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

【摘要】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不斷的發展,社會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不僅僅是抓生產,提產能就能達到企業的順利發展。隨著信息時代和經濟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制造企業需要制定符合自身的戰略計劃,同時在發展和使用中,對戰略計劃進行不斷的完善,形成行之有效的戰略管理模式。績效考核體系的建設是戰略管理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制造企業如何優化戰略管理中績效考核體系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關鍵詞】制造業;戰略管理;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是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中的關鍵,也是人力資源工作有效開展的依據和基礎。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是為了長久以來公司競爭優勢的保持,增強企業的內部管理結構的完善,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作用。就目前現狀來看,我國制造業企業在績效考核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制造業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績效獎勵方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制造企業的評估結果僅限于薪資分配。這種單一激勵可能導致制造企業對績效管理的過度投資,通常效益不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制造企業將設置最高的獎勵金額,導致一些優秀的員工超額完成任務,但他們無法獲得應得的獎勵。這種激勵會降低員工的積極性,從長遠來看,它將引導員工觀察企業績效管理,失去對公司的信心,降低個人和集體的積極性。
(二)部分企業績效管理流于形式
在中國,也有一些制造企業制定有企業績效管理的制度,但他們沒有打破大鍋飯的形式。制造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過低,使員工更容易實現目標,使績效管理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業績效管理過程導向意義不大,不能真正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三)考核體系偏重于企業內部評價,對外部環境反應緩慢
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需要兼顧外部市場與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問題。傳統的評價績效模型中只關注企業的內部管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這種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但隨著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原有的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所以,原有的評價績效模型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作用,逐漸失去。因此,制造企業應該加強發展中的危機意識,將其加入到績效考核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內部業務流程的評估,還要關注外部市場的變化以及相關的因素變化。應該著重考慮如何加強自身的吸引力,吸引客戶,刺激消費,滿足客戶的需求,如何獲得政府支持和聲譽,以及如何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內部和外部客戶需求的績效考核制度。
二、如何構建完善的制造業績效考核體系
(一)對企業發展目標進行確定,明確自身的發展優勢和劣勢
想要構建以戰略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體系,應明確企業的愿景和戰略。根據平衡計分卡的要求,從客戶層面,內部運作,財務和學習成長等方面闡述平衡計分卡的愿景和策略。同時,借鑒同行業企業的愿景和戰略,結合自身特點,明確提出企業愿景和策略。也就是說,要把企業轉變為一個治理結構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健全,經濟發展目標明確,財務管理方面健康的制造企業。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企業需要達到本地區極具競爭力的制造企業,將客戶,股東和員工三方面的經濟利益最大化,這是企業的發展目標。根據這一發展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將自身優勢進行整合
以九陽集團為例,在發展之初,通過對自身的資源和綜合實力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九陽集團是一家具有較大規模,資金鏈完整,結構合理,客戶群體穩定,銷售能力頗佳的中國制造企業。九陽集團在市場中的信譽和口碑也非常好,所以,想要將這些優勢全面的發揮出,就需要建立有正確價值觀的戰略管理模式,通過有效的管理,來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
2.兼顧外界環境的變化
隨著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同時,信息技術的到來等多方面的作用下,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制造業企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本廉價的勞動力優勢變得不再是優勢,這將使維持良好和廉價的商品供應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如果我們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強產品創新體系,通過完善的績效管理模式,激勵員工多創新、開發新產品。
3.確定目標客戶,提高產品的價值
從客戶價值創新的角度看,九陽集團客戶價值的貢獻符合第28條的規定。因此,如何與這些高端客戶保持良好關系,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是客戶關鍵價值創新。所以,制造企業需要轉變戰略思想,九陽集團需要以客戶為基礎,以客戶的需求為發展導向,將市場進行細化,從客戶中將高端客戶人群識別出來,提高這一部分客戶的粘度,以此來保證自身的競爭優勢。通過相關的分析和研究,制造業企業想要良好的持續發展,需要將重要的資源集中于目標產品、目標客戶、目標市場中,以此來優化企業的發展環境。
(二)對企業戰略目標進行分解
對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分解,首先要對平衡計分卡涉及到的四個方面進行分解。首先,進行人才聘用制度的改革,以此方式吸引人才的加入,引入外部評估方法,建立符合實際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養,加強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和歸屬感,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生產力的效果。通過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可以對目標的內部運作水平產生積極影響,提高內部運營效率。其次,找出成功的關鍵因素和對企業成功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驅動因素。增加利潤,擴大收入來源,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是主要的財務因素。增加市場份額,爭取目標客戶,提高客戶忠誠度和客戶滿意度是制造企業應該關注的問題。內部運作的關鍵是關注流程的標準化,加強內部協作和供應鏈管理,并向員工學習。從發展的角度出發,要注重產品的創新,樹立完善的企業績效文化,提高員工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是關鍵。在關鍵成功因素(CSF)確定之后,需要將這些因素進行細致的劃分,同時保證其可操作性。在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時,關鍵績效指標需要分為兩個級別:部門關鍵績效指標(KPI)和個人崗位關鍵績效指標(KPI)。
1.確定部門KPI
在分析制造企業在組織層面的戰略目標和成功因素的基礎上,根據組織績效的需要,系統地分析了BSc的四個層次,并在制造企業的組織層面建立了BSC。
其中主要包含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使用率和市場等方面。企業的內部運營內容包括企業的成本控制,質量控制,安全管理和員工綜合能力提升等等。這幾個方面在組織層面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平衡記分卡,然后確定每個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
2依據部門KPI來確定崗位KPI
KPI職位根據部門KPI確定,以便每位員工能夠清楚地了解其職位對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貢獻。由于不同崗位對部門績效的貢獻不同,不同部門開展績效指標的依據也不同。例如,銷售的KPI確定的依據是財務業績的相關指標、客戶業界指標和市場績效指標三個方面構成,財務部門的KPI確定依據是內部的業績績效和市場份額等方面,技術部門的KPI的確定需要依據銷售的業績和市場定位為基礎,和內部業務績效指標和員工評估指標。在識別不同類型的崗位和篩選績效關鍵績效指標的基礎上,根據職責的不同,再將每一崗位的績效指標進行細致的劃分。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根據制造業企業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運用平衡記分卡的相關理論提出了符合制造業現狀的企業戰略管理目標,以此戰略為導向的績效考核目標等等,同時,設計出操作性較高的關鍵績效指標。制造業作為我國的先發企業,其發展有著自身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在企業戰略管理中,完善績效考核體系,不僅能夠優化企業的管理模式,更是為企業的良好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