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凡
隨著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漢語近義詞教學無法回避近義時間副詞的區分這一重難點問題。因此,明確區分不同時間副詞,不僅有助于系統總結現代漢語語法體系,也有助于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幫助和參考,彌補教材編寫的不足,避免學生產生偏誤。
基于此,本文嘗試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時間副詞中的近義詞“一直”和“始終”進行對比、分析總結,以求為現代漢語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做貢獻。
縱觀前人研究成果,學界對“一直”和“始終”這兩個詞分別進行研究的成果較多,但對“一直”和“始終”進行比較的成果并不常見。
呂叔湘先生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對時間副詞“一直”的解釋為:表示動作持續不斷或狀態持續不變,“始終”表示動作持續性含義,經常用于否定性含義,“一直”與“始終”能夠替換。丁樹生先生的《現代漢語詞典》中認為“一直”只有副詞詞性,表示動作的不間斷及持續性;“始終”不僅具有副詞性,還具有名詞性。副詞詞性的“始終”也表示動作的持續性含義,與“一直”的含義相對。實際上,二者的替換是存在一定條件的。本文選擇了三本有代表性的現代漢語詞典,將二者的解釋整理對比如下:

就相關文獻來看,張娟(2010)、劉璐(2015)、張苗苗(2013)都是直接對二者進行對比、分析的,他們認為二者的語義和用法存在差別。孫欣的(2016)和李小亞(2016)都是以服務對外漢語教學為目的,對二者進行了對比研究。上述文獻的研究角度不同,且尚未達成一致看法。因此,本文將從語義、句法和語用三個層面出發進行整理和討論。
“一直”和“始終”都可以表示某種行為或狀態在某段時間中保持不變的現象,具有時間上的語義特征。但“一直”具備空間上的持續性,“始終”不具備。如:
(1)一直往前走,你就能看到西餐廳。
這里的“一直”不能替換為“始終”,因為“往前走”包含了空間上的移動,“始終”不具備空間上的持續性。
不論被修飾的詞語表示的是行為還是狀態,持續時間是長時還是短時,“一直”和“始終”都可以充當修飾成分,它們均具有“長時義”和“短時義”。如:
(1)演藝圈一直是一個不平靜的世界。
(2)在這五分鐘里,他一直半閉著眼睛。
(3)人的血液在全身始終沿著一定的管道流動。
(4)他在三分鐘的會見中始終沒有坐下。
例(1)和(3)均表示的是“長時義”,例(2)和(4)均表示的是“短時義”。
“一直”和“始終”可以都用于表示靜態義或動態義的句子中,因此,它們都可以體現靜態義和動態義。如:
(1)我給媽媽打電話的時間一直很固定。
(2)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一股神奇的泉水。
(3)中國始終認為,維護全球戰略穩定至關重要。
(4)房間鉆進了一只蟋蟀,始終不停地歌唱。
(1)、(3)的“一直”和“始終”都體現了靜態義。(2)、(4)的“一直”和“始終”都體現了動態義。
“一直”和“始終”的時態義具有爭議。大多數學者認為“一直”用于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可以特指某段時間,也可以指從過去到現在、到將來。“始終”指從開始到說話時,或某一段時間里,或某一事物發展的過程之中,可以指過去、現在,不可以指將來。
但本文認為,二者都可以運用于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如:
(1)我們堅信在未來,人才培養始終占改革進步動力的第一位。(將來)
(2)在未來的國際事務中,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的道路。(將來)
例(1)和(2)的“始終”用在了將來式,因此“一直”和“始終”都可以適用于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但(1)和(2)中的“始終”不可以直接被“一直”替換,如果想要替換,必須得在“一直”前加上“將要”等類似的時間副詞。
