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鄭興峰 劉崇獻
[摘 要]建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能夠幫助提高我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國“單一窗口”建設目前存在著缺乏頂層設計、調研不充分、業務整合程度低、跨部門協調難度大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加強全國性設計規劃、選擇難度較小的“公共平臺”建設模式、選擇整合程度高的縱向一體化流程功能模式、組建高效建設和運營團隊并加強調研協調等。
[關鍵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公共平臺;貿易便利化
[中圖分類號]F74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9)05-0016-04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as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ingle windo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de facilitatio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ingle window” can produce hug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Exis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ngle window” in the top design, the insufficient research, lack of low degree of business integration, inter-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is difficult, for this kind of situ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design planning, choose the difficulty smaller “public platform construction mode, select the high degree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process integration mod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fficient team and strengthen research coordination, etc.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Single Window;Public Platform;Trade Facilitation
[作者簡介]王玲(1993-),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與城市物流;鄭興峰(1989-),男,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與城市物流;劉崇獻(1976-),男,漢族,河南南陽人,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國際物流。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物流瓶頸及解決方案研究”(項目編號:17BGL011);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產業疏解與對外經濟輻射的協同效應研究”(項目編號:18YJB010)。
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概念及意義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即“國際貿易數據系統”(ITDS)。這是一種對在國際貿易中產生的各種信息進行集約化和自動化處理的系統,它可以實現國際貿易數據的共享,并且能夠大大提高國際貿易效率和效益[1]。
從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UNCTAD)的統計與測算中可知,一單貨物平均要涉及到的貿易參與方多達27個,需要簽訂的各種單證40余種,需要拷貝的單證更是多達400份,因需要簽訂國際貿易單證而花費的平均費用就占國際貿易貨值的5%~10%,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2]。
從世界范圍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建設和實施給貿易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新加坡通過使用TradeNet 系統可以讓企業非常快速的獲得貿易許可,最快可以在10秒內完成,1分鐘之內可以處理完畢97%的貿易許可,大大提高了處理效率。“單一窗口”的實施使得新加坡每年節省了大量的通關費用和行政管理費用,其中通關費用每年可節省40%~60%,行政管理費用每年可節省30%~50%。目前新加坡TradeNet 系統每年約處理1000萬份報關單,可為新加坡節省10億新元的文件處理費用[3]。
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急需建立本國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這將會極大提高我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貿易環境,為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同時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4]。
