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
摘 要 城鄉公共交通是關系國家民生的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城鄉客運一體化是加快城鄉融合,推動交通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逐步實現城鄉交通基本服務均等的重要舉措。本文以湖北省浠水縣客運市場為例,設想城鄉公交一體化。
關鍵詞 浠水縣 客運 城鄉公交一體化
城鄉公共交通是關系國家民生的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城鄉客運一體化是加快城鄉融合,推動交通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逐步實現城鄉交通基本服務均等的重要舉措。構建相互銜接、資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城鄉道路客運服務體系,是轉變道路運輸業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積極服務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也是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推進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建設,對加快全區城鄉統籌發展、新型城鎮建設、農民脫貧致富意義重大。本文以湖北省浠水縣客運市場為例,設想城鄉公交一體化。
一、浠水縣客運市場基本情況
(一)浠水縣道路客運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營運客車719臺,客運線路142條。其中:跨縣以上客運車輛128輛,線路23條;縣內鄉鎮班線營運車輛424輛,線路72條;村村通客車167輛,線路47條。
(二)浠水縣城市客運基本情況
全縣公共汽車公司3家,車輛97輛,線路9條。縣公汽公司經營城區8條線路,車輛77輛,散花龍洲公司(9輛)、連城公司(11輛)共同經營散花路至黃石線路。
二、浠水縣一縣一公交設想
按照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加快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進程的有關政策,努力實現“城鄉貫通、站場齊全、安全管理、優質服務、便民利民”的交通運輸體系。服務于縣委、縣政府“一心三區”建設,構筑全域發展、城鄉一體格局,有效促進浠水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城市、城際、城鄉、鎮村四級公交網絡,構建以浠水城區為中心,通達周邊縣市,以鄉鎮為節點,覆蓋所有行政村的布局合理、銜接有序、換乘方便的公交網絡體系。建設完善各級客運站場樞紐節點,實現“鎮鎮有站、村村有亭”的工作目標。
(一)一縣一公交整體規劃思路
城市公交和農村客運班車公交化改造涉及面廣,車輛多,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和矛盾集中顯現。因此,要采取先行試點、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分步推進的方法,兼顧各方合法利益,妥善處理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公司利益和承包者利益,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工作。
新的公交一體化公司組建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財政支持、公車公營”的原則。公司運營要堅持:“經營主體公司化、運作方式市場化、車輛運營公交化、規范管理標準化、公司效益微利化”的原則。
構建“四級網絡、兩種樞紐、一次換乘”的城鄉公交一體化網絡。四級網絡由城市公交、城際公交、城鄉一體公交、鎮村公交構成。兩種樞紐即城市、城際和城鄉公交樞紐,城鄉、鎮村公交樞紐。一次換乘是指城區居民可直達周邊縣市和鄉鎮;農村居民可直達鎮區,一次換乘可到達城區。
(二)城鄉公交場站布局規劃
城市公交規劃建設城區高鐵站公交換乘樞紐站、火車站公交換乘樞紐站等兩個城市公交換乘樞紐站,實現城市、城際和城鄉一體化公交的無縫對接。
結合鄉鎮五級客運站建設,共規劃建設散花、竹瓦、汪崗、團陂、關口、蔡河、白蓮、綠陽、洗馬、丁司垱、蘭溪、散花12個五級客運站公交換乘樞紐站,實現鎮村公交與城鄉一體公交線路之間的無縫對接。
