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1、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面對的兩類學生。
2、有旋律和無旋律伴奏的練琴方法與區別 。
3、面對生疏歌曲時的練琴方法。
【關鍵詞】五線譜 簡譜 有旋律伴奏 無旋律伴奏 單手練習
分段練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育方面也在飛速的發展,尤其是我國人口生育二胎政策的開放,每年會有更多新生嬰兒的誕生。那么學前教育作為幼兒成長階段第一個教育載體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我國也在大力扶持學前教育,公立與私立幼兒園也如雨后春筍一般遍地開花。同時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對下一代小孩的教學水平給予了很高的要求與投入。鋼琴演奏作為幼師專業學生中很重要的技能課。在幼師教育的工作崗位教學上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的鋼琴演奏及伴奏水平全國來講參差不齊。當然,東南沿海地區和經濟特區由于人才眾多水漲船高,鋼琴技能課水平可能會更高一些。鋼琴作為一件樂器,幾百年來除了造琴工藝的提升其實本質的東西并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日新月異的音樂,和一代一代成長的小孩子。所以圍繞幼兒音樂及鋼琴獨奏和伴奏伴奏的特點,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相對實際和實用的的思考和練琴方法。
學前教育的學生在鋼琴等鍵盤樂器學習中大概分為兩種類型,那么練琴的方法也大概分為兩個方向。一為有基礎類型,二為無基礎類型。我們先在有基礎的類型里做出分析并給出練琴方法的建議。
一、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有些學生是有鋼琴學習基礎的,或者是電子琴;或者手風琴等多少在識譜和手頭功夫上有獨立演奏能力。那么剩下的學習就主要圍繞兒歌的演奏與伴奏上面。現今時代網絡知識與儲備大數據異常發達,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不同的曲譜與歌譜,專業的音樂院校鋼琴教育都是采用五線譜。但是在學前教育領域簡譜更符合中國特色也更加方便于標注和弦(筆者還想強調的是簡譜作為歌譜在中國還是有巨大的使用率而五線譜更多的是器樂曲)。如果用五線譜呈現伴奏伴奏的織體與形式將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例如
1? 1? 1
5? 5? 5。
尤其是幼兒歌曲大部分都是兒歌,結構短小,易于傳唱。采用簡譜演奏練習的話就省去了在五線譜畫音符的工序。幼兒歌曲中大部分分為三種拍子2/4、3/4、4/4。其中以2/4與4/4拍子歌曲最多。比如《新年好》《瑪麗有只小羊羔》《勞動最光榮》等。而這些兒歌對于有樂器基礎的同學來將就非常容易了。那么我們再把伴奏的兩個類型分開講解討論。
(1)有旋律伴奏:這些同學面對較為容易的兒歌旋律部分往往很容易彈出來。那么壓力就來到作為伴奏聲部的左手,2/4拍子的兒歌多數風格歡快,較常用的伴奏織體是“半分解”,節奏為半拍一個音和音程。例如1 35? 1 35 (此為C大調的一級和弦)。織體雖然容易,可指法卻很單一(1用五指3和5用一指和三指)。會使手指的基本功無法均衡發展。所以在和線連接時如果用其他指法交替彈奏會連接的更順暢更快地練熟所彈奏的歌曲。比如半分解用一三五指與二四六指作為不同和弦連接的指法,既方便又可以使左手的五個手指均衡發展。說“半分解”我們再介紹一下另一種常用伴奏肢體的練琴竅門—“完全分解”,八度音程以內的完全分解與半分解的和弦音一樣,指法順序也基本一樣。同學們常用的1535、2646等,也是一三五指與一二四指交替演奏為主。在此筆者不做過多累述。我們說另一種效果更好的織體“八度音完全分解”。Ⅰ級和弦織體原位為1351(第四個音為高八度1),指法為五四二一指,以此類推其他五個基本和弦指法相同。涉及到轉位和弦的指法要做相應的改變,比如3513和5135(第四音均為高八度)的指法為五四二一和五三二一指。這種指法的變化應該讓學生們去積極的練習。指法合適可以大幅度提高練琴效率。在此關于有旋律伴奏左手部分常用織體暫且解析到此。
