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力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世界經濟兩極分化和政治霸權主義導致西方大國與其非盟友國家矛盾叢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議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世界以“化解對立調和矛盾”;中國富起來的當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四個全面、五位一體、深化改革等方略“創新理論強大國家”;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論述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和方略,推動“融洽關系和諧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民群眾處理好個人與社會、他人、自我的關系,個人與物質、精神、心理的關系,最終“良善內心提升自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A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8-0023-03
《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多年,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廣泛傳播,重新思考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對于弘揚馬克思主義,更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非常必要。在論述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前,筆者用一句話總結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價值——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滅亡的邏輯并開創出無產階級解放的邏輯,啟迪無產階級革命和人民創立社會主義,迫使資產階級政客改良資本主義社會,歷史意義極其重大。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價值超越時空意義非凡,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更需要探索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筆者曾在《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多維解讀》一文中把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總結為:馬克思主義是當代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引領者、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者、所有國家社會正義公平建設的推動者、人的全面發展的倡導者、人類社會前進方向的揭示者[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本文擬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重新思考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把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總結為:化解對立調和矛盾、創新理論強大國家、融洽關系和諧社會、良善內心提升自我。
一、化解對立調和矛盾
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但是當前人類世界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長期肆虐、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活動猖獗等等,而以上全球性問題擁有共同的根源——那就是當代世界強權國和其非盟友的弱國在安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利益上的矛盾對立及其激化。具體來說,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以霸權國的利益為核心、以任意干涉別國內政、制定極端的對外戰略、采用冷戰思維形式解決國際問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濫施導致相關國家的民眾生存與發展的利益受到根本的破壞。貧富分化嚴重,根據2016年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披露的數字,二十國集團成員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85%。由于貧富分化導致處在國際社會邊緣地位弱國的民眾生存狀況艱難。地區熱點方面中東地區敘利亞危機進入尾聲而不結尾、伊拉克內戰長期持續、巴以沖突時而熱度升高,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時沖突、阿富汗內亂頻仍。地區熱點問題的背后往往有資本主義強國大國的身影。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和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學說。”[2]面對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社會等壓迫,馬克思立志要把無產階級從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形形色色的異化中解放出來。為了實現這一個宏偉的目標馬克思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3]這個號召響徹全球,鼓舞了大量革命仁人志士為建立社會主義而浴血奮戰。然而當代世界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肆虐、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活動猖獗等問題的解決需要有新的戰略思維、新的方式方法。因為鐵和血的斗爭不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符合世界人民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重大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論述了化解對立調和矛盾之道——“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是“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4]在上述目標中“持久而不是一時”的和平、“普遍而不是少數”的安全、“共同而不是個別”的繁榮、“開放而不是封閉”的包容、“清潔而不是污染”的美麗,以上目標追求對當代世界的各種矛盾解決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方法為:第一,國與國交往要走新路。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第二,國際矛盾解決要用理性、理智。要用對話解決爭端、要用協商化解分歧,反對所有形式恐怖主義。第三,經濟發展要力促全球化。要大力促進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動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第四,文明要多樣性。文明要交流而不隔閡、互鑒而不沖突、共存而不相互排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張重視矛盾的同一性理論,從矛盾對立面的共存、互鑒、對話、協商來相處、來解決矛盾,形成了化解國與國之間政治紛爭、經濟矛盾、文明沖突、生態威脅的全新思路。所以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之一是化解對立調和矛盾。
二、創新理論強大國家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并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2]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順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時代的實際與時俱進地發展、創新指引無產階級政黨展開新的斗爭,引領社會主義國家展開新的建設。具體到我國來說,曾經“毛澤東思想”解決了“創立一個什么樣的新中國”——“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5]和“怎么創立新中國”的問題;“鄧小平理論”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科學發展觀”解決了“要什么樣的發展”和“如何發展”的問題。現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偉大思想是關于“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強國”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理論的創新必將塑造強大的國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和近期中期目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航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明中國特色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方向奮勇前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明了中國特色的近期中期目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特征將成為我國人民建設國家的重要指針。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矛盾的轉化,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通過發展解決社會主要矛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表明了我們的全方位發展的理念和戰略部署。單純遵循經濟規律發展會導致經濟與政治、社會、生態等的失衡,所以不以經濟利益為唯一目標的發展戰略才能避免經濟一花獨開的不合理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指明了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任務。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讓中國富起來,當前的深化改革必將讓中國強起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深化改革的部署從制度、體制、機制等方面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的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文化傳播力、社會整合力、生態平衡力必將進步。所以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之二是創新理論強大國家。
