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摘 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要善于在地氣化教學中深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習心理,增強學生的內在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品質,激發學生的成功發展信念。
關鍵詞:語文教學;地氣化教學;人文精神;全面發展;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3-0016-01
在素質教育的感召下,校園課程教學正走在由“高空懸浮”狀態通往“自然田野”狀態的回歸之路,其中最顯著的一個標志就是越來越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其從根本上改變了“應試教育”中長期存在的“重工具性教學、輕人文性教育”的不平衡現象,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就語文教學來說,教師應該如何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呢?本文從“地氣化”教學這一角度入手,從深化主體意識、激發學習情趣、增強審美能力、培養個性品質、激發成功信念等方面,探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自新課標施行以來,以“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關系逐步深入人心,為新時期課程教學作出了戰略性指向和戰術性指導。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及其慣性力量的影響,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有鑒于此,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科特點,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自主性教學活動,一方面努力打造自己的“導師”角色,加強自己的“導學”行為,另一方面把學生推向教學活動的“前沿陣地”和“舞臺中心”,深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自主體驗與情感實踐中進行自我鍛煉,能夠自覺主動地發展自己、開發自己,以贏得智能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雙豐收”。而這是“地氣化”教學的最本質現象。
“以生為本、以學為主”是“地氣化教學”的關鍵詞和核心語。由于心智發育的特點,小學生對“情趣”因素有著難以擺脫的依賴性。也就是說,教師開展寓教于樂的情趣化教學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能素養,還能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以《索溪峪的“野”》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借助課件演繹索溪峪的“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為學生提供喜聞樂見的“視聽盛宴”。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文本,并在“圖文互動”中開展“個體感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自主性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不用揚鞭自奮蹄”,從與大自然的“同歡共樂”中獲得情感上的熏陶。
語文知識及教學活動中蘊藏著無可比擬的“蕓蕓眾美”,如語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教師引導學生從中“發現、感受、體會”美的元素,不僅有利于切實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學科特點,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這既是地氣化教學的應有之義,也是衡量地氣化教學的重要標準。以《詹天佑》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從閱讀教學中切實感悟到——面對國家當時艱難的局勢,詹天佑不計個人名利得失,承載國人期盼,毅然擔負起修筑京張鐵路的職責。他不辭辛勞、不畏艱險,與一線工人同甘共苦,成功開鑿了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尤其巧妙設計了青龍橋附近的“人”字形線路,讓整個工程提前兩年竣工,為祖國贏得了尊嚴和榮譽。他那令人驚嘆的精神之美和智慧之美,著實為學生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對于個體人來說,如果沒有自己的個性意識和行為能力,自然談不上人文素養的進步和發展。”那么,學生的個性意識和行為又從何而來呢?這一問題的答案是——來自教師的愛心涵養和情感滋潤。在一次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學生突然提出問題:“在寓言故事和童話故事中,狼和狐貍為什么總是扮演不好的角色?”教師在肯定這一問題的創造性之后,讓全班同學進行討論。有人說狐貍雖然善于欺詐,卻很聰明;有人說狼是最團結的動物,尤其在同類遇到危險時絕不獨自逃生,而是同生共死;還有人說公狼很有責任心,在母狼懷孕后始終不離不棄地保護著,直到狼崽能夠自立……對于學生敢于挑戰傳統、“冒犯”權威的個性化品質,教師應該珍視和保護。
“給學生一次機會,他就會還你一個奇跡。”這不僅強調了“愛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闡明了“教書育人”的職責與作用、價值與意義。教師應本著“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指導思想,切不可“選擇”學生,“拒絕”學生,“淘汰”學生,而要始終堅持以賞識為主的激勵性教學和評價機制,為培養學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信念源源不斷地注入正強化元素。尤其對于那些“邊緣生”“搖擺生”“潛能生”和“問題生”,教師要給予更多關注與認可、激勵與引導,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不斷增強他們的向師力,培養他們的進取精神和成功信念,這也是“地氣化”教學的源頭活水。
總之,“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教師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地氣化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并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是一種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的德善之舉,教師應努力為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馬旭.注重語文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摭探[J].成才之路,2018(30).
[2]孫迎娟.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教書育人兩不誤[J].教書育人,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