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春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個人通過自己的勞動和智慧開展形式多樣的工作,表現出多樣化的經濟形式,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的動力。隨之而來的個人所得稅的征繳問題,也考驗了稅務主管部門的智慧。本文以經營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為突破口,分析個人從事相關活動對應的個稅征繳及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個稅問題。
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 勞務報酬所得 經營所得 核定征收
一、勞務報酬所得
根據新修訂《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個人所得的范圍為九項內容。其中居民個人取得的勞務報酬,屬于綜合所得的一項,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內辦理匯算清繳,年度匯算時適用3%~45%的超額累進稅率。
《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勞務報酬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報酬。
勞務報酬所得以收入減除20%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
二、經營所得
根據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經營所得不屬于綜合所得項目,需要單獨計算納稅,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后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關于經營所得的界定,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五款規定,經營所得是指:
第一,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第二,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第三,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第四,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確定經營所得后,新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對于取得經營所得的個人,如果沒有綜合所得的,計算其每一納稅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減除費用6萬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專項附加扣除只能在辦理匯算清繳時減除。
三、關于勞務報酬所得扣繳義務人的相關規定
支付勞務報酬的企業作為扣繳義務人,需要按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規定,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預扣預繳稅款時涉及的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20%計算。
各省根據本省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關于自然人納稅人取得綜合所得申請代開發票有關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問題公告。公告規定,稅務機關以及接受稅務機關委托代開發票的單位為自然人代開發票時,不再征收上述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向自然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等有關規定,依法履行預扣預繳義務,并辦理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此規定的意思并不是不需要繳納個稅了,而是需要支付方依法履行預扣預繳義務,并辦理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扣繳義務人未依法履行預扣預繳義務的,自然人納稅人應依法辦理自行納稅申報。
四、關于經營所得的核定征收相關規定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未提供完整、準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或者應納稅額。
對于核定征收,各地也根據情況制定了相應規定。如山東省關于個人所得稅核定征收問題的公告規定,未辦理稅務登記證件、臨時從事生產經營的自然人納稅人,在向稅務機關申請開具發票時,對其取得的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由稅務機關統一按開具發票金額(不含增值稅)的1.5%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關于公布<繼續執行的稅收規范性文件目錄>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公告2018年第3號)的規定,其有效期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
五、實務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在兩項所得的界定中,對于個人從事“醫療”和“咨詢”服務,屬于勞務所得還是經營所得,無明確區分標準,容易引起爭議。
第二,在實務中,個人在給企業代開發票時,對于勞務報酬項目,多數稅局是按一定比例預征個人所得稅,對于經營所得項目,多數稅局是按一定比例核定征收個人所得稅。
第三,在增值稅方面,其他個人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從2019年1月1日起,增值稅起征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也就是每月代開票金額在10萬元以下的,免交增值稅。
因此筆者建議,在實務中,扣繳義務人及自然人要做好與主管稅務機關的以下溝通工作。
第一,“對于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與“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缺乏明確的區分標準,在跟主管稅局溝通確定時要做好準備工作。
第二,對于預征的,企業還需要補扣;對于核定征收的,企業不需要再扣了。因此區分勞務報酬項目和經營所得項目比較關鍵,關系到如何說服主管稅局在代開發票時按經營所得核定征收個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