三、融洽關系和諧社會
馬克思主義理論先驅之一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最早提出“和諧社會”思想。傅立葉提出以“和諧社會”代替資本主義。歐文建立“新和諧公社”實行財產共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權利。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著述目標指向無產階級解放和全人類解放,要解除資本主義社會種種剝削、壓迫,最終實現每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這正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根本之道。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提出,在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和諧社會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地追求。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深刻論述了社會和諧的重要意義和實現社會和諧的具體方略。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闡明了社會和諧的重要地位和意義。“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沒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切改革發展都無從談起,再好的規劃和方案都難以實現,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6]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和我黨追求的社會理想的高度來定位社會和諧的地位。這一定位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在社會領域的根本特征、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徹底的人民性。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從戰略家的視野把社會和諧和社會穩定緊密地聯系起來,指出社會和諧穩定是社會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全面論述了實現社會和諧的方略。第一,要處理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與維護公民權利的關系。尊重、捍衛公民權利是確保社會穩定與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第二,要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重視解決人民群眾的基本民生問題,從源頭減少社會矛盾。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在利益平衡中化解社會矛盾。要正確區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對于人民內部矛盾通過協商、民主、法治來解決,對于敵我矛盾要立場鮮明、策略明智、斗爭有力。第三,要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推動社會長久和諧穩定。各個社會部門共同建設平安中國將使平安這一人民對社會的基本訴求得到越來越好的實現,從而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
社會主義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再到社會主義由理論轉化為實踐,社會和諧一直是社會主義追求的理想;從不同社會歷史階段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思想到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對社會和諧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價值之三是融洽關系和諧社會。
四、良善內心提升自我
馬克思主義理論把共產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總結為三個方面:“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分配”,“社會關系高度和諧,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實現每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2]。在以上三個共產主義特征中“人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是重要的一環。縱然生產力極為發達,縱然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需要精神文明輔之,“人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才能實現社會關系的高度和諧。因為只有個人物質欲望被合理地克制,只有個人的規則意識不斷提高、只有個人的道德感不斷增強,只有個人的追求有著超越的品質,個人與自我的和諧、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個人與社會的和諧才能很好地實現。正因為如此,我們黨從20世紀80年代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理論并引領人民群眾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我們黨在新世紀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包括“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人民不斷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精神境界的提高使社會個體能夠正確處理物質需求和精神追求之間的關系。每一個人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物質。然而因為對物的執著追求導致競爭、斗爭的情形不在少數,最終希望多擁更幸福卻以不幸作為結果。所以,形成合理的物質需求是人精神境界提升的一個前提。每一個人的幸福感受都離不開精神世界的開闊,不同的人生境遇乃至遭遇都是不同的。所以,有一個知足、開闊、包容、樂天的心靈就成了幸福感受的必要元素,而這就是精神境界提高的碩果。
第二,精神境界的提高是指社會個體能夠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精神境界的提升使得社會個體能夠用利他主義、利群主義取代利己主義。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論述了生物的基因都在不斷強大自身戰勝對手,由于自私生物的基因才能保存自我。但是在哲學研究中有的哲學家堅持“人性本善”,一些哲學家提出“人的本性是追求崇高的東西”。應該說,生物性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人性才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規定性。所以社會個體不斷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能夠為他人行方便、為社會謀和諧,最終在利他的良善實踐中獲得真正的心靈愉悅。
追尋共產主義不僅是謀求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極大豐富,而且要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精神境界,合理克制自己的欲望與追求,這樣按需分配才最終能夠切實落實。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價值之四是良善內心,提升自我。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不斷發展的理論,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擁有著調和矛盾、強大國家、和諧社會、提升自我的重要當代價值,這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新的論述。
參考文獻:
[1]白利軍.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多維解讀[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5(2):12-15.
[2]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8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12,295-300.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4]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5,58.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