“一直”不能夠出現在句首,但“始終”可以。如:
(1)始終沒有改變的,是我們的信念。
坐在辦公室里,我沉浸在悲傷中,怎么都提不起精神。“老師!”我突然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原來是班長來了,她手里還拿著一朵梔子花。她把手中的花遞到我的面前,說:“老師,您不要不教我們了,我把這朵梔子花送給您,您笑一笑,不要生氣了好嗎?我們喜歡看您笑,您發脾氣的樣子我們好害怕。”
(2)始終堅持以大學生為引領主體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1993年開辦。
在(1)和(2)中的“始終”全部位于句首,我們嘗試用“一直”將其替換,發現句子并不成立。
“一直”和“始終”所修飾的動詞可以與時態助詞“著、了、過”相搭配,但使用“過”的前提為該句為否定句。如:
(1)他們一直駕駛著自己的車。
(2)他始終堅持著父親處世的原則。
我們可將其解釋為時態助詞“著”的進行義,“了”的實現義、“過”的完成義和“一直”、“始終”的動態義相容。
“一直”和“始終”都不能與表示固定時點的狀語搭配。如:
但是,“一直”可以與表示不固定時點的狀語搭配,“始終”不可以。如:
(2)我校一直在清明節安排學生去掃墓。
(3)*我校始終在清明節安排學生去掃墓。
在下列語境中,表終結點的時點作補語成分。“一直”可以與這一成分共現,“始終”不可以。如:
(1)一直到八十年代后,這種情況才有所轉變。
(2)開春,孩子們便趟河上學,一直到嚴冬。
(3)從奴隸社會,一直到資本主義社會初期,這個階段叫傳統農業階段。
如果想表達事件持續發生過程或狀態持續不變最終結束的時點時,常用“一直”來修飾以表時間的結束。
表示過去的泛時時段、模糊時段,如“過去、以前”等可以與“一直”共現,表示某一動作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持續不斷,且帶有恒常性。但這類詞不能與“始終”共現。如:
(1)在這之前,他們一直享受政府的照顧。
(2)煤炭過去一直被看作廢物,現在卻不是了。
上述例句中,“一直”不可以替換為“始終”。如果想用“始終”進入類似的結構中,時段成分需滿足為“具體的時段”,,即“明確的有始有終”,且時間段在句子中的位置處于“始終”前。如:
(3)在這八年內,我始終/一直沒有和他聯系過。
在現代漢語中,典型的變化動詞有“增加、減少、降低、提高、上升、下降”等。“一直”和“始終”可以與這類詞共現,表示某種行為或狀態在某段時間的漸變。這類變化動詞與其動態義相容,因此可以搭配使用。如:
(1)采用了新設備后,我廠的產量一直在增加。
(2)中國文學始終處于變化之中。
“一直”后的動詞可以接表示時間的數量短語,但“始終”不可以。如:
(1)這個問題一直討論了三小時。
(2)大雨一直下了三天。上述(1)、(2)中的“一直”均不能替換為“始終”。
“始終”可以用于“否定詞+極小量”的格式前,但“一直”不可以。如:
(1)作為一名黨員,他始終都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
(2)在這里,他始終沒吃一口飯。
上述例子的“始終”都不能替換為“一直”。“一直”這類“否定詞+極小量”構成的格式大多表示某種極性意義,我們可以將其視作一種“有界成分”。
雖然二者在書面語和口語中都可以使用,但“一直”多用于口語中,“始終”多用于書面語。如:
(1)中國共產黨一直/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一直/始終都喜歡你。
上述例句都成立,但(1)、(2)的表達適用于書面語體,因此“始終”顯得更恰當。(3)、(4)中的口語化表達運用“始終”進行表述時書面色彩略顯濃重,運用“一直”更感貼切。
從語言色彩的角度來看,“始終”更能體現說話人的主觀心理感受和評價色彩,且更凸顯其強調作用。如:
(1)奇跡一直/始終沒有出現。
相比之下,“一直”則更具客觀描述色彩。如:
(2)在生產上她一直/始終站在群眾前頭。
通過例句的對比,足以表明“始終”相比“一直”更具有強調色彩和焦點色彩,“一直”所修飾的狀態或動作的持續所造成的印象沒有“始終”深刻。
綜上,“一直”和“始終”在語義、句法和語用層面均有異同。由于語料內容有限,仍可能存在考慮不周之處。但通過對比和分析,有助于我們深化對其的理解和使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