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超
摘 要 提升群眾滿意度,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針對政府考核測評中群眾滿意度常見問題,首先論述了提高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意義,簡要分析了政府考核中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常見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繼而就提升群眾滿意度的具體措施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 群眾滿意度 改進提升 問題整改
一、引言
群眾滿意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群眾滿意度是民聲民意的直接體現,體現的是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是衡量各級各部門群眾工作的晴雨表,提升群眾滿意度,事關民心向背、事關事業興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地方黨委政府來說,應該全面認識群眾滿意度的意義,對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切實落實好整改措施,進而制定提升提高群眾滿意度的切實措施,促進群眾滿意度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群眾滿意度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要求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群眾路線是黨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做好當前黨的建設和事業發展各項工作,必須始終把群眾放在最高位置,把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幫助群眾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因此,對于政府來說,在考核中對于群眾滿意度的測評越發側重,提高群眾滿意度已經成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這也是提升治理水平的關鍵所在。
三、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常見問題及具體整改措施分析
綜合不同地方政府考核中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各類問題按照其性質劃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在義務教育方面,主要是部分地區城區學校入學需求大,城區教育資源仍相對緊張、入學壓力很大,音體美課程開設不足,課程整體質量不高,在職教師做有償家教等一系列問題。
在基本醫療方面,主要是一些地方看病就醫費用高,醫院存在重收入現象等問題,還有的醫院醫療及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基層醫院技術水平不高,高層次人才缺乏等。
在居住環境方面,主要是居住社區周邊道路通暢性不足,物業管理不善,物業服務與收費不相稱以及居住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等問題。
在文化生活方面,主要是文化設施投入較少,文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群眾活動場所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單一,村級文化活動缺乏組織,群眾對文化工作有關情況知曉率低等問題。
在社會治安方面,主要是規范執法意識、工作能力不夠強,接處警和執法辦案不夠規范,治安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環節,小案偵防工作不到位,窗口服務還需加強等問題。
在干部工作表現方面,主要是少數干部業務水平不高,工作作風漂浮,服務意識不強,走訪群眾不扎實,疏遠了與群眾的距離,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關政策規定落實不到位,違紀現象易發、多發等問題。
針對這些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問題,應該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策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對于教育類問題,應該通過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對薄弱學校師資力量的建設,加大學校結對幫扶力度,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剛性化管理課程開設,多途徑、多渠道配足配齊專業教師,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建章立制,采取定期不定期組織現場突擊檢查,杜絕在職教師做有償家教現象。
對于基本醫療類問題,應該制定落實醫療機構窗口服務規范,優化服務流程,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對門診、住院次均費用、藥占比、大型設備檢查陽性率等重點指標的控制,降低醫藥費用,減輕患者負擔,加強醫聯體建設,推行分級診療,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對于居住環境類問題,應該注重持續提升市政道路建設管理水平,制定物業收費標準,擴大正規物業管理范圍,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加強環境質量綜合整治,切實改善居住環境。
對于文化生活類問題,應該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增加送文藝下鄉和送戲劇下鄉活動場次,嚴格從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形式、數量等方面督導全市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對于社會治安類問題,應該注重規范執法,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強化社會面動態管控,持續開展治安巡邏,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全力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窗口服務工作,樹立公安機關良好形象,全面提升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
對于干部隊伍建設類問題,應該分層分類開展教育培訓,提升干部思想認識和能力水平,創新干部考查了解機制,切實選好用好干部,強化日常監督管理,督促干部規范履職,積極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直查直糾專項行動,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四、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的具體措施
第一,查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提升群眾滿意度,應該先把問題搞清楚,把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問題找準,把原因分析透。一般來說,群眾反映的問題通常涉及方方面面,對此,應該堅持從收集群眾問題入手,建立反映社情民意的快速通道,充分利用好各種民生信息平臺,切實加強在線民生、民生快車道、市長公開電話、民生熱線等各種信息平臺建設,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建立起常態化的群眾意見征集機制,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認真查找制約群眾滿意度提升的突出問題,深入透徹地分析原因,采取過硬措施,逐項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第二,強化對群眾反映問題的研究整改。對于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各類問題,應該全面建立工作臺賬,實行掛賬銷號,能夠立即整改的應該馬上改、立即辦,并及時向群眾答復,暫時無法解決或因為對有關政策把握不夠造成誤解的,應該第一時間向群眾說明原因,做好解釋溝通工作,爭取理解和支持。同時,對于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應該進一步梳理分析,把握規律,由點及面,有針對性地推出一批實實在在的舉措,解決(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并建立長效機制,完善群眾滿意度長效機制的建設。
第三,持續做好密切聯系群眾工作。各級干部尤其是黨員干部,應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研,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下大氣力解決群眾基本民生問題,解決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興辦群眾強烈要求的實事好事,并在解決單個民生突出問題、遺留民生問題的基礎上,積極發現并解決新的發展條件下出現的新問題,將政府抓公共民生的責任與民間辦公益事業的力量結合起來,統籌做好脫貧、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環保等工作,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并實現可持續提升。
第四,加強對群眾滿意度各項工作的組織領導。群眾滿意度工作涉及各個方面,牽涉的職能部門相對較多,因此做好群眾滿意度工作應該全面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部門責任,把各項任務分解到具體職能部門,建立掛賬銷號制度,做到責任到人。同時,把群眾滿意度工作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在考核成績上體現獎懲。對群眾滿意度調查得分連續下降,影響全市排名的進行通報批評、嚴肅處理。此外,還應該注重切實加大宣傳力度,采取開辟媒體專欄、設置村居宣傳欄、張貼明白紙等形式,動態化、經常化地宣傳和公開民生工作計劃、進度和成效,切實提高群眾對黨委政府工作的知曉率。
五、結語
影響群眾滿意度的問題多種多樣,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應該有針對性地制定落實整改措施,抓好群眾滿意度影響問題的整改,不斷提高黨委政府群眾工作水平,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杰.顧客導向理念嵌入基層社區組織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研究——以上海市S社區為例[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3).
[2] 朱余斌.街道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的效應及完善路徑研究——以南通市崇川區為例[J].領導科學,2015(20).
[3] 唐紅玉,田湘波.“無縫隙政府”理念在我國的運用及其完善——基于無縫隙政府內涵的視角[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5(04).
[4] 郭齊鳴.關于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的思考——以晉城市的實踐為例[J].公安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