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申
[摘要]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主要就是指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引導學生從現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結合生活中實際例子進行政治學習,將政治學科變得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出政治學科知識來源于生活。高中政治教學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還得讓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提升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而構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則能夠很好地實現這一點。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構建“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的主要途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主要途徑
高中政治和其他學科不同,有著很強的理論性,并且教材中所涉及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理論知識。如果高中政治教師一直沿用傳統教學方法,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那必定會使學生產生疲勞的情緒,從而逐漸失去對政治學科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政治教學效果,這與新課標教學要求嚴重不符。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積極地進行教育改革創新,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地融入生活化的內容,合理地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以此來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制定“生活化”課堂教學目標的策略
對于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的構建來說,首要任務就是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引領課堂不斷地前進發展。傳統教學模式非常重視“雙基教學”,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一般需要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這兩點,這種教學目標使得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只顧著高強度的解題訓練和理論知識的灌輸。而隨著新課改不斷的推進,雙基教學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人們越來越重視情感態度價值、過程和方法以及技能與知識三者有機結合的目標,這種全新的教學目標不僅能夠很好地彌補傳統雙擊教學的缺陷,還能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世界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因此,從學科角度來說,新時期的政治課堂教學目標同樣需要以此為基點,并且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地進行生活化政治課堂的構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1.知識與技能目標生活化
知識與技能目標主要就是指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科基本技能和知識,它是教師在教學設計環節中首要思考的問題,也就是說每一節課都得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技能鍛煉和認知收獲。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課在知識與技能目標設定上存在著較大的誤區,并且過分地強調嚴密的理論邏輯體系,在課堂上一味地注重解題技能的訓練和理論知識的灌輸,沒能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進而使得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高中政治學科不僅是簡單的智育學科,同時還具備著非常鮮明的國家意志,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及馬克思主義等的教育來幫助學生明確政治方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這種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高中階段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并且他們有著自身個體成長需求。如果過多地站在宏觀的視角及逆行教學,那所設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難免偏高,并且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加大了學生學習理解的難度。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知識與技能目標定位過程中應該正確地處理好這一矛盾,注重學生個體發展需要和社會需要的有機結合。
政治作為國家意識色彩非常濃重的一門課程,具備著非常強的政治指向功能。不過它又是一門德育課程,有著較強的育人功能。所以,在教學目標實際定位過程中,教師絕對不能將育人機制和政治指向對立起來,而是需要促使這兩者有效的結合,否則將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總的來說,在知識與技能目標實際制定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課程特點和性質。在向學生大力宣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馬克思主義時,盡可能地避免傳授一些難度較大和繁雜的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組織開展教學。例如,在“信用工具和外匯”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技能目標應該設定為:初步掌握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常見的信用工具技能,而知識目標則應該制定為:了解經濟往來中基本的信用工具;理解匯率和外匯的含義等,這樣的目標設定才更加的合理。
又如,在“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一課程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將教學目標制定為:了解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目標過高,并且側重于國家的視角,脫離了高中生的生活實際。高中生即將成年,從政治生活的角度上來說,他們能夠行使很多的權利和履行更多的義務。高中政治教師便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來合理地制定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這樣將會更符合實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生活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屬于新課改中的亮點提法,其主要目標就是在應用學習方法和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掌握過程和方法,這里的過程具體是指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探究、體驗和發現中經歷知識和技能的形成過程,而方法則是指學生掌握技能和獲取知識的學習策略和方法。高中政治教師在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過程中,必須注重生活化的融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合作探究等方式去感悟和體驗生活,應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知識去評價、分析生活現象,使得學生在生活化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為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例如,在“人大代表職責”這一課程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過分地重視人大表達制度這一內容,而很多學生對于我國政體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如果根據教材死板地進行講解,學生必定很難吸收掌握。這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面對面采訪身邊的人大代表——校長,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人大代表職責的理解。
又如,在“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高中政治教師將教學目標制定為:通過政府提供各種公共服務事例的交流討論,概括出政府的性質和職能。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列舉真實事例,如政府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組織抗災防病醫療隊等,讓學生分析討論政府的各項職能,最終完成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設計雖然應用了貼近政治生活的事例,不過依舊很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每天都在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各種公共服務,而教師便可以合理利用學生喜歡上網和思維活躍的特點,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政府部門網站進行瀏覽,然后在課堂上談談自己的瀏覽體會,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的認識。
