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一 得 文 / 圖
卓尼縣道知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卓尼縣木耳鎮葉兒村,成立于2013年1月30日,注冊資金500萬元,主要業務是牛羊養殖、引進、銷售及中藏藥材、飼草料、農作物的種植、初加工、銷售,合作社占地面積18646平方米。
為了便于業務的開展,負責人謝卓瑪于2013年6月17日成立了卓尼縣潤森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并增加了有機肥加工項目。
謝卓瑪向記者介紹說,卓尼縣道知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牧戶(貧困戶)”模式,合理流轉農戶閑散土地,集中連片種植中藏藥材。種植品種以當歸、黃芪為主,還種植牧草,截至目前已流轉土地800多畝,帶動農戶共發展種植面積3000多畝,發展社員60,種植1000多畝。由于葉兒村環境無污染、土質好,種植的中藥材質量高,經檢測,該合作社種植的藥材符合道地中藏藥材和綠色中藏藥材標準。

使用了有機肥的洋芋長勢喜人

工人正在挖洋芋

正在擴建的工廠

有機肥料生廠車間
合作社現有社員6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道知合作社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通過和貧困戶簽訂中藏藥材種植協議和藥材統一收購合同,由專人負責種植中藥材的質量,長期聘請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田間指導,做到農藥、肥料等投入品嚴格按照無公害中藥材標準進行,做到中藥材種植前期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苗,中期派專門的技術人員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和服務,種植后期,將貧困戶分散種植的中藥材統一收購,合作社進行粗加工后,由卓尼縣潤森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加工并銷售,大大提高了中藥材的價值。
謝卓瑪說,合作社在收購貧困戶的中藥材時,如果市場穩定,就按照市場價收購,如果市場價下跌,則按照保護價統一收購,風險由公司和合作社負擔,降低了貧困戶的風險,提高了貧困戶種植的積極性,為貧困戶搭建了一條全新的致富途徑,與此同時,也實現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目前,合作社已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積極參與到中藏藥材種植1600多畝,中藏藥材種植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從2018年開始,合作社又增加了有機肥加工項目,目前已生產有機肥1萬多噸。此項目的實施,形成了“養殖—有機肥—種植”的循環經濟,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較好解決了人、畜、禽糞便的處理難題,同時可提高種植業的效率、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有效改變了農村能源利用途徑,減輕農民化肥支出費用,在滿足合作社自身種植業需肥量的前提下,還可以銷售到周邊地區。
記者在有機肥生產車間看到,工人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有機肥料”四個大字格外醒目,謝卓瑪指著剛從土里挖出來的洋芋對記者說:“看,這就是用有機肥種的洋芋,沒有使用別的任何化肥,長勢特別好,品相也好。”
該合作社把規范運營、實現與貧困戶的有效對接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提升了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和市場觀念,有效助推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2018年帶動貧困戶65戶,2019年帶動貧困戶13戶。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合作社已輻射帶動周邊5個村,扶持所在村和周邊村發展養牛戶53戶,簽訂了收購銷售合同。

風景如畫的鄉村
全面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卓尼縣以產業扶貧為載體,采取政府主扶、村“兩委”主抓、合作社運作、農戶參與的發展方式,實行“村集體+公司+合作社(非公黨組織)+農戶”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非公企業黨建引領作用,激發農戶自身發展動力,盤活土地、勞動力技術等資源,進一步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卓尼縣柳林鎮昌合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將藥材產業與“三變”改革相結合,以股權為紐帶把各種資源要素整合,推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了中藥材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合作社負責人孫德才向記者介紹說,最初,他在四川搞廢品回收,完成了資本積累。每年春節,他都要回老家,過完年再去四川,就這樣,來回奔波。
孫德才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他感受最大的就是農村的老齡化,大量年輕勞動力涌入城市,漫山耕地無人種,孤寡老人無人看,留守兒童無人管,農村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孫德才懷著振興農村經濟的夢想,經過實地考察,和當地政府領導多次溝通,共同找到了一條路,那就是成立專業合作社,它與傳統包地經營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帶動老百姓參與經營,建立集體農業,為成員及農戶增產增收。
卓尼縣柳林鎮昌合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金780萬元,社員102人,建有庫房、藥材初加工廠房及藥材烘干房各一棟,購置旋耕機、地膜機等機械設備6臺(套),總資產達460萬元。近幾年,合作社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引領當地群眾大力調整種植結構,促進了藏中藥材的異軍突起,提速了主導產業發展,奠定了“三變”改革基礎。2017年獲得甘肅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2018年被評定為州級示范社。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與蘭州和盛堂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為和盛堂公司選建的穩定藥源基地。
卓尼縣柳林鎮昌合藥材種植展業合作社圍繞“三變”改革中“三個導向”(即戰略導向、問題導向和民生導向),在開展“找問題、找差距、找目標、找路徑”活動的基礎上,2018年,該合作社與公司簽訂了330噸的藥材收購協議,合作社嚴格按照公司技術規程組織綠色生產,嚴把藥材質量關。2019年,累計投資1200萬元,種植當歸、黨參、黃芪等藥材2830畝,并帶動周邊472戶農牧戶種植1200余畝;建設當歸種子繁育田160畝、當歸種苗繁育田120畝;種植高原藜麥200畝;預計年底戶均可收益3000元以上。2018年,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生產資料折股、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服務、協議訂單收購、就近務工等方式,帶動本縣5個村580余戶,跨縣域帶動臨潭縣3個村130余戶發展藥材產業,就近就地解決周邊農牧村勞動力務工1500多人次,戶均務工收入達3000元以上。
同時,該合作社多渠道帶貧增收。一是吸納113戶貧困戶到戶產業扶持資金151.9萬元配股,以每年不低于8%的比例進行保底分紅,其中20000元配股56戶,戶均收益1600元;7000元配股57戶,戶均收益560元。二是優先流轉貧困戶閑散土地,按期足額支付土地流轉金。三是對貧困戶種植藥材以高于市場價格進行訂單收購。四是優先吸納有意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貧困戶務工人數達到315人,人均收入3650元。2018年,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生產資料折股、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服務、協議訂單收購、就近務工等方式,帶動本縣5個村580余戶,跨縣域帶動臨潭縣3個村130余戶發展藥材產業,就近就地解決周邊農牧村勞動力務工1500多人次,戶均務工收入達3000元以上。
卓尼縣柳林鎮昌合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的形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集中服務,統購、統銷”的經營模式組織生產,成員間合作關系緊密。主要生產資料統一購買率達到95%以上。通過統一組織購買生產資料,社員不僅能放心質量,而且享受到最低批發價,生產資料平均價格能低于市場價的15%以上。社員產品全部由合作社統一包裝,通過合作社組織銷售,藏羊、牦牛產品統一銷售率達到98%以上。
堅持以“民辦、民管、民收益”的發展理念,以“民主議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管理機制,發展運營合作社。經過四年的發展,合作社規模壯大,合作社通過先進的結算系統和信息系統,為每個成員都建立了獨立賬戶,成員出資、公積金量化份額和合作社交易情況等記錄完整。
目前,合作社已逐步走向規范化、專業化之路,育肥技術日趨成熟,合作社發展藏羊養殖以提高牲畜的肉性能和良種率為出發點,以帶動牧民增收為落腳點,通過建立良種的養殖基地為畜牧業生產提供優良綠色食品,并指導合作社選育推廣優良種畜。帶動合作社廣大和聯社逐步提高牲畜的良種率,從而建立服務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藏羊選、繁、推三級良種繁育體系。

洋芋花開賽牡丹

收購來的干菌

卓尼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