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著名書法家陳法信的翰墨創作,猶如一脈清流,是正向雅風,盡依文人儒雅的藝術表現手法,讓書法從技法到氣質都達成了向士意回歸、向古韻探尋的正宗品質。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來講,陳法信的書法是對傳統文化精神理解的典范,也是傳統文人書法的儒雅執著。
他的書法造詣并不僅僅探求一體之功,而是諸書皆修的全面,真草隸三大法門皆入佳境,對書法三千年歷史的源與變的把握相當透徹,體現出強大的書法師古能力,以尋韻古風探究碑帖為基本的修養路徑,這看似簡單,實則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磨礪。
他項暫且不論,先談陳法信先生的楷書修養。法取歐楷,精益求精,沒有十年以上的執著定力,要達到這種功取大唐、法度嚴謹的楷書全能,完全是不可能的。他的歐楷修養,無論從形態到氣韻,都達到最佳的境界,絕不是僅趨其形的呆板。一般人寫歐楷,多數都會因筆法不知變化而得呆書,這就是對歐陽詢筆法的變化理解不到位、觀察不入心的習成結果,容易把楷書寫成千筆同態的印刷體。可是陳法信楷書,顯然是全面傳承歐楷筆法的奇變與結體的奇險,在中正形態下,處處意取變化,筆勢生成八面,縱收和諧,動感十足。所以觀賞陳法信的楷書,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師古得真、師之不泥的入境品質。他是一位真正把楷書寫出動態與神態的書法藝術家,把楷書帶離了現代印刷體的泥潭,重歸藝術顯美的崇高境界。
隸書也是陳法信書法修養的堅厚基石,法取漢隸碑法,取質神工,大匠法度,韻涌古風。他的隸書以漢隸的“逸質”為取向,稍稍避讓了漢隸的“雄盛”,依《石門頌》和《禮器碑》的合意風格為主要意境,這種書風的醞釀,也正是文人書法傾意的姿態,多以逸質為儒雅,稍藏雄盛避免粗弊,在依碑修煉的磨礪中,陳法信的書法達成了心性與書性的和諧,書以抒情,法以達意,可謂是文人書法的典型。
他的行書與草書創作,不但顯現出超凡的帖學修養,還集中體現了他書法的天賦神采。創作行書帖學“二王”,把晉韻境界理解與復顯得相當到位,筆法動逸多變,玲瓏趣韻,如春風綠原野,和雅共生,揮意瀟灑,動逸自由,行書很有蘭亭韻,也有中秋意,功追賢者,十分可觀。這種筆法與墨韻的雅和狀態,不僅僅是修煉的成功,也多有天意的自然。
文人儒雅書風秀,士意輕涌墨韻凈。他的草書,也盡意延續了清雅和美的筆墨風格,具備明代文人書法的形態美,恰如董其昌之法,以雅動人,不以癲狂駭人,這種草書顯然與張旭、懷素的癲狂風格是兩種思路,如果說張旭、懷素以狂顯絕,那么陳法信的草書則注重以雅生美,而這種書法恰是文人書法的品韻核心,也是當下書法審美的士風主體傾向,是朝向動心悅目的當代審美情趣而鑄新功的翰墨造詣!當下書壇,似乎并不缺少刻意癲狂的書法江湖氣,倒是非常難得陳法信這種清風儒雅的文人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的書法恰是功立潮頭,已然是時代的藝術風帆!
陳法信簡介:
陳法信,字泰竹,高級經濟師,國家一級美術師(書法),結業于清華大學當代書畫名家導師高研班和中書協書法培訓中心,先后受教于劉洪彪、張建會、劉文華、王厚祥、余潤德、張江舟、梅墨生、郭石夫等近三十位書畫名家。現兼任首都博物館書畫院副院長,系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香港美術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清美藝術創作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作品多次應邀在國外展出,2011年在新加坡展出、2012年在法國盧浮宮展出、2013年在德國展出、2015年在韓國展出;2018年10月在泰國展出。此外,還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大型書畫展覽,2015年參加“筆墨清美——資深書法家走進東北書法聯展”; 2017年8月應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邀請參加“一帶一路輝煌中國大型書畫展”;2017年10月應邀參加“2017秋季·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2018年5月參加江蘇省文聯和紅十字會在省現代美術館舉辦的書法美術展并榮獲優秀獎;2018年8月應邀參加第21屆北京藝術博覽會等。作品連續三年在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迎新春節目中展播;連續兩次被評為最受網友歡迎的書畫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