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莉
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黨總支書記、分管教學副校長

學校榮譽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
◆上海市中職校師資培訓基地(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
◆全國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單位
◆上海市文明單位
◆上海市職教先進集體
◆上海市中小學行為規范示范校
個人榮譽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監督組組長
◆中國職教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現代服務業專業教
學研究中心專業委員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專業教研組副組長
◆上海市教師禮儀市級培訓項目、骨干教師市級培
訓項目、專業教師企業實踐項目負責人
◆“上海市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第三批培養對象
◆上海市旅游名師培育工作室主持人
◆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工作者
◆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始建于1911年,前身為“圣約翰青年中學”(現華陽校區),2001年9月定名為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現為上海市長寧區唯一一所區屬公辦全日制職校。學校謹守“自強不息、厚德精業”的校訓精神,堅持“讓職業教育開啟學生精彩人生”的辦學理念,樹立“尊重差異,平等對待,用愛溫暖,堅信發展”的中職學生觀,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和就業水平及質量,以培養現代服務業高素質發展型技能人才為目標,主動創新,積極改革,為上海市及長寧區的產業升級服務。
學校占地面積約8萬m2,擁有華陽、番禺、安龍、新漁等4個校區,形成“多校區、共發展”的格局。學校根據自身的辦學基礎條件,結合對現代服務產業鏈應用型人才需求狀況的結構分析,圍繞一條服務主線,逐步構建與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相一致的專業群體系,形成現代旅游服務、現代商貿服務、現代信息服務、現代交通服務等4個專業群,現有國際商務開放實訓中心、旅游實務開放實訓中心和汽修實訓中心等。涵蓋了廣播影視節目制作、烹飪、會議系統、影視動畫產品制作、旅游外語微格、旅游信息產品設計與制作、旅游實景拍攝等內容的實訓室共計64個,配有影視動畫產品制作綜合實訓系統、視景仿真導游綜合實訓系統、國際商務綜合實訓系統、現代物流綜合實訓系統等一大批與教學實訓相適應的先進軟硬件,培養了一批具有高級技工水準、才學兼備的優秀學生。
學校從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與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和課堂教學等4個方面的改革入手,聚焦互聯網+背景下教育變革,結合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海市中職教學法評優等活動,通過教師個人的自主學習、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教育教學研修活動,解決職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步提高教師的教育與教學質量。
我校以建設內涵建設為契機,開展教師專業化發展調研,完善了一系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規章制度,有規劃、有保障地切實做好教師培養培訓工作。依據發展規劃和教師發展現狀,學校將每位教師納入“三星九級”發展規劃,“雙師”化的清晰目標與“雙軌”制的成長途徑,為教師提升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指明了方向,讓教師的成長有“規”可依,有“軌”可循。教師發展實施情況納入績效考核,促進了專業化發展。
學校以“聚焦內涵建設、提升專業品牌,建設高水平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發展目標,著力于“聚焦專業發展,建立專業調整和發展機制”的重點發展項目,積極參與上海市職業教育各項改革發展項目,承擔了上海市中職校師資3個基地4個項目的市級培訓任務。
學校與企業簽約合作開展教師企業實踐培訓,讓教師了解行業或企業先進技術、生產組織方式、生產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管理制度與文化、崗位設置以及用人要求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學習所教專業面向的崗位在生產或實際工作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和新方法,增進對企業生產和產業發展的了解,并結合企業實踐成果,改進專業教學。
上海市中職云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落戶我校,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現代化的建設,為教師專業成長注入新動力,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目前,學校共有上海市“雙名工程”后備教師3人,全國大賽金牌教練4人。
學校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現代服務行業人才素養要求,提出了以SMILE(微笑)服務素養為內核,包含“Sociable、Mastered、International、Loyal、Elegant”(友善、專業、國際、誠信、優雅)的核心素養,構建了一個系統化的現代服務核心素養培養框架,形成了“認知→體驗→強化→實踐”的進階式培養路徑,構建了多樣化的課程體系,開展多元校內外實踐活動,從而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全面、個性化發展需求。
學校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線,圍繞SMILE各要素組成內容建立針對性的綜合素養評價方案,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加強綜合實踐能力檢測,采用成果展示、作品展處、活動匯報、活動總結和第三方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對學生在社會實踐、服務技能、外語水平、品行量化和校園服務等5個方面進行評價。