(三)城鄉公交線網布局規劃
1.城市公交線路。規劃新增8條公交線路,調整現有8條公交線路。
2.城際公交線路。規劃10條城際公交線路:浠水至黃州、巴河至黃州、浠水至武昌、浠水至漢口、浠水至青山、浠水至武漢機場、浠水至鄂州、浠水至黃石、浠水至麻城。
3.城鄉一體公交線路。規劃8條城鄉一體公交線路,覆蓋16個鄉鎮場區:浠水至丁司垱,浠水經蔡河至白蓮,浠水經洗馬、綠陽至三角山,浠水經散花至策湖,浠水至蘭溪,浠水經竹瓦至巴河,浠水經關口至團陂,浠水經汪崗至團陂。
4.鎮村公交線路。規劃120條鎮村公交線路,覆蓋全縣649個行政村。具體線路由交通運輸局依據《浠水縣村村通客車線路規劃》與鄉鎮具體情況進行規劃。
5.旅游公交線路。結合浠水縣的旅游景點的分布,規劃3條直達旅游專線:浠水至三角山,浠水至白蓮河水庫,浠水至策湖濕地公園。
(四)城鄉公交車輛發展規模
預計城市公交新增40輛,城際公交線路配車100輛,城鄉公交一體化線路需配車400輛,鎮村公交配車300輛,旅游專線需配車50輛。經過10年發展,預計整個城市客運市場車輛總輛數1000輛左右。
(五)綠色公交、智能公交設想
加快“綠色交通”運營模式與發展理念,推進綠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車在公交行業的推廣應用。新購公交車一律采用新能源汽車,建立全縣智能公交管理平臺;新購公交車輛全部安裝電子車載設備,實現智能調度運力、統計運量、數據分析等功能,用于全面收集運營數據,為運力合理調配,公交線路開、撤提供參考,同時為財稅扶持、績效考核提供科學依據。
三、浠水縣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存在的困難
筆者通過多次調研了解到,客運企業、車主對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在思想上是認可的,群眾更是歡迎的,各鄉鎮政府是大力支持的。但此項工作涉及人員較多,存在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主要是:
(一)關于農村客運班線方面存在的問題
1.線路和車輛方面。一是部分線路過長且車輛數少,甚至有些線路僅一輛車,無法循環發班。二是部分線路重合度高,造成資源浪費。三是線路發展不均衡,近郊鄉鎮與偏遠鄉鎮營運車輛發展不平均;有的近郊鄉鎮線路在營客運車輛多達數十臺,偏遠鄉鎮在營客運車輛只有幾臺甚至更少。
2.經營狀況方面。一是運營主體較多;二是運營準點率差;三是招手即停,安全隱患大;四是出行成本較高;五是相互爭客搶客情況多;六是經營效益差別較大,效益好的線路年收益是較差線路的好幾倍。
3.客運站場方面。一是客運站等級低,占地面積小,基礎配套設施不足;二是部分鄉鎮還沒有客運站;三是中途固定站點少,車輛隨意停靠,人員隨意上下車,安全隱患大。
(二)公交化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收購價格及相關司乘人員安置問題。目前縣政府正在與縣公汽公司進行收購談判。但目前共有76輛車,加上一輛車至少配備兩名駕駛員,絕大部分一輛車還有2~3個股東合伙經營。如何妥善安排這些人員,將是城鄉公交化改造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2.站場建設用地難以合理解決。牽涉用地性質不一,面臨拆遷補償等諸多問題,城鄉公交換乘樞紐、鄉鎮站建設可能還存在基本農田征用問題。
四、對策
第一,領導重視。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效能,增強力量。
第二,上下聯動。縣、鄉、村三級要明確任務職責,縣級要加大統管力度,主要負責規劃、方案的形成,負責站場設計建設等;鄉、村主要負責農班車輛收購、站場建設、征遷以及維穩等工作。
第三,統一評估。縣政府統一聘請一家評估機構,對農村客運班線收購工作進行評估,一個方案、一個政策、一把尺子開展評估工作,減少矛盾。
第四,試點先行。選擇兩條線路試點推進,積累經驗、吸取教訓,試點完成后,再全面鋪開整體運營。
第五,妥善安置。要制定相對寬松的農村客運班線車收購政策和相關的補貼、獎勵政策,要拿出部分崗位安置好改革涉及的駕駛員和其他管理、勤雜人員,保持穩定。
第六,高標建設。要用發展的眼光,高規格規劃、設計站場,加大投入,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站場。
參考文獻
[1] 李奇泳.青島城鄉公交一體化社會效果分析[J].中國市場,2015(35):241-242.
[2] 劉德武.城鄉公交一體化中常見問題與相關措施研究[J].中國市場,2014(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