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
摘 要:如今,舊工業建筑的更新改造已成為城市發展重要的一部分。通過綠色環保的方式提升建筑的價值,根據改造后賦予的新功能對建筑進行梳理整合,實現建筑的完整合理,集美觀與舒適于一身,擁有新的風貌與活力。為了實現舊工業建筑的環保改造,降低對環境的破壞,需要將改造策略與生態意識相結合,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在生態意識的影響下,舊工業建筑的改建開拓了新的思路。文章探討生態意識下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和利用,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舊建筑的改造中,力求在人類的需求與環境的影響之間建立平衡。
關鍵詞:舊建筑;城市更新;空間營造;生態意識
1 舊工業建筑基于生態意識下的更新思考
1.1 生態意識的覺醒
城市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城市污染、交通阻塞、資源配置脫節等各種城市問題,整個生態環境都開始惡化。另外,人口結構變化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遷往中心城區,城市趨向飽和,生態環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人與城市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空氣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城市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生態城市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將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多次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受到了高度重視,滲透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只有守住“綠水青山”,才能建設好“美麗中國”。
生態是物質系統的良性循環,其本質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我們需要新的解決思路和理念,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與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諧相處。[1]
1.2 舊工業建筑的更新再生需求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在城市的變遷更新中,一些廢棄的舊工業建筑被遺留下來,失去了它們原來的物質功能。它們長期被擱置,成為城市環境建設的負擔,以往它們的命運必然是被大拆大建。隨著人類歷史文化及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人們逐漸意識到這類遺存建筑所具有的發展潛力。對失去生產功能的舊工業建筑進行功能再生,漸漸成為城市建設更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此時,人們對生態意識的覺醒以及對舊工業建筑發展潛力的挖掘注定了我們正在迎來我們的建筑時代。
1.3 舊工業建筑的傳統更新
傳統的建筑技術和傳統的建筑材料可以改變原有的工業建筑結構、外觀、室內環境、設備系統等。舊工業建筑的傳統更新方法主要涉及整個舊建筑的完整性、統一性以及形態的變化,從而使新的建筑形態滿足新的功能需求。而傳統的建筑技術和建筑材料是指過去廣泛使用的技術和材料,在過去的時間里已經比較成熟,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然而,舊工業建筑傳統的更新方法已經相對落后,無法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類似的更新方法無法在快速發展的城市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這越來越強調生態意識的時代,如何對這類空間進行最有效的利用,使之既可以保留土地原來的記憶,又能發揮新的功能價值,并且還能降低對能源的消耗,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需要我們在融合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2 舊工業建筑的生態更新策略
設計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空間環境中的原有的肌理的一種延續。所以,我們要尊重建筑原有的歷史與空間邏輯關系,將大自然的形態賦予到設計中去。無論是什么設計,出發點和立足點必然是“以人為本”,建筑也一樣。根據不同建筑結構的現狀和建筑功能的轉變,對舊工業建筑空間更新設計的具體方法會有不同的調整。舊工業建筑的更新策略最重要的是基于生態的理念,以人為本,尊重自然。
2.1 建筑場地設計的生態理念
舊工業建筑更新的對象不應該局限于其本身的空間和結構,更應該放眼于其周邊的場地和業態。要對場地的整體環境進行優化和生態修復,主要是對舊工業建筑周邊環境的關系的分析,其中包括舊工業建筑所在場地的聲環境、風環境、光環境、周邊的建筑、業態、道路、植物綠化、場地硬化程度、人群組成、人群需求以及其他相關場地環境的現狀等。[2]
可以通過合理種植綠化、采用水體、更換地面鋪裝等措施,也可以踐行“海綿城市”的理念,雨水得到充分的利用,改善整個空間的氣候和環境。通過查看文獻資料以及調研可以總結出以下三種綠色生態技術:綠色的種植技術、雨水的循環系統以及軟質鋪裝的應用。另外,也可以在建筑上提高綠化覆蓋率,采用可持續排水系統,從建筑周邊景觀、室內空間、建筑外立面以及屋頂綠化等方面,使用多種生態改造策略。
2.2 適應環境的建筑表皮
在舊式工業建筑的改造過程中,通過設計和處理建筑物外部皮膚的低反射和高吸熱,通過吸收太陽能的方式,減少建筑表皮的高反射,從而達到給建筑降溫的效果。這樣的生態性能主要靠建筑材料和建筑的結構技術來實現。在復合表皮材料的分層設計中,每一種建筑表皮材料都有其獨特的物理性能和外部形態。建筑復合表格的分層設計都有其特點,應根據建筑不同部位的性能來選擇相應的復合表皮,從而保護能源,減少資源消耗。[3]
此外,也可以將建筑表皮與植物的種植結合起來,形成垂直綠化,植物搭在建筑外立面上,不僅提供了私密性,起到一定的遮陰效果,而且也體現了綠色生態的理念。
2.3 生態材料與生態能源
在以往的設計中,往往選用高強度、耐腐蝕以及有裝飾性、美觀性的材料為主,常常忘了最重要的建筑生態。在未來的建筑發展中,不得不將建筑的生態理念放到高度重視的位置,應注重建筑的材料與生態自然的協調性與可持續性。生態建筑材料的利用除了生態材料本身也包括可循環的建筑材料。
另外,需要根據舊工業建筑所處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4]
進行舊建筑改造的核心理念就是實現生態節能,可以應用全熱交換新風系統、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太陽能集中供熱系統等。[5]
太陽能可以分為天然光利用和開發太陽能兩個方面,自然光利用包括天光設計、里面采光設計以及光導管系統等。另外,也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水資源系統,例如雨水循環、污水處理、無害水循環使用等。在改造中盡量使用綠色環保的材料,創造自然生態的環境。
3 結語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對舊工業建筑的改造,一方面節約了城市建設的資源,另一方面也衍生出了更具個性化的創意空間和生活理念。而社會經濟的發展、意識形態的進步也促進了舊工業建筑改建的更多可能性和創造性。在國內舊工業建筑占用大量城市地塊且影響城市整體面貌的情況下,基于生態意識下的舊工業建筑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必將是未來建筑更新改造的發展主流。
參考文獻:
[1] 趙偉.基于生態理念的舊工業廠房改造為展覽建筑的設計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7.
[2] 石磊,吳婧.對舊工業建筑改造中生態設計策略的思考[J].中外建筑,2018(06):62-65.
[3] 張琳琳.基于生態導向下的舊工業建筑改造中的復合表皮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4] 章超.基于綠色低碳理念的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淺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2,29(2):25-26.
[5] 王聰,王靜.基于生態節能理念的舊工業建筑改造分析[J].山西建筑,2016,42(1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