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僑
【摘要】所謂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指的是基于“普惠型”社會福利模式而創建的一種養老服務體系,其服務對象是所有的老年人。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主要涉及五大維度,即價值理念、服務對象、服務主體、服務方式與服務內容。在構建這一體系的過程中,我國應堅持由政府主導,始終圍繞著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堅持多方參與的原則,做好政策、法規、監管、評估、財政與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建設工作,從而全面提升我國養老服務的質量水平。
【關鍵詞】“普惠型” 養老服務體系 社會福利
一、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概述
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模式是基于某國與某地區的發展實情而圍繞著所有居民的需求,以全體居民為服務對象,由政府及社會共同提供的一種社會福利。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覆蓋面廣、內容極為豐富且層次多元化。在社會福利中,面對老年人而提供的社會福利占據重要地位,然而以往我國所推行的“補缺型”老年社會福利模式并非面向所有的老年人,僅僅是針對三無老人與五保老人等特殊群體。在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模式下,傳統養老體系開始具備普惠特點,所有的老年人都成為服務對象。所以,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是基于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模式而建立的養老服務體系,其將所在地區與國家的實際發展狀況作為基礎,將所有老年人納入到服務范圍中,圍繞著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由政府與社會等共同提供綜合性的養老服務產品,如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經濟供養等,以提高老年人的養老水平。
二、構建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圍繞著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的原則
在構建這一養老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所堅持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圍繞著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進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彰顯社會公平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全民共享發展成果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趨向。在國家建設中,老年人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圍繞著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開展養老服務要求我們充分理解、尊重、關愛老人。我國應將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福祉來建設,并將此作為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的最基本原則,令老年人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
(二)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原則
在建設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政府應當對自身的角色有清醒的認識,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體系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政策等支持。在整個服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社會各方應當積極參與,社區、社會組織、養老機構與家庭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與主體。只有堅持政府主導,各種養老資源才能夠有效整合,真正地向老年人提供豐富而多元化的養老服務。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構建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是一項大型的民生工程,極為復雜,需要長期堅持。在此過程中,我國所制定的各項法規與政策應當具備前瞻性,能夠長時間內滿足體系建設的需要。社會福利支出的剛性非常突出,一旦設立就難以終止。所以,在構建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應當檢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我國國情入手,令養老服務體系和我國現實經濟水平持平,不可過分追求高標準的養老服務,而脫離我國的現實狀況,令支出過高而使得財政赤字過大。在此過程中,我國還應當積極汲取部分福利國家的教訓,從而令代代老年人都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
(四)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原則
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將所有老年人都納入到服務范疇中。這種狀況下,在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大部分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堅持公平,令所有老年人均可以獲得基本的養老服務。然而公平并非是平均,差異性合理就是公平。差異性應當與效率相對應,設置一定的底線,綜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經濟狀況等,針對老年人的不同而提供差異性的服務,這之外的部分則可以由社會組織、市場及個人來承擔。這樣做能夠令養老服務具有更高的有效性與靈活性,從而促使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兼具公平與效率。
三、建立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保障策略
(一)制定各項法規與政策,提供法律與政策保障
在構建這一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我國必須加快出臺各項法規與政策,以此來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與政策保障。現階段,我國該方面的法律政策還不夠完善,盡管已經出臺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且在《婚姻法》、《民法通則》等均涉及到一定的司法解釋,然而關于老年人社會福利方面的內容卻非常少?;诋斍吧鐣顩r,我國有必要加快出臺一門專門的老年人福利法,以此為老年人社會福利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偠灾诋斍拔覈夏耆松鐣@矫娴姆山ㄔO狀況,我國有必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規與政策,為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法律與政策支持。
(二)提供必要的運行機制和監管體制保障
在社會福利體系建設與運行的過程中,配置科學的運行機制與監管體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構建“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我國應建立起相應的運行與監管機制,令所有老年人都能夠獲得必要的養老服務,且這些養老服務的供給符合規程與要求。這是我國當前社會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這將有助于解決我國社會福利事業管理分割的局面,實現社會福利事業管理的統一化。針對此,我國應加快設立老年人福利行政機構,全面負責老年人社會福利體系的規劃與構建,且承擔起相應的管理與監督工作。
(三)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
在建設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時,養老服務評估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評估的作用下,該服務體系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能夠得到進一步論證,且評估能夠幫助各部門總結經驗,令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得到優化,更契合我國的實際需要。所以,在評估機制的作用下,服務體系的執行狀況與實施效果能夠被量化,并得到科學評價。詳細而言,我國應構建起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設定科學的評估流程,并對評估結果進行必要的分析與運用,令評估工作具備法制性、規范性與長效性,從而保證我國的養老服務工作具有專業性與科學性,且能夠不斷優化。
(四)給予必要的財力保障
和補缺型養老服務體系有著明顯的不同,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擁有更廣泛的覆蓋面,所提供的服務內容更加多樣化,且服務層次也更多元化。針對此,我國在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應做好財政規劃,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一是我國應積極整合各種名目與類型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基于公平與效率的原則而科學地分配好財政資金;二是針對不同地區的差異性,應對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差異性的補助;三是推出多種有利政策,如融資擔保、融資補貼與風險補償等,從而令養老服務行業吸納到更多的社會資金,從而滿足體系建設所需要的資金,令各項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五)打造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
對于老年福利工作而言,專業人才的質量與數量直接影響到其工作水平,并對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產生一定的影響。與其他發達國家的養老服務建設隊伍相比,我國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專業程度與職業化水平都不高。在養老服務體系轉型的過程中,我國養老服務的覆蓋面較以往擴大很多,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更加豐富與復雜,以往的人才隊伍已經無法支撐當前服務體系的建設,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針對此,我國必須通過職業教育、高校培養等路徑來儲備更多的專業化人才,從而專業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得到提升,為養老服務的普及化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從而令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得到真正的滿足。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年人養老服務工作也進入了新的階段。當前,我國社會福利工作正由補缺型向普惠型轉型,社會養老體系正持續優化與改革。我國民政部的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我國應加快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的構建,民政服務應當由以往所面向的特定人群向所有老年人、困境人群、殘疾人等轉變,這一過程要求我國在福利服務產品的供給上有所突破?!蔽覈峁┑纳鐣@a品應當具備更多的層次性與多樣性。這些都要求我國社會福利制度應加快改革,各項社會福利工作應當有新的工作方向。社會福利體系所涉及到的內容極為廣泛,養老服務體系在其中占據重要地位,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設是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必然選擇。我國應從現有國情出發,積極構建起特色化的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這不僅能夠令我國養老服務的覆蓋面得到拓展,還能夠提升我國養老服務的質量水平。這對于我國構建起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的和諧社會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陳莉敏. 重慶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制度的建設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8.
[2]吳江,范煒烽.將適度普惠型社區福利理念引入社區治理的可行路徑研究[J].求實,2018(01):60-72+111.
[3]許明,閆旻.虛擬養老院的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