究為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設計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提供了廣泛的思路。
3 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針對學校、學院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韶關當地的社會資源,美術與設計學院對畢業設計課程從導師團隊、選題來源、課程時長、過程管理、結果評價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以期通過全方位的教學改革強化畢業設計課程教學的效果,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在畢業設計選題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3.1 建立學院規劃課題,引導選題突出立足粵北、服務地方
“畢業設計(創作)、畢業論文(設計報告)是設計學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環節”,[1]也是最能夠體現設計(創作)水平的課程,利用畢業設計的成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學院重點就畢業設計與服務地方相結合做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
韶關地方企業設計資源相對匱乏的現狀,決定了校企合作開展畢業設計的可行性不高,選題廣泛來源于真實設計項目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要根據地方特色,探索因地制宜的畢業設計選題思路。
通過廣泛的調研和論證,學院采取了建立“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畢業設計規劃課題”制度的方法,把畢業設計選題分為學院規劃課題、教師出題和學生自擬題3個部分,選題比例每個方向占30%左右。其中,學院規劃課題是學院根據歷年韶關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的申報指南,并結合專業特色,設定與韶關當地的禪宗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地方特色產品、傳統手工藝等與社會、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相關的研究方向,學生通過前期調研在導師的指導下選題,課題研究重點不得與前3年已經研究過的題目重復。
經過近兩年的規劃與引導,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設計類專業選題類別有了明顯的變化(如表1所示)。研究韶關地方文化的課題,2017屆畢業生為6.8%、2018屆為27.2%、2019屆為33.5%(如圖1所示)。
3.2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粵北傳統文化調研課程,鋪墊選題方向
課題組對2015級、2016級設計學類專業14個班級總計437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超過70%的學生對粵北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有了解的意愿。但是學生們普遍對粵北傳統文化的了解缺乏廣度和深度,在畢業設計選題上存在較大的盲目性。調查是設計開始的第一步,為了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方法調研,也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關注粵北傳統文化,學院從2017級開始,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粵北傳統文化調研課程,課程性質為必修課,開課時間為第5學期,學時為2周,學分為2學分。利用該課程對粵北地區傳統特色文化進行調研,加深學生對區域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識,在調研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綜合能力。期望通過粵北傳統文化調研課程為后續課程,特別是畢業設計研究粵北傳統文化奠定較為扎實的基礎。
3.3 調整畢業設計起始時間,強化前期調研,提高選題的可行性
學院從2018屆畢業生開始,調整了畢業設計的起始時間,由原先第7學期中段(10月初)提前到第6學期末(6月底),延長了畢業設計的整體時長,延長的時間主要用于選題前的調研和準備。具體做法是:第6學期末召開畢業設計動員會,選定導師;暑假前,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擬定2個選題方向,利用暑期開展實地調研。每個學生必須提交調研報告,調研報告納入畢業設計考核指標;9月中下旬確定選題,導師組內的研究方向為粵北傳統文化的選題不少于1/4,導師下達畢業設計任務。
3.4 改革畢業設計形式,以項目方案替代論文,突出選題的應用性
美術與設計學院自2006年第一屆本科生畢業以來,一直非常重視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從10多年的畢業設計實踐來看,盡管學院每年都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層層落實,但由于美術與設計類專業的特殊性,既要完成畢業設計,又要撰寫畢業論文,同樣時間內,要完成兩件工作量都很大的任務,導致學院的畢業論文工作始終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往往重設計輕論文。
2015年9月,在學院教學委員會的積極倡導下,在學校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對2016屆畢業論文進行了改革:由原來“畢業設計+畢業論文”調整為“畢業設計+設計文案”的形式,以項目設計方案及設計文案替代畢業論文。設計文案是對畢業設計作品完成過程的詳細闡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設計背景、設計論證、設計說明、方案展示、設計總結5個部分。
針對改革后的畢業設計,各專業分別修訂了畢業設計的管理規范,從選題、開題、成果形式、工作量、展示要求等方面作了細致的規定,盡可能做到指標量化。
4年的實踐證明,以項目設計和設計文案替代畢業論文的改革措施,讓學生的畢業設計和論文方向統一起來,保障了學生能集中精力做細、做好畢業設計,對學生畢業設計研究的深度有相當大的推進作用。
3.5 引進各類設計項目,增加實戰機會,強化選題的應用性
盡管客觀條件決定了無法以大量真實項目開展畢業設計,但是學院一直積極尋求合作機會,努力創造學生承擔、參與實際設計項目的機會,以期通過更多的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韶關學院作為粵北地區唯一一所本科高等院校,韶關市政府也希望學院豐富的智力資源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近年來,依托質量工程項目“粵北創意文化研究中心”平臺,學院多次引進各類政府、企業項目進校園,多方協調盡量保證項目與畢業設計課程相結合,努力促成畢業設計項目落地。近3年來,先后承擔“韶關市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韶關市電視臺文創產品及物料設計”“深圳龍騰設計公司韶關‘風度書房設計”等設計項目,作為粵北地區主力軍參與了“首屆南粵古驛道文創大賽(韶關站)”“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韶關賽區選拔賽”“風采杯工業設計大賽”等賽事項目。
各類項目、賽事的引進,特別是設計項目的引進,使得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更多的磨煉,促使畢業設計選題的應用性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同時也為提高粵北地區的設計水平貢獻了力量。
4 結語
通過對畢業設計課程的綜合改革,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畢業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畢業設計水平得到了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近年來,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產品設計專業、動畫專業、繪畫專業先后接受并通過了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以及環境設計專業先后通過了校內專業評估,評估專家對學院的畢業設計工作給予了較高的肯定,對學院畢業設計選題工作圍繞立足粵北、服務地方,培養地方性、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做法高度贊揚。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46.
作者簡介:周俊(1978—),男,安徽肥西人,廣東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用戶界面設計、傳統文化符號及其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