右手部分對于有約其基礎的同學來說相對簡單。如果僅僅彈單旋律未免大材小用。要使兒歌具有更強表現力和感染力,筆者的建議是對右手旋律進行適當的變奏。例如在旋律音下方增加旋律音所在和弦的其他和弦音。三度或者五度音程(此兩種都為和諧音程)5下面加3或者1。Ⅴ級和弦的話加7也可以,這樣右手旋律更為立體,音域的擴大也增加了歌曲的表現,切忌不要每個旋律音都加,其一增加彈奏難度,其二歌曲也會太過厚重。另外,還可以在節奏方面加以變化,器樂和聲樂畢竟區別很大,逐音逐句會使歌曲表現力過于死板,所以旋律音密集時適當刪減同音,重拍部分變成符點,拍子也是一種效果不錯的變奏。變奏時由于旋律部分的變化加大,適當變換指法以及手腕動作的放松與靈活顯得尤為重要。
(2)無旋律伴奏。由于學生們的右手從旋律里解放出來,因此,伴奏音部得到了極大加強,我們還是以最常用的2/4和4/4拍子舉例。大體方向分為兩種,很實用,一種為左手八度右手柱式和弦,變體為左手根音八度與五度音交替進行(俗稱“公雞母雞”)。
此織體練習時會出現某些手小的同學左手無法張開八度的情況,這樣只能對音做出調整,除八度以外,最協和的音程是純五度,比如Ⅰ級和弦左手就改成15,右手可繼續彈柱式和弦。兩手彈伴奏的拍子通常也以半拍為主。左右手搭配兩個音為一拍,例如,左手1ⅰ右手為? 531? ?或者轉位和弦。那么問題就來了,大部分有或沒有樂器基礎的孩子都可能出現相同的困惑,我再舉一個例子,左手做為低音聲部伴奏時會彈大量的八度,五度音程或者和弦。在一個常用和弦連接中,Ⅰ級—Ⅴ級—Ⅵ級—Ⅳ級和弦。左手彈八度根音連接時往往面臨大跳八度的1接八度的5,又要接6再接4。都是在3度以上的變化中,(除了5接6以外)。這就是根音連續進行的弊端。如果我們對左手彈奏做一下調整,啟用一下三? ?音,就會簡單的多。左手低音進行就變為了八度的1—7—6—4。把Ⅴ級根音改為三音。左手的彈奏就容易了許多,當然,這只是我們做了非常簡單的變化。沒有變奏,彈奏急性伴奏的老師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觸,伴奏中左手低音部分變化少。這是因為我們的右手處在中高音區域,中高音域是鋼琴音色最悅耳動聽的區域。所以筆者建議學生把進步和加花的重點放在右手部分。當你右手的伴奏能力演奏能力不斷提高時,相信你的左手也會水漲船高更進一步。
以上是筆者對于有樂器基礎的同學在即興伴奏方面淺顯的建議。下面我們再淺析一下無基礎同學的練琴方法,大至分為兩點:
(1)練琴前準備工作:應反復壓伸手指。方法為一指與二指與三指、四指、五指挨個在一個平面內壓平拉伸;也可以雙手合十手指貼齊,在手指貼齊狀態下手掌盡量張開到自己手能承受的最大角度(此時手指韌帶會有微小疼痛)堅持一分鐘左右。松開后手指韌帶會有前所未有的松快感覺。筆者認為這就是可以彈琴的極佳狀態了。當然如果是長期可以有練鋼琴的條件,還可以在練歌曲開始前,練習《哈農練習曲》來對手指進行“熱身”。
(2)單手練習與分段練習:在我們面對一首生疏的歌曲時,首先應該根據伴奏老師所教授的樂理知識快速標注和弦,然后開始單手練習歌曲相應的旋律與和弦部分。通常要先慢練,再練熟之后再把速度提到歌曲本身要求速度。當然了,如果這時候兩手合練還會牽扯精力導致歌曲演奏不熟練,筆者建議的方法是單手部分歌曲練熟之后繼續適當提速練熟再降速合練,會更加快速容易的練熟。一般兒歌譜面不會很復雜,所以也就合練兩三遍就會出現固定樂段,或樂句持續不熟和磕巴。學生應盡快避重就輕,把不熟部分單獨拿來練習,直至熟練,最后使全曲的熟練程度一致。
只有把歌曲練熟之后才可以豐富伴奏織體,設計伴奏加花。從而更好的與唱歌的同學相配合。
以上是筆者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兩類學生關于鋼琴以及鍵盤樂演奏及伴奏的建議與提示,但歸根到底得需要學生自覺主動的勤加練習,合理的安排練琴時間。一切成績的取得都與勤奮刻苦聯系在一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持之以恒地練習才能使琴技得以保持從而不斷進步。優美的歌曲表達,豐富而精彩的伴奏織體背后是不斷付出的汗水與熱情。
參考文獻:
[1]孫維權.鋼琴即興伴奏入門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