二、我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現狀評述
目前我國在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中處于領先位置的城市和地區主要是被國家確定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上海、廣州、廈門等城市,北京市也在積極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一)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情況
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依托上海地方政府主導的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于2014年6月在洋山保稅港區啟動,2015年6月30日, “單一窗口”1.0版上線。2016年12月30日,“單一窗口”3.0版上線,兼具多個功能板塊,與23個技術部門成功對接,平臺應用項目33個,覆蓋口岸通關各個環節,包括運抵、申報、查驗、支付、放行業務辦理,并且擴展至貿易管理和物流環節[5]。從上線到1.0版、3.0版,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都借鑒了國際上建設單一窗口的成熟經驗。如今,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處理超過全國1/3的進出口貿易量。2018年,上海4000多萬集裝箱涉及到的單證信息均通過“單一窗口”處理。“單一窗口”的實施,在促進口岸和外貿發展和提高貿易便利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自貿區“單一窗口”不斷完善,取得了初步成效,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優化通關業務的一系列流程,各個監管部門的監管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情況
2015年6月30日,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先后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片區、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和廣州黃埔老港上線試運行。首期上線業務有進出口貨物申報、進出境運輸工具申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和信息查詢4項業務,涵蓋包括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港務等多個部門。進出口企業可通過該窗口進行一次錄入報關、報檢相關信息等操作,極大提高了企業的通關效率,同時可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貿易便利化。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2.0版于2016年4月正式上線,辦理21個部門的業務都無需重復填單,并免收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報關、報檢的口岸相關服務費用。為了提升便利化水平,2019年廣州市提出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增加了航空、鐵路艙單申報功能。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積極探索與“一帶一路”重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從而進一步促進貿易便利化,增強我國的貿易競爭力。
(三)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情況
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 2015年4月21日正式上線運行。廈門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第一批開通線上運行門戶網站、自貿區報關報檢系統、海運快件監管、船舶聯檢一體化、一般貿易檢驗檢疫申報系統等應用功能的“單一窗口”。2016年基本完成2.0版建設,率先在全國實現“單一窗口”原產證地申報、報關批量導入功能、集裝箱查驗補貼電子化、網頁和客戶端雙模式報關,在全國只有為數不多的地方能做到。到2018年9月,廈門口岸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55.6小時,比2017年年底減少了28.84%,是在沿海十大關區中進出口通關時間壓縮比最多的,整體營商環境也有了很大提高,位居全國第二名。現今,廈門“單一窗口”成為全國參與部門最多,運行效果最好的“單一窗口”,整合郵件、快件、跨境電商業務,為國家版“單一窗口”提供試點經驗,實現與國家標準版的完美對接。
廈門自貿區“單一窗口”被商務部評為全國自貿試驗區八個最佳實踐案例之一,實現了申報作業無紙化、業務合作協同化、區域服務一體化、貿易服務便利化、金融服務普及化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廈門“單一窗口”建設的經驗將在全國大力復制推廣,廈門自貿區還將對標國際一流服務,打造3.0版單一窗口。
(四)北京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情況
