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俊霞
摘 要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下,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也建立起了新的機制,旨在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做好事業單位的數據統計工作。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引入統計方法,能夠及時發現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對解決事業單位資金流動問題,增強會計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針對統計方法在事業單位會計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從而促進會計管理工作和統計分析工作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 事業單位 會計工作 統計方法 應用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中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原有的會計工作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事業單位的發展形勢,加強統計方法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在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中,統計分析是財務管理領域重要的方法,能夠有效改進會計工作的方式,及時發現財務問題,對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積極的意義。
一、統計方法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的意義
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過程中,統計方法應用的主要形式是通過會計報表進行數據的統計、整理和分析,從而獲得相應的結論,從本質上看是決策工具的一種。首先,統計方法的使用簡化了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流程,拓展了財務部門的職能,為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其次,統計方法為財務部門提供必要的數據信息。在單位預算以及執行方面,統計方法可以對單位預算進行分析以及對預算的執行進行審核,對預算方案的合理性、正確性進行反映,多角度、多范圍地確保預算的可行性和正確性。此外,還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預算方案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其中的不利因素,促進事業單位財務良好發展。在單位資產以及負債情況方面,主要是對資金的流動、周轉、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有利于充分掌握事業單位的每一筆資金流動,從而反映事業單位整體的資產狀況。同時,根據資產負債表,對單位的負債情況進行分析,確保負債在承載范圍之內,從而完成有效的財務統籌部署,對單位的整體規劃以及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
二、統計方法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的應用
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運用多種統計方法。其目的是為了保證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以便對單位的財務狀況有整體的把握。下面,筆者將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所應用的統計方法進行相關討論。
(一)運用統計方法實現財務預測
事業單位與企業的不同在于,它不進行生產活動,不產生經濟效益,其收入來源主要是依賴于財政撥款。這樣的運行模式導致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缺乏財產安全風險意識。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科學合理地開展財務預測,能有效為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和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促進事業單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事業單位的財務預測步驟一般為:一是確定預測目標。預測的目標不同,所需要的材料也不同。二是搜集和審核統計資料。三是選擇預測模型和預測方法。在實際的財務預測中對同一目標盡可能采取多種預測方法,然后對其不同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最為有效的方法。四是估計預測模型。五是提供預測結果報告。通過應用統計方法實現單位財務預測,可以為財務預算、財務決策以及財務控制提供依據,彌補會計工作中的不足,確保單位的穩定發展。
(二)運用統計方法加強單位內部審計
會計核算和監督是會計工作的基礎,是保障單位財產和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事業單位的內部財務審計主要表現在對單位的經濟行為進行監督,對單位財務支出的合法性、經濟業務的真實性以及財產完整性進行審核,促進內部審計落實到具體的單位會計工作中,真正實現內部審計的作用。例如,在對各科室的收支管理中應用統計方法,將科室的實際輸出與預算輸出進行比較;當數據分析出現較大差距時,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找到影響因素,對其影響程度進行反映。在各科室管理中,通過將同一類型的科室進行相互比較和評價,利用基礎數據,對各科室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清晰反映事業單位各部門的活動情況,提高對資金的有效管理。
(三)運用統計方法發揮財務分析的作用
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財務報表是會計工作的最終成果,是事業單位開展相關活動的依據。但是,財務報表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須運用統計方法進行財務整理和財務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財務分析是根據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財務數據進行重點、有針對性的分析比較,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合理的評價,預測單位的發展趨勢。同時,統計方法是財務分析的基礎,沒有統計方法就不能進行有效的財務分析。通過對事業單位存在的財務問題進行內部分析,提高會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為事業單位的決策服務。
三、結語
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合理應用統計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統計和會計工作屬于不同領域,但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在會計工作中結合統計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會計工作的流程,對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應斌.統計分析方法在民政事業單位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4.
[2] 韓雪松.淺談統計與會計的聯系[J].商場現代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