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 要: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意大利的歌劇音樂形式在歐洲的歌劇舞臺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德國歌劇的發展從最初的效仿,經歷了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最終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前后經歷了長達200多年之久,其產生與發展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在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下,歌劇形態逐漸成形。在19世紀初期的歐洲,文學界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就是浪漫主義風格。這種表現風格體現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所以浪漫主義風格的歌劇也應運而生。并且,歌劇對于歐洲人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德國歌劇更是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一直以來音樂界對此研究都比較深入。對此,筆者對近年來的文獻作出綜述與整理。
關鍵詞:浪漫主義;德國;歌劇
李珊、齊建立在《浪漫主義時期歌劇的藝術內涵和表現分析》中認為,在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下,歌劇逐漸成形。在19世紀初期的歐洲,文學界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就是浪漫主義風格。這種表現風格體現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所以浪漫主義風格的歌劇也應運而生。歌劇對于19世紀歐洲人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朱思微、田曉瑞則提出,文藝復興運動之后,意大利的歌劇音樂形式在歐洲的歌劇舞臺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德國歌劇的發展從最初的效仿,經歷了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最終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前后經歷了長達200多年之久。本文主要講述文藝復興時期的德國歌劇的表現形式,從德國歌劇的發展歷程介紹德國歌劇的改革與創新,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德國歌劇如何發展,推薦《浪漫主義時期的德語歌劇》這篇文獻。
西安音樂學院的孫晉竹教授以德奧歌劇序曲為研究對象,選擇瓦格納歌劇《唐豪瑟》序曲為研究個案,利用音樂個案以及宏觀歷史來進行分析和研究。從3個層次展開論述。首先,將德奧歌劇序曲本身的歷史沿革作為背景進行研究,從全景的角度來將德奧歌劇序曲的內在特質以及歷史發展很好地展示出來。其次,將《唐豪瑟》序曲作為重點進行研究,說明德奧歌劇序曲和戲劇結構整體的內在創作構思。最后,分析序曲藝術理論,對整體藝術館歷史淵源進行梳理,對瓦格納歌劇序曲整體藝術觀創作實踐進行深入的研究。筆者在分析歌曲序曲形態的情況下,把維納斯的贊歌放入戲劇深景中去,從音樂創作角度出發實現整體藝術觀;并且還應該在這個基礎上深入理解德奧歌劇序曲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從而給我國歌劇序曲研究提供經驗。從具體案例出發研究了這一時期的德語歌劇,更加生動形象。
19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思潮開始興起,這個時期的人們比較重視理想的崇高和情感的熱烈表現,比較重視個性化的表現。從狹義上講,藝術歌曲指的是這個時期德奧藝術歌曲。這些歌曲歌詞內容能夠很好地將這個時期人的感情或者心理表現出來,與交響樂相比,人們接受這種形式更加容易。所以,浪漫主義時期很多音樂家都喜歡用詩人作品來譜寫歌曲。運用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創作方式,以舒伯特、舒曼、門德爾松、理查·施特勞斯、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為典范。歌德、席勒、海涅等偉大的文學家們為歌曲創作提供了無數優美的詩歌。作曲家力求用音樂充分表現詩的意境,并借此反映自身的復雜情感、細膩的藝術精神和時代風貌。例如,歌德的《紡車旁的瑪格麗特》《野玫瑰》《魔王》,海涅的《乘著歌聲的翅膀》《蓮花》等等。詩人們的作品具有非常優美的韻律、節奏,豐富的情感,多變的形式,為音樂家們創作優秀的藝術歌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是自由、奔放且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色彩、個性特點和想象力的綜合體。相較于古典主義音樂的墨守成規、平鋪直敘,浪漫主義音樂就如同美國浪漫主義詩人瓦爾特·惠特曼所說的:“我贊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這樣的追求自我精神讓浪漫主義時期的歌劇達到了歌劇藝術的黃金時代,無論是創作質量還是創作數量都達到了巔峰期,使得19世紀的音樂呈現出多元文化薈萃的現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浪漫主義時期在音樂上的地位不言而喻,這一時期不但盛產偉大的音樂家,也出現了廣泛的音樂體裁,甚至是如藝術歌曲、鋼琴小品等全新的體裁。浪漫主義音樂同時也是一座橋梁——既繼承了古典主義大師的傳統,經過百年的發展,又與近現代印象主義相關聯。毫不夸張地說,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是人類藝術歷史上的一大寶庫,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 保羅·亨利·朗(美).西方文明中的音樂[M].顧連理,等,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3] 李珊,齊建立.浪漫主義時期歌劇的藝術內涵和表現分析[J].北方音樂,2017(10).
[4] 朱思微,田曉瑞. 17世紀-19世紀不同時期下的德國歌劇[J].音樂創作,2017(07).
[5] 孫晉竹.整體藝術觀視域中的德奧歌劇序曲研究——以瓦格納歌劇《唐豪瑟》序曲為例[D].西安音樂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