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傳播媒介技術的發展,海報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為探究現代海報設計由靜到動、從單一到多元的演變過程,本文重點分析了動態海報設計的幾個流行因素,總結了動態海報對未來設計的影響,以期為大眾提供全新的視覺體驗。
關鍵詞:傳播媒介;海報設計;動態海報;流行因素
海報以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遞形式存在,它在傳播媒介的不斷發展中參與了平面設計的快速變革,影響了視覺信息傳達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動態海報的誕生因為新媒體自身功能和傳播的需要而變得不可或缺。本文通過研究海報設計從靜態到動態的演變過程,真正實現對設計知識的融會貫通。
1 動態海報概述
學者孟娟認為:“數字動態海報設計是指在新媒介的技術前提下所實施的廣告傳播設計。運動的畫面與聲音元素是區別于傳統海報的特征。”[1]信息是海報設計的核心。傳統海報通過張貼在各種場合,著重傳達快速有效的信息,而新媒體作為視覺傳達的一種新載體,賦予動態海報大眾文化以及審美責任。海報作為一種平面設計的藝術形式,在一定范圍內,動態海報取代了靜態海報,傳遞了更加豐富的圖文個性,提升了整個視覺設計的品位。作為當代平面設計發展趨勢下的產物,動態海報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環境下,不斷衍變發展,創造出新穎的創意設計,利用全新的媒介形式去體現海報的內在文化,展現其趣味性,滿足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
2 動態海報流行因素
2.1 視覺感知層面
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最有效的手段,視覺傳播又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信息傳播形式之一,而運動是視覺傳播中最容易引起強烈注意的現象。眼睛是通過進化而生成的生存和延續工具,對運動的物體會自動做出強烈反應,它在人的生活和生物的延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動態影像的出現滿足了人們對信息傳遞形式的社交需求。相較于靜止圖形,運動圖形具有較多的表現形態,因而動態信息對人的信息處理能力具有更強的延展性,視覺刺激效果更加明顯。當下的海報設計從靜態元素變成不斷自我演繹的動態信息群,使得視覺信息以這種靈活的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賦予動態海報更多的表現空間。
2.2 受眾心理層面
從原始時期的繪畫中發現,部分作品已經脫離了對物體的單純靜態描繪,由于人們對信息傳達的完整性需要,視覺信息的動態特征以各種形式保留下來。目前,動態化圖像信息的廣泛應用,更加顯示了人對于視覺信息傳遞的動態表現形式的需要。
當下,在海報中加入動態因素,優化了海報設計各個方面的特性,最大的創新點在于將互動概念融入海報設計理念,突破了受眾單向接收傳統海報的方式。動態視覺信息的互動性使海報設計的作用不再停留于告知層面,動態海報在傳遞信息的同時,與受眾建立起互動性的情感聯系,這種互動式溝通將受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最容易理解的邏輯創造出最豐富的視覺語言。
2.3 信息傳達方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互聯網、手機與平板電腦等新興媒體和載體出現,新的媒體形態也應運而生,新媒體形式快速覆蓋了期刊、戶外廣告、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形式。將傳統媒體數字升級后,新媒介改變了藝術設計本身的存在方式,很多設計師都意識到了設計應該隨著媒介的更新而轉變傳統的視覺表達元素,這種改變使我們進入了一個平面設計變革的重要時期。
新媒體技術的興盛和設計理念的更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提高了人們的視覺眼光。人們在使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平臺的基礎上,會接觸到大量視覺形式豐富的設計作品。互聯網是物聯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人們平時的工作、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相較于其他媒體形式,互聯網的開放性強、交互性好、成本低、用戶人群范圍廣,其憑借這些特點,逐漸成為視覺傳達在新媒體上的主體存在和傳播形式。手機與平板電腦是目前最為新興的媒體形式,尤其是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信息社會快速普及的必備工具與媒體形式。手機網絡媒體屬性的強化、許多動態視覺信息的應用,都體現在了移動設備中,設計師把動態媒介的特性開發出來,并應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上,將新的技術手段運用到設計中,給受眾帶來更新鮮、更全面的視覺感受。
3 動態海報將成為海報設計的新趨勢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設計朝著多感官方向發展,設計師不斷接觸更新的科學技術,拓展自身的設計思維和創作方式,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動態海報是適應新媒體技術的海報形式,已經廣泛出現在大眾視野。在近些年的國際性海報設計比賽中,動態海報設計作品逐漸受到大眾的青睞。
新媒體語境下的動態海報較靜態海報更具時效性和實效性,擁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將聲音、圖像、動畫等信息融為一體,跟上并把握了時代節奏。如今,在信息流主動推送的模式下,海報需要更全面地利用各種媒介的特征,凸顯出自身有效的識別信息,視覺信息的動態化成為必然趨勢。所以,如何適應社會生活的發展變遷,如何借助新技術手段構建一個新的交互平臺,新媒體給動態海報設計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是每一個設計師應該深刻思考并積極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孟娟.數字動態海報的設計與展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
[2] 唐詩.從靜態到動態的溝通[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
[3] 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靳紫微(1995—),女,安徽宣城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