教師在強調學生親身體驗的同時,還應該盡可能地避免過程泛化,為了達成互動課堂效果,很多教師過于追求活動形式化,如課堂辯論、小品表演等,沒能和教材有效地結合。除此之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一味地注重自己的教學表演,進而嚴重影響到教學效果的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生活化
情感主要就是指一個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緒體驗,而態度則是指對待某一事物的傾向性,價值觀具體是指一個人對于事物的基本看法。高中政治教師必須注重這一目標的落實和達成,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首先,教師要基于學生現階段的情感認知實際,絕對不能將目標定的過于抽象化和拔高。很長一段時間,高中政治教學目標都存在著理想色彩過于濃烈這一問題,政治化傾向也比較嚴重,而教師則是局限于傳聲筒和宣傳員的角色,一味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強調,對于學生的思維理解達到什么水平和程度則是不管不顧,只顧著在學生腦袋中強加一個過高的理想世界,并且還將其當作是教學目標,嚴重脫離了高中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世界。因此,高中政治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必須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升目標可實現性,讓學生感覺到目標能夠達成,進而學習起來會有更加充足的信心。同時,教師還要豐富學生的道德世界以及內心體驗,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科學的態度面對生活,形成正確的三觀,最終實現更加全面的發展。例如,在“公民在對外交往中的社會責任”這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教學目標設定的過于純而高,而是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當前日益多元化和都市化的環境中,有著很大的機會接觸到國際友人,并且和他們展開一系列的社會交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就代表著國家。而這就是這一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重要樞紐,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置情感態度價值教學目標。如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覺維護國家的形象等。這種教學目標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并且現實性和先進性也非常的強。
其次,教師的教學需要朝著具體明確且可操作的方向不斷地努力。人的品質提升和態度轉變很難用一個標準衡量和實現,特殊的教學任務也會導致教學目標過于抽象化,尤其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定上。雖然讓政治課程目標設定的具體化和明確化有著較大的難度,不過這并不是我們望而生畏的理由。例如,在“投資理財的選擇”這一課程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將情感態度價值目標設置為:增強學生的投資理財意識。這一目標非常寬泛和抽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便可以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合理地進行目標層次的劃分,將其細化為:認識投資理財對個人以及國家的意義,增強學生合理組合保險、股票以及儲蓄等的投資理財意識,這種教學目標就顯得具體清晰,并且也言之有物,教師指導起來效果也會更好。
二、構建“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方法
1.教學內容的選擇生活化
教學內容具體是指教材的內容,不過教材并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高中政治教師需要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深入挖掘生活中的信息資源,同時,還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內容有效結合,以此來使教學內容更具有生活性和情景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首先,高中政治教師需要多關注社會熱點新聞,不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文化等,圍繞著這些熱點問題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熱點問題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增強理論和實際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其次,教學案例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哲學道理、經濟現象以及政治關系等,而教師需要充分地應用這些資源,并且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經典案例進行教學。例如,在“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這一課程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給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指定一個合理的收入分配方案,讓學生明白怎樣處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系。
2.教學方法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更新,并且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政治課通常給學生一種難懂且枯燥的印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合理地應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生活,并且從中獲得認知情感。例如,在“價值規律”這一課程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去市場調查一天中同一蔬菜價格的變化,然后根據這一變化總結價值規律。通過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必定空前的熱烈,并且通過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識,學生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
3.教學語言生活化
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和基礎的要求,學生覺得政治學科遠離生活,枯燥乏味,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語言過于理論化和書面化,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那不僅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政治課程中有著很多生澀難懂的理論術語,而教師則需要將其合理地轉變成為學生熟悉的語言,然后進行描述,這樣能夠減少學生的抵觸心理,提升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做到教學語言平易近人,因為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是平等和民主的,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尊重。教學語言應該幽默生動,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政治課更加受學生歡迎和喜歡,最終實現高效的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改的重要要求,將生活與課堂有效地結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課本理論知識,為今后更好地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除此之外,構建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還是新時代教師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要加強重視,靈活地應用各種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以此來促使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韓春.淺談構建生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意義和途徑[J].學園, 2012,(4).
[2]高興新.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考試周刊, 2009,(43).
[3]王秋雷.論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生活化——如何構建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 2013,(35).
[4]徐小強.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的必然性和實現途徑[J].知識窗(教師版), 2015,(11).
[5]侯玉敏.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討[J].考試周刊, 2014,(16).
[6]王海梅.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運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2,(11).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