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露
摘 要 信用作為一國經濟領域特別是金融市場的基礎性要素,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統計工作也尤為重要。《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試行)》的出臺,為征信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若能將統計信用體系完全融入征信系統,對加快企業統計信用體系建設,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 經濟普查 統計信用體系 信用建設
經濟普查是一次“大國體檢”,是對經濟的“全面透視”。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下,已經接近尾聲。回顧一年來的工作,絕大多數被調查對象能夠真實填報普查數據,但也有個別企業因擔心企業經營數據被泄露或作為行政處罰依據而拒報、瞞報、謊報數據,為普查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因此,加快企業統計信用體系建設,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已經成為現階段黨和政府的重要議題。
一、企業統計信用體系的現狀及問題
信用作為一國經濟領域特別是金融市場的基礎性要素,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我國已啟動10余年。征信系統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信用報告已成為反映企業和個人信用行為的“經濟身份證”。目前,個人和企業征信系統已采集9.9億自然人、2591.8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信息,分別接入機構3564家和3465家,年度查詢量分別達到17.6億次和1.1億次。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文件的要求,國家制定了《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國家統計局派出調查機構,負責其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中所涉企業的統計信用管理工作,及時將負責采集、認定的企業統計信用狀況與所在地有關部門共享,并采取相關懲戒措施。
經濟普查的對象主要是國內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個體等。普查對象對普查工作的認識不到位,支持度和配合度不高,都會影響統計的數據質量。
現階段,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讓大家具備了處理實時海量數據的能力,搜索和數據挖掘能力也得到了長足進步。征信行業本就是嚴重依賴數據的,信息技術的進步則為征信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若能將統計信用體系完全融入征信系統,對加快企業統計信用體系建設,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現階段統計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原因
信用環境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全面性、長期性的大工程。雖然統計工作涉及面廣,但是統計部門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統計信用體系建設離不開社會信用大環境,要把統計信用建設納入政府社會信用的公共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才能充分發揮信用統計的優勢和作用。
目前,除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覆蓋了所有企業和個人的信貸信息外,其他行業的信用信息都只局限于本行業執法信息層面,部門和地方信用資源分割,信用數據檔案相互封鎖,各自按照自己擁有的資源建設信用體系。其結果是:信用體系建設的條塊分割,導致僅有的信用體系建設市場壁壘、多重標準,不利于信息共享,造成資源浪費,也不利于全國性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終導致社會信用體系的服務效率低下。
此外,從個人信用上看,有關個人的社會信息資源分散,居民能夠提供的信用文件還分散在公安、銀行、稅務、工商、證券、保險、醫院等各個部門,且信息難以相通。從企業信用上來看,企業信用記錄和監督制度亦不健全。中國對企業信用及經營行為的記錄和監督分散在工商、稅務、銀行等不同部門中,尚未形成體系,難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記錄,也無法進行有效監督。
三、建立良好信用體系的對策
完善的征信體系是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建設中信用缺失問題的重要舉措。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較成熟的征信體系,尤以美國最為發達。要建立良好企業統計信用體系,政府要在機構設置、業務界定、責任義務等方面進行明確。
(一)準確定位政府在統計信用體系中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統計與銀行、稅務、工商、勞動、司法等的密切聯系,在公共數據信息體系中起推動、引導、協調作用,保證公共數據信息體系建立便捷和準確,也可以通過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此基礎上通過互聯網覆蓋全國的信用報告體系。
(二)進一步完善企業信用制度
美國的征信體系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建立,現在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市場主體、完善的法律體系、健全的中介機構和有效的管理體制。
在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全國性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規,只是在《刑法》《民法適則》《合同法》《證券法》《保險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零散地涉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部分立法,但由于過于分散、缺乏深度,不足以對企業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約束。
(三)加大執法力度
美國征信業懲戒機制主要舉措有:一是把交易雙方失信者或經濟活動中發生的失信行為擴大為失信方與全社會的矛盾,從而對失信者產生強大約束力和威懾力;二是對失信者進行經濟處罰和勞動處罰;三是司法配合。美國的信用交易十分普遍,信用制度完備,從而能夠披露相關的經濟和社會領域中缺乏信用記錄和信用記錄歷史很差的企業和個人,從而對其生存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在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政府要引導企業規范和擴大商業信用,積極提高自身信用,取信于民、取信于全球市場。構筑全國性的、開發的誠信系統,將企業和個人的統計失信行為收錄到誠信守法檔案。加大對拒報、瞞報、虛報等失信的懲罰力度,增大違法的成本。
參考文獻
[1] 央行征信中心有關負責人就征信系統建設相關問題答記者問[Z]. 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