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 斌 (賀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第三秘書科科長)
《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賀州)發展規劃(2018—2025年)》強調,打造生態良好、風情濃郁、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灣區康養旅游首選地?!按鬄硡^康養旅游首選地”這一戰略定位的提出,給賀州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和主要方向。然而,賀州康養旅游產業存在著的旅游品質結構不合理、產業要素資源不足、公共服務設施滯后、政策銜接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著賀州作為大灣區康養旅游首選地的建設進程?,F就如何打造好大灣區康養旅游首選地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結合賀州旅游業總體規劃,以“五大新引擎”為抓手,遵循“構建核心業態、增強關聯業態、促進衍生業態”康養旅游復合產業發展思路,按照“一核心”“四小鎮”“三片區”布局,促進優勢互補。
1.“一核心”。即以中心城區賀州園博園、愛蓮湖公園、大鐘山公園、永峰湖等為依托,發展“壽城文化+康養”產業。在“三園一湖”著力打造壽城文化,通過健康徒步行活動,體驗文化內涵,形成壽城文化體驗區。
三園一湖

大鐘山公園

賀州園博園

愛蓮湖公園

永峰湖
2.“四小鎮”。指高位謀劃黃姚古鎮、姑婆山小鎮、大桂山頤養小鎮、西溪森林溫泉養生小鎮康養旅游產業規劃。黃姚古鎮可發展“旅游休閑+康養”“長壽美食+康養”“民族風情+康養”“教育培訓+康養”產業,將其打造成為中國獨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康養旅游古鎮。姑婆山小鎮可發展“休閑旅游+康養”“中醫體驗+康養”“體育運動+康養”產業,將其打造成集足球賽事、培訓、運動康復、球迷文化,商務社交、娛樂為一體的服務綜合體。大桂山頤養小鎮可發展“農事體驗+康養”“林藥+康養”“體育賽事+康養”產業,將其打造成一個多元素發展的綜合森林康養體驗圣地。西溪森林溫泉養生小鎮可發展“森林溫泉+康養”產業,將其打造成壯鄉文化體驗、溫泉度假、休閑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康養旅游小鎮。
四小鎮

西溪森林溫泉養生小鎮

黃姚古鎮

大桂山頤養小鎮

姑婆山小鎮
三片區

富川“長壽瑤鄉·國際慢城”民俗風情休閑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片區

鐘山水墨畫廊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片區
3.“三片區”。指鐘山水墨畫廊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片區、富川“長壽瑤鄉·國際慢城”民俗風情休閑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片區、昭平生態桂江生態休閑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片區。注重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壽城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的多元結合,全力打造中國壽城的康養體驗區。
1.完善交通設施。加快推進賀州支線機場及城區、黃姚通用機場建設,賀州城市輕軌線、市郊旅游軌道線規劃建設,加快永賀高速公路賀州支線、連山到賀州的高速公路、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建設,打造多樣化交通體系,完善國省道通往旅游景區的路網建設,形成完善的區域路網。
2.完善市政設施。加快國家園林城市、文明城市等國字號城市品牌創建,切實提升城市品位和品質。進一步加強城市路網建設,加快推進智慧公交工程,完善城區道路停車收費管理,增設免費公共停車場,實現城市公共交通與旅游景區無縫對接。
3.完善景區設施。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景區提檔升級為載體,按照“創A評星”標準,加快完善景區綠道、旅游酒店、旅游購物、旅游接待、通信網絡、游樂中心、體驗館、網球場、游泳池等基礎設施,著力提高文明景區建設水平。
4.完善醫療設施。引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端醫療機構、設備和專業技術人才,加快建立以高等院校、三甲醫院為平臺合作的健康體檢中心,大力發展健康體驗、心理疏導、微整形等特色項目,提供全方位、綜合性、連續性、優質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
5.完善教育設施。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推進康養旅游方面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強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建設一批如中草藥種植及加工、茶葉、礦產產業等特色專業學科,促進產研學有機融合。
完善交通設施
加快推進賀州支線機場,及城區、黃姚通用機場建設,賀州城市輕軌線、市郊旅游軌道線規劃建設,加快永賀高速公路賀州支線、連山到賀州的高速公路、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建設,打造多樣化交通體系,完善國省道通往旅游景區的路網建設,形成完善的區域路網

完善市政設施
加快國家園林城市、文明城市等國字號城市品牌創建,切實提升城市品位和品質。進一步加強城市路網建設,加快推進智慧公交工程,完善城區道路停車收費管理,增設免費公共停車場,實現城市公共交通與旅游景區無縫對接

