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輔以訪談法,分析“中國制造2025”對高職商務英語人才的新要求,提出“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契合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及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趨勢,重視提升學生外貿網絡相關能力;契合制造與服務融合趨勢,提升服務能力;契合產品文化附加值提升及市場多元化趨勢,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對“一帶一路”目標市場文化的了解;適應外貿轉型升級,提升產品技術認知能力及計算能力。打造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高職;商務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9)05-0145-03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Made-in-China 2025 for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re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de-in-China 2025, and puts more emphasis on improving studentsability of network foreign trade: in lin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re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upgrading. Students foreign trade network related capabilities, fit the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enhance service capabilities,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product culture added value and market diversification,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express English in Chinese culture, and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one area, one way” and target market,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foreign trade, and enhance the technological cognition and computing power of products.
Keywords: Made in China 2025; Vocational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Compound Talent Cultiv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作者簡介]湯素娜(1981-),女,廣東陸豐人,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務英語教育、英語翻譯。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重點課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廣東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路徑研究”(項目編號:GDGZ17Z021);2018年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一般課題“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GDGZ18Y046)。
一、引言
目前我國正全面推進實施制造業強國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各省也在推進本省的“制造強省”計劃。以廣東省為例,2017年廣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圍繞先進制造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對外貿易方面,加快外貿轉型升級[1]。 2019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政府工作重點包括:推進制造強省建設;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2]。 在此背景下,我國制造業呈現綜合化、復合化趨勢。學者普遍認為高職院校應積極適應“中國制造2025”調整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洪一建議“鼓勵職業院校打破傳統專業界限,積極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由專業單一型向多學科融合型轉變,大力培養一專多能的跨界復合型人才” [3] 。
“中國制造2025”是對制造業提出的國家戰略,在此背景下,我國純貿易類中介類公司的生存空間減少,制造業向生產性服務業跨界發展,特別是以互聯網為紐帶的服務業、制造業等行業跨界融合,需要大量商貿服務人才。因此,商科類、文科類專業也應契合“中國制造2025”培養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趨勢、新要求的人才。“中國制造2025”給作為商科類、文科類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帶來哪些新要求?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應如何契合“中國制造2025”培養人才?本文將通過對外貿人士的問卷調查,探討高職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情況,在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為更契合“中國制造2025”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提出建議。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主要方法:問卷調查法
采用電子問卷形式,設置單選題、多選題、多選+填空題以及問答題等,通過微信朋友圈、商務英語專業校企合作微信群、跨境電商人才培育微信群、阿里巴巴花都區合作企業微信群等途徑發放,邀請參與對象包括外貿相關企業的外貿從業人員、招聘人員、跨境電商相關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等,共收回問卷141份。
(二)輔助方法:訪談法
筆者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訪談了20名外貿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或業務員,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電子調查問卷由于無法現場指導受訪者、掌控填寫過程帶來的信度損失。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問卷調查的受訪者主要集中在廣州及周邊的佛山、東莞 、中山和珠海等城市,受訪者中56.03%的人從事外貿相關行業6-10年,34.75%的人有1-5年相關經驗,9.22%的受訪者有10年以上相關經驗。另外,訪談對象全部選取了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士。兩種調查均能保證受訪者對行業發展以及行業人才需求有較為充分的了解,確保本次調查的信度。具體調查問題如下:
(一)“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預計
多達69.5%的人認為需求會上升,認為大體不變的有14.18%,認為呈下降趨勢的只有12.06%,4.26%認為很難說。
(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需求迫切的外貿相關崗位(多選題,8項中選1-4項),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網絡銷售”與“電商平臺管理”崗位與網絡渠道的銷售相關,兩者合計占72.72%,而外貿業務員崗位也需要在網絡外貿平臺上進行銷售及營銷。也就是說,網絡平臺銷售及營銷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較大。目前廣東外貿企業走出去,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官網、搜索引擎、社交平臺等互聯網平臺是主要途徑。而跨境電子商務等外貿新業態成為推動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統計信息顯示,2018年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比2017年增長72%[4] 。
