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敏
【摘要】企業預算能夠實現企業資源的有效配置,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本文將分析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融合,闡述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聯系,當前現狀以及融合的有效策略等。通過對二者差異、聯系、現狀等的分析,讓二者能夠有機結合,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預算管理;會計核算;融合;分析
預算管理能夠實現企業每一項資源運用具有合理性,能夠優化產業內部的結構,能夠調動員工積極性。而會計核算能夠為評估預算管理的項目提供合理的量化標準。二者的有機結合實現了企業良性發展,為企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活力。有效保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攀升,占據優勢地位。
一、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概述
預算管理能夠根據企業實際制定的戰略決策,合理配置企業相關生產活動、生產經營、商業活動等的資金與資源。其能夠監督企業戰略決策目標,能夠保證企業戰略決策目標的實現。通過預算管理能夠確保企業內部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在短時間內完成企業既定的相關目標。同時,還能夠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情況,適當調節企業目標,幫助企業降低經濟損失。
而會計核算,是指會計人員根據相關規范,對企業相關經營活動的財務活動進行統計。會計核算為預算管理工作服務,能夠確保預算管理工作具有合理性。
二、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異同
(一)不同點
應用方法不同。預算管理的應用方法較多,包含固定預算、增量預算、滾動預算、零基預算、概率預算等。企業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采取相關對策,實現最理想的效果。而會計核算的應用方法較為單一,人為無法改變,需要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制度進行操作。
管理職能不同。預算管理包含公司所有生產、運營的所有預算。而會計核算僅對生產經營進行事后核算。
法律效力不同。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員工的相關工作,僅適用于企業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會計核算具有法律效益,接受法律的約束。
從業要求不同。預算管理工作對員工沒有特殊的要求,只需要個人能力滿足企業發展即可。會計核算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從業素養,且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二)相同點
目的相同。二者的目的都是優化產業結構,都能夠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利于企業完成相關預期任務,能夠幫助企業提升經濟效益。
加工對象與實施方法相同。二者的加工對象都是企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都需要對數據進行采集、計算、整合等方法,能夠完成自己的相關目標且對企業生產活動能夠進行評估。
三、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在理論上來看,二者并不存在沖突,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體現在:
其一,融合模式相對不合理。當前,大多數企業對二者的認識不完善,在實際工作中處理不恰當。例如:預算主導型、核算預算體系、以及核算主導型并存。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核算以及預算管理為中心,其相關工作圍繞預算管理進行。在某種方面來看,預算管理中包含會計可算。但核算過程中,更加重視資金運作的基本情況以及財務結構情況。未能對會計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有所重視。而預算核算體系并存的模式,主要內容為企業能夠意識到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且能夠根據相關準則與規定完成經濟活動。但由于未能認識到二者的融合度的重要性,相關人員在工作中總是認為的將二者分開,影響工作質量。工作流程不完善會降低工作效率,影響企業的經濟目標。
其二,會計核算體系存在問題。會計核算是企業預算管理中的基礎內容,能夠為企業績效考核提供數據支持。若會計核算體系存在問題經影響預算管理工作。可見,預算管理以及會計核算在融合過程中,缺乏完善的核算體系,未能正確認識二者的關系,未能擁有健全的融合模式。近幾年,我國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一直處于變動狀態下,導致企業會計核算的處理方法不甚明確,會計政策也未能細致化。導致工作人員在進行會計處理過程中往往只做有利的會計判斷,違背了預算的原則。
其三,企業預算管理方法存在問題,無法真實反應出企業的實際情況。大多數企業還在采用“基數+因素”的方法,未能真實考慮到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無法運用“績效預算”等先進的方式進行相關會計活動,因此,直接導致企業成本預算的準確性存在問題,會計核算工作存在誤差,影響企業正常運作。
四、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融合舉措
(一)通過技術實現融合
預算管理以及會計核算的結合能夠解決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二者都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因此,企業可以通過計算機設立程序軟件作為聯系樞紐,不斷優化工作流程,讓數據更加清晰的呈現。或者,企業將會計核算的內容納入預算管理工作流程中,在互聯網上建立數據系統,將會計核算作為企業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并精準的將二者結合起來。
對于企業來講,要實時收集相關數據,分析數據進而實現企業內部財務的協調發展。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搭建二者結合的平臺,將日常經營的相關活動納入平臺各個環節中,可以將企業ERP管理平臺與該系統聯合,進而實現成本預算與會計核算的高度協調。
(二)規范制度合理規劃
企業要規范成本預算管理的科學性,會計核算要對棄置費用進行規劃。通常,企業核算工作中的棄置費用數額相對較大,但我國會計制度中對該項目的管理規定相對較少,規定的范圍也相對不明確。因此,在會計核算以及成本預算管理中難以實現統一與協調,嚴重影響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可以借鑒國際關于固定資產折舊的處理辦法,進而幫助企業成本預算變得更加科學合理。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明確棄置費用核算的范圍以及規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明確企業相關費用的管理辦法與方式。
同時,企業另外一個特點便是回收性較強。在傳統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規則中,多忽略了資源重復利用方面,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應不斷完善綠色觀念,樹立綠色環保價值鏈條,實現企業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從該方面入手,實現企業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會計核算與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
(三)強化會計核算能力
一方面,企業預算管理的重點在于控制企業資金的運用,通過監控資金的支出與成本預算的對比來實現對預算的合理管控。而會計核算主要掌握企業當前資金的成本支出狀況,財務管理人員應運用會計核算及時對數據以及成本進行對比,通過分析找到當前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及時更改,查漏補缺。
同時,會計核算還需要集合企業預算管理保證企業每一項經濟活動都具有合法性,可見會計核算能夠對企業財務活動起到監管的作用。因此,要不斷完善企業預算管理以及會計核算,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會計核算的體系,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即會計管理制度、報告、科目、以及政策。會計管理制度要不斷完善,并正確劃分會計崗位,不斷完善崗位的職責與詳細的管理內容。對會計人員的管理辦法要更加詳細,如對電算化提出管理制度、對檔案管理提出詳細的制度等。要在遵守相關制度規則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會計政策以及內容,并適應預算管理的基本需求。與此同時,要滿足合理規劃會計科目,統一預算科目與會計科目,減少預算管理工作的工作量。而在表格制作等方面也應尊重簡潔、靈活的原則進行,簡化環節,減少工作量。
五、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要想發展穩定,應不斷完善預算管理與會計核算的融合度,讓二者更好的為企業提供服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預算管理工作不斷進行總結與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不斷解決,不斷完善。同時,要正確對待會計核算工作,將會計核算數據與成本預算管理有機結合,實現企業會計行為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為企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