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寫作文是小學生的一項重要能力,是一種綜合學習素養的體現,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教師要努力探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基礎教學工作,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課堂教學這個主戰場。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而不能光把學生當作知識的接收器,教師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同題的能力。而在應試教育中,往往知識的傳授只是機械地注入,學生在應試教育下只處于被動狀態,不能培養和發展其個性。而寫作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寫作教學要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寫,能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要使學生從“要我寫”變到“我要寫”,發展到“我好寫”的狀態。鑒于以上分析,我根據平常的教學要求和自身教學經驗,努力探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不斷探索嘗試,目的是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據個人做法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寫作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或說明某個事情,描寫某個事物,要在平時多觀察,多記寫,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意義,使學生自覺去寫作。比如,為了引導學生認識作文的重要意義,我就以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了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寫作方面的故事,這個故事正是修改論文的事跡。陳景潤先生為了攻克一個數學難題整整努力鉆研了十多年,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編寫了關于這個成果的研究論文,但他沒有重視論文的重要性,寫出來的文章條理不夠清楚,敘述比較啰嗦煩瑣,沒有清楚地表達出研究成果的巨大科研價值,結果并未引起人們的關注。他認真分析了原因,認為自己的成果有巨大價值,應在論文上下功夫。于是他重新撰寫論文,再次撰寫的論文條理清楚、邏輯嚴密、觀點鮮明、語言簡潔。一經發表后引起全世界數學界的轟動,從而成為國際上的著名數學家。通過這個故事的啟發,同學們直觀地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寫好作文的強烈愿望。
寫作是有一定基礎的而也有一定的寫作技巧。同時,給小學生的作文命題也要講究技巧。如果作文命題過于單一,就會約束學生的思維,學生會產生厭倦乏味情緒。教師在給學生命題時,要考慮到實際,要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要盡量避免簡單機械的命題形式,如:采用半命題作文,也可以讓學生從幾個命題中讓學生自己選擇,還可以規定范圍讓學生自己命題,這樣學生的思維會活躍起來,激發起寫作興趣。既能使學生的寫作貼近生活,又能注重形式,讓學生在寫作中不斷獲得成功,逐漸提高作文的興趣和能力。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要求在寫作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教師只是適當地點撥,而不能干擾學生的寫作思路。為了使教師的啟發達到預期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中來,筆者在每次作文前都給學生留出充分的觀察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寫出自己的想法,在批閱學生作文時及時肯定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對個別寫得比較優秀的作文,讓他們再謄寫一遍,我再進行第二次批閱。批語多寫些鼓勵性的話,讓學生充分理解批語的意圖,按照要求把作文修改好:重視作文講評,每次都重點點評進步比較大的同學,朗讀他們的作品,這時同學們會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中,他們會在今后的寫作中信心倍增,寫作的思維會更敏捷, 學生會逐漸愛上寫作。另外,還要加強學生自批能力的培養,批改作文不光是教師的專利,指導學生自改也很重要。學生在自批過程中也是修改作文的過程,更是掌握提升的過程,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思路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會進行細致修改,公正地評判。自批要形成一種常態,形成自覺,為自己的寫作水平奠定基礎。
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要觀察的意愿,讓他們獨具慧眼;二是要培養觀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在閱讀中觀察,要逐漸形成隨時隨地觀察的意識,多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時拿來運用;三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去郊外觀察,景物由遠及近觀察,描寫四季要對每個季節都要認真觀察,寫小動物要觀察它們的特點等。
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小學生作文時會有畏懼心理,感覺寫作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究其原因是缺乏對寫作素材的日常收集,沒有養成自覺觀察的習慣,多觀察、多思考、多記錄。因此,教師在課堂講解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分析、感悟作者在文章中的觀察方法,體會寫作技巧,并模仿著做一些小練筆,另外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去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比如組織學生春游——找春天,參觀家鄉的名勝古跡,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等,如排演課本劇、情景劇,讓學生跳跳舞唱唱歌,在這些活動中讓學生留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還要讓學生堅持寫觀察日記,養成仔細觀察生活、積極積累素材的良好學習品質。
小學生需要增加閱讀量。進行大量的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小學生開始寫作時,很多同學都是記流水賬的形式,內容一般都很空洞,讀起來枯燥無味,無法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分析原因還是孩子們頭腦中積累的寫作素材很少。因此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除了課本之外,還應該增加課外的閱讀量。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能夠增加寫作所用到的詞匯,小學生在寫作中可以借鑒優秀的詩詞歌賦的片段從而增加作文的亮點,提高作文的文學水平。同時,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大量的閱讀也是寫作素材積累的一個過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小學生還需要學會思考,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在含義,并思考這種表達方式的使用技巧。另外,學生還需要明確作者使用的詞語段落,掌握字、詞、句、段、篇等各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學習作者在寫作架構方面的技巧,并能夠掌握如何在文章架構好之后將內容填充進去。因此,學生在增加閱讀量的同時,不僅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能夠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方式和表達技巧,進而提高小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
還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欣賞優秀作品的文化精神,如讀中國的四大名著、經典童話作品、科普讀物,達到增長知識,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根據各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他們各自感興趣的圖書,在課外閱讀中指導學生注重積累文章的好詞語和好句子。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來規范學生的作文,結果遠離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造成眾多學生寫作文胡編亂造,無病呻吟,作文單調乏味,無血無肉。為了不讓學生走彎路,促進其個性的發展。我讓學生作文時不設任何條條框框,并告訴學生作文如同做人要樸實、自然,要引導學生寫自己的親身經歷,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雖然一開始寫出的作文很幼稚,有的讀起來讓大家感到很可笑,但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文風,寫作能力也會逐漸提高。應試教育中作文往往對字數有嚴格的限制,這種規定不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
總之,寫作文是小學生的一項重要能力,是一種綜合學習素養的體現,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了解世界,認識自我表述的歷程,對處于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提高寫作能力對于自己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在教學中往往教師、學生都忽略這一點,甚至有些學生放棄寫作,這都是不可取的。寫作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基礎性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我強化。要拓寬閱讀渠道,堅持寫日記,注意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積累好素材,寫自己身邊的真人真事,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寫作水平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