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景區提檔升級為載體,按照“創A評星”標準,加快完善景區綠道、旅游酒店、旅游購物、旅游接待、通信網絡、游樂中心、體驗館、網球場、游泳池等基礎設施,著力提高文明景區建設水平

完善醫療設施
引進大灣區高端醫療機構、設備和專業技術人才,加快建立以高等院校、三甲醫院為平臺合作的健康體檢中心,大力發展健康體驗、心理疏導、微整形等特色項目,提供全方位、綜合性、連續性、優質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

完善教育設施
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推進康養旅游方面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強化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建設一批如中草藥種植及加工、茶葉、礦產產業等特色專業學科,促進產研學有機融合


1.用活土地政策。建立康養旅游項目用地報批“綠色通道”,合理調整城市用地結構。充分運用“多規合一”試點工作中,探索出的“以人定地”和“以產定地”相結合模式、“規模剛性、布局彈性”規劃彈性調整模式,以及“白地”模式三個空間調控模式成果,解決康養旅游產業發展土地調控問題。
2.拓展融資渠道。借鑒其他省市的先進做法,依據現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法規政策,設立市新經濟新業態產業發展基金(母基金),推廣應用PPP模式,探索開展綠色金融試點,強化綠色金融的商業銀行扶持;出臺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開發符合旅游文化、健康養生等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拓寬康養旅游企業的融資渠道。
3.深化產業融合。全力推進“旅游+農業科研”“旅游+養生體育”“旅游+養生食品”等建設,開展康復養生養老和具有特色地方中藥、民族藥、開然藥物關鍵技術及新產品研發,進一步推進姑婆山體育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加快建設賀州長壽養生產業園,建設好“賀州味道”等系列長壽養生食品品牌,實現康養旅游與養生養老產業的融合發展。
4.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加大對康養旅游行業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流程的清理,打造高效的銀企對接平臺,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文化、健康養生等行業企業支持力度,提振投資企業和消費者對康養旅游產業的信心,以更加優質的發展環境為康養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5.強化人才支撐。創新康養旅游產業人才引進政策和機制,引進培育運營團隊,集聚一批領軍型人才,促進一批成果轉化,吸引一批高科技企業落地,強化康養旅游企業與國內外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破解康養旅游人才匱乏難題。

1.挖掘提升長壽文化。打造“長壽”文化符號、“樂養”的文化理念、“宜養”的文化體驗,進一步挖掘賀州長壽因素,形成賀州長壽故事,豐富長壽文化內涵,加強醫養康養的配套設施、文化體驗項目建設,植入康養旅游業態,增強“世界長壽市”“壽城賀州”品牌影響力。
2.向東擴大壽城宣傳。瞄準大灣區的消費群體,加大媒體宣傳力度,通過舉辦文化交流、媒體采訪、名人論壇等方式,充分利用好中國(賀州)新媒體群英會、廣西文化長壽節等會展活動,催生一批文化創意產品,扶持一批文創企業,推出壽城長壽故事,提升壽城旅游知名度與吸引力。
3.全力打響康養品牌。以黃姚古鎮、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賀州園博園等為載體,大力推出生態養生、麒麟長壽、健康醫養等文化旅游產品和文化旅游項目,提升康養旅游文化“吃”“住”“購”特色體驗,布局推進及其周邊醫養產業,推動長壽文化與康養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具有賀州特色“住幾天管用”的康養品牌。
以黃姚古鎮、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賀州園博園等為載體,大力推出生態養生、麒麟長壽、健康醫養等文化旅游產品和文化旅游項目,提升康養旅游文化『吃』『住』『購』特色體驗,布局推進及其周邊醫養產業,推動長壽文化與康養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具有賀州特色『住幾天管用』的康養品牌


1.組織保障機制。成立以賀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康養旅游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進,統籌推進康養旅游產業發展工作的組織實施。研究制定康養項目標準,完善康養項目進入和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發展康養旅游產業績效考評機制,強化督查問責,形成部門聯動、分級負責的機制,促進康養旅游產業規范有序發展。
2.協同管理機制。明確各級各部門行業監督管理職責清單,落實縣(區)政府主體責任。加強相關規劃的制定與引導,發揮民營資本的主導作用,成立康養旅游行業協會和商會,支持行業協會制定和推行相關標準,完善產業扶持政策以及財稅、金融、土地、環保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3.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加強康養旅游產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把生態環保及誠信作為康養企業準入或退出的重要指標。完善康養旅游產業領跑者制度,運用好發展空間激勵手段,強化相關行業加大康養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