北京市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2018年累計業務量670.83萬票,較2017年4.66萬票大幅增長;平臺功能擴展到十三大類50項應用。北京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2018年9月底開啟了出口退稅試點,退稅企業需要辦理業務的整個流程從以前的3到6套系統進行外貿作業變成現在的1套系統操作。截至2019年3月27日,北京“單一窗口”總計完成了920票出口退稅、累計有166家企業加入首批試點,其中涉及到的報關單數達到了8632票,累計的退稅金額有4.34億元之多。北京市積極響應號召,努力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實施以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良好建設,是全國第一個“一站式”辦理出口退稅的“單一窗口”。
三、我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頂層設計,地方自主建設,后遺癥眾多
“單一窗口”類似一個國家的鐵路網,有兩大特征,首先是超區域范圍大型公共設施,其次是規范劃一;要想“單一窗口”順利實施,還要有海關、商檢、外匯等方面行政管理的協調保證。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由中央政府主導頂層設計、采用國際化標準;規定好信息傳輸的轉換方式;以及系統與各個機構和企業間的對接等方面問題。為此聯合國貿易便利化與電子商務中心共計發布了33個建議書、7套標準和5套技術規范來充分貫徹落實頂層設計的實施。
當前我國是以眾多地方口岸各自為主、自由競爭來建設“單一窗口”系統的。這會導致各地采取的“單一窗口”系統的建設模式、運營模式、網絡技術、數據格式、單據和信息字段標準化方面存在重大差別,為以后組建全國性“單一窗口”甚至全球性“單一窗口”系統制造巨大障礙,日后的改造難度很大,費用高昂。
(二)對核心功能和服務對象認識不一致,調研不充分
在我國地方“單一窗口”建設中,一般認為其建設是政府改革的一部分,因此大多只通過調研、調查問卷的方式來獲取各方意見,這樣過于片面和單一。我國的“單一窗口”建設是在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增加貿易效率和利潤進而增強國家的貿易競爭力。因此,相對于政府效益,商業效益更為重要。只有商界全程參與這個過程,政府才能真正了解市場需求,做出正確的改革決策。現實中部分省市缺乏對外貿企業的深度調研,也缺乏商務專家的深度參與,往往只是對原有監管部門功能的集中,甚至是簡單鏈接,導致開發系統不接地氣,并沒有優化業務流程,也不能為企業明顯節約時間和成本。
(三)未按業務流程開發系統,功能模塊整合度低
在“單一窗口”系統設計思路上有兩種路徑:一種是以服務外貿企業各單位的內部業務流程為主,把海關、商檢、商務、外匯、稅務、運輸、保險、結算等各個環節或部門的具體操作程序都做成相對獨立系統,按各單位名稱排列出來,企業想辦哪項業務就點擊該機構名稱進入這一業務模塊。這種可以稱為橫向模式。另一種是以主要業務類型為線索把各個環節串聯起來,例如一般進出口貨物申報、特殊貨物進出口申報、運輸工具進出口申報、旅行團出入境申報,在每一類業務辦理中可能會涉及到多個單位,按順序辦理即可。這種可以稱為縱向模式。
橫向模式對業務人員來說需要有較為豐富的業務經驗,自己把握業務順序和不同類型業務的操作差別,如一般進出口貨物和保稅進出口貨物的操作上有明顯的區別。“單一窗口”強調一次輸入數據,但這只是個指導思想,在國際貿易業務中不少環節是有先后順序的,例如沒取得提單之前無法填寫提單編號,前序環節往往決定后續環節的輸入內容,不可能一開始就輸入所有內容。縱向模式在輸入數據時可以逐步作出限制,縮小填寫信息的范圍,提高針對性,例如首先選擇是貨物還是運輸工具申報,然后選擇是一般進出口貨物申報還是保稅進出口貨物申報,一般進出口的話是否需要許可證、是否屬于法定檢驗、哪種結算方式、使用哪種貿易術語、使用何種運輸方式等,做出選擇之后再填寫信息針對性就很強了,也不容易遺漏或弄錯業務環節。但現實中,政府主導的開發團隊多數選擇了開發難度較小的橫向模式。
(四)跨部門協調難度大,信息互聯互通有待加強
我國的“單一窗口”建設涉及到了很多部門,其中有政府監管部門、貿易企業、服務商等,其中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防等監管部門大多采用垂直管理和橫向聯合的模式。由于各個部門對 “單一窗口”建設所涉及到的理念和具體情況認識和關注不同,對建設“單一窗口”的必要性、緊迫性尚未形成共識,協調關系面多,協調難度大。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建設成果越來越豐碩,各個貿易主管部門在“單一窗口”的建設上都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由于缺少統一的平臺來實現各個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很多信息不能被有效共享,因此口岸通關信息化管理的整體效能亟待提升。當前我國各部門都有自己獨立的信息系統,因而形成了多個信息孤島,導致信息的使用效率和監管服務效能大大降低,進一步阻礙了“單一窗口”建設的順利實施。
四、我國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對策建議
(一)要有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
從國家層面看,“單一窗口”系統由中央政府主導頂層設計、采用國際化標準;規定好信息傳輸的轉換方式;以及系統與各個機構和企業間的對接等方面的問題[6]。
此外中央政府還應重視解決單一窗口建設中遇到的法律障礙,解決好單一窗口的組織和運營模式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單一窗口”相關政策與法規
通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分析“單一窗口”實施中的法律障礙,確立電子數據的合法性、證據性、完善電子簽名制度等。
2.確立和保證機構的法律地位
對于“單一窗口”所授權的機關的協調和領導地位,法律應當有明確的規范,對義務與權力有精準的劃分。
3.法律保障和認可公私合作
公私合作在“單一窗口”建設過程中屢見不鮮,他們之間一般采用合作備忘錄或政府合同的形式。政府應設立明確的法規確保對合作備忘錄或政府合同的法律效應[7]。
