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軍林
摘 要:農村學校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自己的不足,積累教學經驗,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文章分析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的主要特點,探討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積累的途徑,指出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培訓機制,提高農村學校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農村學校語文教師要學會反思,內化教育實踐性知識。
關鍵詞:教育實踐性;農村學校;語文教師;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451.2;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4-0020-01
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要想真正讓教師得到發展,就需要對教師的知識構成進行重新認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定實踐性知識的方向,明確實踐性知識對于教師發展的重要性,幫助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加強對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的研究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1.實踐性特點
教師所學習的專業知識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實踐。對于每一位語文教師來說,他們雖然每天面對的都是同樣的教學實踐場景,但是每個實踐場景又都有一定的區別,它們都是獨立存在且難以復制的。由此可見,教師只有在課程實踐中,才能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檢驗,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加深對教育實踐性知識的認識。
2.個體性特點
由于每一位語文教師在知識基礎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所面對的教學環境和對象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因此,他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也是獨一無二的。由此可見,語文教育實踐性具有較強的個體性特征。
3.情感性特點
語文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和學生進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個人情感。目前的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拼音、文字以及課文,濃縮了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具有較強的情感特征。這也使得教師在獲得教育實踐性知識的過程中,帶有非常鮮明的情感性特點。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推進,農村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但是教育水平還是相對較低。這主要是因為農村教育受辦學條件的限制,教師的工資待遇低,對優秀教師的吸引力不足。而且一些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也不愿意去農村當教師,使得農村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不利于農村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另外,農村學校中還存在嚴重的教師資源流失現象,導致很多教師都身兼數職。針對這種現象,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支持,提升農村教師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從而有效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水平。
2.完善培訓機制,提高農村學校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要使農村學校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真正得到提升,教育部門就必須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增強教師的自主性,為教師提供更多選擇的權利,讓教師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教育部門在開發農村學校語文教師培訓課程的過程中,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積累教師的教育實踐性知識。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教育部門要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培訓內容。例如,對于新教師來說,可以設置專門的專業技能培訓;對于骨干教師,需要設置研究性的教育培訓課題;對于班主任,則需要設置專門的培訓。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為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提供更多的選擇,從而有效提升農村學校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3.農村學校教師要學會反思,內化教育實踐性知識
教學反思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發現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學水平。這就要求農村學校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對是否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反思,對教學的成功與否進行反思,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反思。但是大多數農村學校語文教師都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教學反思。實際上,教學反思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進行,如備課反思、課后反思等。另外,反思并不只是單純指在腦中進行反思,還需要將反思的結果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教師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查閱。農村學校語文教師只有學會了反思,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實踐性知識,并將其內化,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農村學校語文教師的教育實踐性知識對于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支持,不斷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努力提升農村學校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農村學校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從而促進我國農村學校語文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瓊.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2]劉飛.農村學校語文教師知識結構優化研究[D].寧夏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