在學校相關教學團隊的努力下開發了46門服務核心素養類校本課程,完成了15本校本教材、113個教學輔助微課和2篇研究報告。學校長期堅持以SMILE服務素養育人,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以此帶動學生現代服務核心素養的顯著提升。
學校與上海交通學校、貿易學校、醫藥學校、奉賢中專等兄弟學校開展研討活動,先后接待了寧波北侖職業高中、慈溪周巷職業高中、云南楚雄職業學校等來自全國各地職業院校的參觀與交流百余次,將我校在SMILE服務素養系列課程建設與實施中的經驗進行推廣,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學校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通過基礎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通過專業課程來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通過個性化選修課程和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積極推行多證制教學,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我們把專業課程教學與職業技能考核結合起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提高技能、多獲證書”的積極性。
在頂崗實習方面,學校聯合職教集團、區就業促進中心、上海創業力評鑒中心等單位,開展了職業指導和創新創業講座,指導學生如何求職就業(找工作)、如何履職升職(做工作)和人工智能大環境下的職業思考等。安排學生到綜合實力強且管理規范的企業實習,對學生專業技能、職業化素養訓練雙管齊下。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每年12月定期舉辦學校技能節活動,2018年,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我校共獲得個人獎項4人次,團體獎項4個,在相關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獎項17個,其中個人14項,團體3項。
自2017年3月起,學校分別與長寧區西郊中學、新世紀中學、延安初級中學等學校,簽訂了職普融通課程協議,針對不同學校類型,開設項目課程菜單。針對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校類型,共開設了智能樓宇、網絡綜合布線、物流倉儲管理、電子商務、電子演示文稿制作、圖像處理、調酒、平面動畫、茶藝、折花、餐飲禮儀等課程。
每年5月份,學校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普教學生“走進職校”系列活動,讓普教的學生能夠更加了解職教,了解一些工作崗位以及相關的職業要求。同時,學校積極響應上海市教委組織的“職業體驗日活動”,開展茶藝、西點烘焙、QQ頭像制作、物流、機器人、彩鉛等7個職業體驗項目,參與人數達到2 000多人次。
學校不斷探索中等職業教育與開放大學教育的課程銜接和學制轉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開放大學的教學特點和培養目標,在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中,探索中職、大專課程有效銜接,打通學分轉換或互認的渠道。充分考慮中高職教育目標的差異性及延續性,明確課程目標、課程框架,在部分課程教學實踐中(主要針對考證科目以及實訓課程),采用分層次分級教學的模式,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班,通過對學生“職業能力”高低的劃分,達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有所得,學無重復。
學校各專業堅持“素養為先,能力為本”的培養理念,準確定位需求,攜手行業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飯店專業完善“4+X+1~2”分階段螺旋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實行“旺進淡出”;國商專業完善“校企融通,公司模擬”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國際商務體驗中心與合作企業,實現“4+1”工學交替;動漫專業創新“項目驅動、中心孵化”人才培養模式,攜手企業共建動漫與游戲制作中心,以企業項目為載體,“學”企業項目案例,“做”企業訂單,“推”創意項目;汽修專業完善“校廠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學校自有生產性實訓基地——上海和平汽車修理廠,實現學校與企業空間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生產與實訓一體化。
我校建立政、校、企三方聯動機制,牽頭組建長寧職教集團,參加了4個行業職教集團。積極開發緊密型深度合作企業,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完善運行制度,合作企業達71家,校外實習基地49個。進一步擴大“訂單式”培養規模,訂單班達14個,實現人才共育、課程共研、過程共管、責任共擔和成果共享。
飯店專業與上海國際貴都大飯店等12家高星級飯店合作,建設集教學、實訓、生產、服務為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國商專業與百麗集團、新長寧集團、統一集團等企業簽約,共建“國際商務體驗中心”;動漫專業與天地軟件等8家企業合作,共建動畫拍攝、二維平面動畫、三維平面動畫、數字媒體、影視后期等工作室,打造“動漫人才孵化中心”;汽修專業與28家企業合作實施“教→產→學”一體的校企融合互動。
目前,學校各專業校企合作的企業數量較多,為了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制定,保證人才培養的適需性,學校定期舉辦校企對話論壇,建立校企合作網絡平臺;推行校企師資“雙向兼職,雙重身份”,相互滲透,深度融合;豐富校企合作內涵,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持續拓展與行業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企業合作,開辦冠名班,逐年增加“訂單式培養”的數量,提升其質量;與企業共同制定專業標準實施方案,制定課程設置與內容,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實現校企深度合作。
今后,我校將繼續遵循職業教育的特點,發揮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完善育人模式,使學生的道德水平、職業技能有明顯提升,拓展中等職業學校社會化教育職能,打造“質量高、品牌優、師資強、設備精、輻射廣”的職業教育基地和技能風采展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