(三)外向制造業亟需提高的服務種類
此題為多選題(7項中選1-3項),絕大多數訪談受訪者認為未來外貿產品服務附加值會大幅度提升,以下服務是未來外貿行業亟需提高:物流(59.57%)、產品售后(48.94%)、保險(44.68%)、產品定制化設計(35.46%)、通關(31.91%)、語言翻譯類(14.18%)。
(四)外貿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提升情況
訪談受訪者認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物時更加重視商品的文化內涵。這個得到了問卷調查結果的佐證:受訪者認為其所在行業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會增加的比例多達82.57%。
(五)建議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增加的課程
此題為多選(5項中選1-3項)+填空題,認為應該開設大數據相關課程的占68.79%,其次是“一帶一路”國家概況(67.38%)、數學(39.01%)及審美課程(29.79%)。
(六)“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亟需培養的能力
此題為多選(13項中選1-3項),“中國制造2025”對商務英語人才的能力及素養提出了新要求,被調查者認為最迫切提升的方面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被調查者認為計算能力、溝通能力、產品認知能力、商品圖像處理能力比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更為亟需,而服務素質、文化素養和商務禮儀、數據分析能力也備受重視。
(七)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
此題為問答題,被調查者建議提升如下能力:網絡平臺操作能力、外貿函電寫作能力、英語聽說能力、服務意識、辦公軟件和圖像處理能力、第二外語(小語種)水平、溝通和表達能力等。
四、問卷調查結果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一)契合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及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趨勢,重視提升學生外貿網絡相關能力
目前,我國正全力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跨境電商進出口迅猛發展,外貿人才亟需外貿網絡的相關能力,如外貿網絡平臺操作能力、客戶和產品及相關市場信息的獲取能力、圖像處理能力等,這些能力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得到特別重視。
(二)契合制造與服務融合趨勢,提升服務能力
“中國制造2025”要求加快制造與服務融合,促進制造企業向服務型轉變,提升產品的服務附加值,增加服務要素的比重。隨著經濟全球化、客戶需求個性化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步伐加快,服務型制造業將得到快速發展[5]。隨著客戶對服務質量要求的提升,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應著力提升人才的服務能力。服務能力不僅涉及主觀能動性、服務意識和商務禮儀等,還表現為良好的專業能力、應變能力以及為客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運用專業分析能力,切實貼近客戶、市場需求,對產品的開發或改進提出建議,甚至專門為客戶量身定制產品,為客戶帶來更多利潤的同時,也給產品增加服務附加值。在教學時,教師應更加注重針對以上方面的服務意識,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相關服務能力。
(三)契合產品文化附加值提升及市場多元化趨勢,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和對“一帶一路”目標市場文化的了解
在當前“互聯網+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個性化、定制化的生產模式中,產品的文化因素日益凸顯,將文化融入跨境貿易會使中國制造更具內涵競爭力[6]。制造型企業通過對其產品注入文化內涵或進行文化包裝,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值。而隨著產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提升,企業對外貿人才對文化內涵的認知要求也會相應提升。
此外,我國正在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積極發展外貿新業態,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1]。例如,廣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市場的貿易往來日益活躍[7]。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將是我國發揮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區域。商務英語專業一般設置跨文化交際課程,但是目前存在跨文化交際主要關注西方文化,而忽略本國文化和其他非西方文化的問題。在這方面,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應更重視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及其國際表達,助力中國文化以商貿承載文化的方式對外推廣。同時應使學生更了解目標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市場的文化,從而更好勝任對外經貿活動中的歷史文化交流。
(四)適應外貿轉型升級,提升產品技術認知能力及計算能力
在對外貿易方面,我國正力求加快外貿轉型升級,而外貿產品技術日益密集化,對外貿人員的產品技術認知要求將相應提升。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商務英語學生亟需提升產品認知、計算能力等技術維度的能力。結合對外貿人士的訪談,發現外貿企業,特別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很希望招聘到產品相關專業(如機電專業)中英語較好的畢業生,因為這些員工認知產品更容易,特別是對其技術參數的認知,在跟客戶溝通時更顯專業度。此外,外貿崗位還需要計算成本,以及統計及分析銷售數據、產品數據、市場數據等,這需要良好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素養,而這些技術維度的能力正是作為文科專業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所欠缺的,因此需要在人才培養中應有所涉及,力求通過進行相應的培養模式改革彌補相關劣勢。
[參考文獻]
[1]胡春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在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南方日報,2017-05-31.
[2]馬興瑞.政府工作報告[R].南方日報,2019-02-02(03).
[3]笑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洪一:以改革的辦法辦國際一流的職業教育[N].深圳特區報,2015-12-22.
[4]廣東省統計局綜合處. 2018年廣東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壯大[EB/OL]. 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kx/201901/t20190129_421943.html,2019-01-29/2019-3-22.
[5]南方日報網絡版.《廣州藍皮書:廣州經濟發展報告(2018)》發布 新興產業加快布局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EB/OL]. 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8-06/21/content_7732343.htm, 2018-06-21/2019-3-22].
[6]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服務型制造[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7]張親青,樊繼群.跨境電商背景下淮河流域文化外宣翻譯的解構策略[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7,19(5):43-47.
(責任編輯:郭麗春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