(二)遵循先易后難原則,選擇“公共平臺”模式
在國際上有三種典型的“單一窗口”模式,分別是“單一機構”“單一系統”和“公共平臺”。“單一機構”模式即由一個政府監管機構來處理所有需要監管的進出口貿易業務。當這個機構收到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申報數據后要對各項業務進行直接處理,不需要轉手其他的機構。由該機構集中行動,統一協調并執行貿易進出口相關業務的監管。“單一系統”模式是由政府建立一個統一處理進出口業務的信息系統。這個系統主要任務是集合和使用與國際貿易相關的電子數據,進而處理相關的貿易進出口業務,各監管機構之間處理業務相互獨立。“公共平臺”模式是一個面向進出口商提供的統一的信息處理門戶,主要任務是收集和處理貿易申報數據。當企業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填寫電子表格來向不同的政府部門申報,申報內容由各個政府部門快速處理,隨后企業的計算機會收到反饋結果。這個平臺集合了全部政府監管部門的不同類別的系統,使各個監管部門在信息流、業務流方面互聯互通,為貿易商提供“單一窗口”和一站式服務體驗。
“單一窗口”的三種模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單一機構”模式和“單一系統”模式各方面的集中程度更高一些,非常有利于貿易便利化的實施。全面的實體機構改革是“單一機構”模式不可或缺的,雖然“單一系統”模式不需要進行實體機構改革,但是需要將不同監管部門的系統和貿易進出口系統整合成一個大的系統,要想全面推進這兩種模式會面臨巨大困難。“公共平臺”模式在重組政府各個監管部門各項業務流程、轉變總體職能以及調整利益格局中影響最小,但是卻能更好地符合簡化通關手續、提高效率的要求。由于我國貿易監管部門基本都具有自己的系統,而且就現實情況而言,各部門的執行效率差異以及利益分配使得我國“單一窗口”還不足以達到將所有現有系統完全整合的條件,所以,采取與“公共平臺”類似模式,并輔以先進的網絡技術,應該是我國“單一窗口”建設最為現實的思路。
(三)功能組織上選擇自動化一站式流程模式
建議“單一窗口”設計為流程化的縱向業務操作模式,而非片段化的眾多功能模塊并列的橫向模式。在縱向模式下,“單一窗口”系統將整合起外貿業務全過程的業務操作環節,包括外貿企業注冊、外貿經營權登記、許可證申領、核銷單申領、報關、報檢、核銷、退稅等行政監管環節,也包括運輸、保險、結算等商務性環節,并且將建立起豐富完善的信息服務功能,包括租船訂艙信息、保險服務信息、貿易融資信息、外貿相關統計信息,以及各類重要外貿商品的價格、供求、展覽展銷信息等。
在網絡技術上,“單一窗口”系統應能實現由輸入的各個信息字段構成信息庫,并能自動根據各個單位業務處理需要抽取相關信息字段,按規定格式生成各種外貿業務單據并自動發送給相關單位的動態處理能力。在該系統下,外貿企業通過填寫“單一窗口”綜合申報單,把該筆業務相關的各種信息輸入,提交后形成各個關鍵字段庫,系統可以按規定格式和內容抽取相關字段形成各個單位需要的業務處理單據,并發送給海關、商檢和班輪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各單位在審核無誤情況下進行相應業務處理,確認的處理結果形成新的業務關鍵字段進入該筆業務的信息庫,然后系統再根據完善后的信息庫抽取需要前序單位處理結果為支撐的業務單位如外匯局和國稅局處理業務所需要的單據,并發送給這些單位。
“單一窗口”系統應規定每個單位對每筆到達本單位的業務申請處理時間進行明確規定,確保該筆業務及時完成處理。這樣一筆外貿業務在“單一窗口”系統中的處理流程,直觀地看,就如同地鐵行駛的路線圖一樣,已完成的環節顯示為“已完成”或變成灰色,待處理的環節顯示為綠色,讓外貿企業和各個相關單位都能夠直觀查看每筆業務的處理進程。
(四)組建高效建設和運營團隊,加強調研協調
建議“單一窗口”設計為流程化的縱向業務操作模式,不建議設計為片段化的眾多功能模塊并列的橫向模式。在縱向模式下,“單一窗口”系統將整合起外貿業務全過程的業務操作環節,包括外貿企業注冊、外貿經營權登記、許可證申領、核銷單申領、報關、報檢、核銷、退稅等行政監管環節,也包括運輸、保險、結算等商務性環節,并且將建立起豐富完善的信息服務功能,包括租船訂艙信息、保險服務信息、貿易融資信息、外貿相關統計信息,以及各類重要外貿商品的價格、供求、展覽展銷信息等。
在網絡技術上,“單一窗口”系統應能實現由輸入的各個信息字段構成信息庫,并能自動根據各個單位業務處理需要抽取相關信息字段,按規定格式生成各種外貿業務單據并自動發送給相關單位的動態處理能力。在該系統下,外貿企業通過填寫“單一窗口”綜合申報單,把該筆業務相關的各種信息輸入,提交后形成各個關鍵字段庫,系統可以按規定格式和內容抽取相關字段形成各個單位需要的業務處理單據,并發送給海關、商檢和班輪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各單位在審核無誤情況下進行相應業務處理,確認的處理結果形成新的業務關鍵字段進入該筆業務的信息庫,然后系統再根據完善后的信息庫抽取需要前序單位處理結果為支撐的業務單位如外匯局和國稅局處理業務所需要的單據,并發送給這些單位。
[參考文獻]
[1]孟朱明.關于建立我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建議[J].中國經貿,2011(18).
[2]胡涵景,鐘小林. 國際貿易程序簡化與標準化指南[M]. 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3]方曉麗,朱明俠.構建“單一窗口”,提升我國貿易便利化水平[J]. 對外經貿實務, 2014(2):21-24.
[4]譚寧.中國“單一窗口”助推國際貿易便利化[J].中國外資,2018(19):42-43.
[5]匡增杰,孫浩.上海自貿試驗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8(5):73-77.
[6]朱秋沅.日本單一窗口的構建及共制度性啟示[J]. 外國問題研究,2011(3):80-85.
[7]顧佳晨,王宮.當代中國特色“單一窗口”的頂層設計[J].中國水運,2018(5):6-11.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