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連友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種以目標導向型的人才培養合作模式,在我國,校企合作總體處于初階階段,針對滄州市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現狀進行調研,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比較研究法探尋有效的解決路徑[1],促進滄州市職業教育的發展。
一、滄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
滄州的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學校為主體、企業相配合的合作,這是一種單主體的單向合作過程,很難真正與企業形成合力。只有當學校與企業都成為主體時,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企雙方共同發力、雙向資源整合,讓校企雙方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時的校企合作的最佳狀態即產教融合才有可能實現[2]。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它是校企合作長期沉淀的結果,校企深度合作需要激發企業的合作積極性,提高企業合作熱情,擺脫以往高職院校一頭熱的被動局面。通過調研滄州市區的兩所職業院校,找到滄州職業教育與企業深度融合的路徑。
二、校企合作存在問題:
(一)滄州職業院校相對較少,在當前京津冀協同大發展的環境下,人才少,這樣不利于滄州的發展[3]。(二)中職和高職學校去企事業單位實習往往存在一定的難讀,因為學生全部到企業中實習,企業的環境、技術滿足不了大量學生的需求。(三)學校專任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差。(四)企業和學校的課程有一定的差距。
三、探尋解決路徑:
可以通過以下路徑實現滄州職業院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一)本地生源可以通過多渠道來增加,滿足企業人才需求。本地生源畢業后留在本地的希望很大,這樣對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作用大,滄州職業院校相對較少,應增加招生的計劃和力度[4]。(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校企走向深度融合,“職場”與課堂無縫對接,要提升實踐操作技能,光靠書本理論知識還不夠,必須要“真刀真槍”上陣。中職高職學校去企事業單位實習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學校應該創造性地把實驗、實訓、實習結合為一體,建立虛擬商業社會實訓室,校企共同設計實踐教學方案、開發實踐教學項目,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實施教學,企業把真實的工作任務放到學校完成。從公司設立、內部組織構成、崗位設置、工商登記、賬戶設置、稅務登記以及其余業務的辦理,可以讓學生在這里進行全流程全實踐[5]。(三)創新思路保質量,鍛造高水平的現代工匠,一流的人才來自一流的教師。應該聘請企業的廠長(董事長、總經理)擔任客座教授,來自于生產前線的技術骨干、工程師擔任兼職教師。同時,選派教學管理干部到企業鍛煉掛職半年,專業教師下廠頂崗培訓半年到一年,鍛造一個“上得了講臺,能教一堂好課;下得了車間,能干一手好活”的“雙師”教學團隊[6]。除此之外,專業教師成長通道需要拓展,創新“雙師”教師成長機制,實行“雙師素質”教師分級認定、考核與管理,構建初、中、高三級“雙師素質”教師認定考核體系,使雙師資格成為專業教師的“第二職稱”[7]。(四)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建立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機制,多種方式參與學校人才培養規劃、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設計、實習實訓、質量評價,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項目式培養模式。
四、結論:
1、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因為職業院校的教學有一定的規律性,要真正做到企業真正進入學校,存在一定的難度[8]。所以,要讓企業真正在學校建立基地,工廠,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引企入教”。
2、培養雙師型人才,讓教師去企業學習鍛煉半年,由于高職院校教師相對較少,選派大量教師去企業鍛煉,會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所以要正確制定長遠的培訓計劃。
3、教師和學生的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的應用存在難度。要多搭建平臺讓教師和學生的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黃明 產教深度融合模式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有效運用研?究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7
[2]杜秀波 產教深度融合模式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有效運用?贏未來2017
[3]陳畫 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產教深度融合的職教發展模式研究現代職業教育? 2018
[4]章永剛 高職教育“再行業化”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教育與職業? 2016
[5]劉家樞 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的路徑與模式思考 職教論壇? ?2015
[6]胡劍凝 訂單教育是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的有效形式? ?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
[7]錢吉奎 從“訂單班”到“地鐵學院”-校企一體化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4
[8]趙明亮? 產教深度融合:德國高職教育區域化發展的啟示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