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宓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國民經濟融資需求的劇增,典當業逐漸被重視起來,成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或個人的融資選擇。同時,當代典當行在業務范圍、基本流程等方面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改變。因此本文嘗試對兩個時期,即清代和現代,典當行業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并對清代典當業和當代典當業的性質及當代典當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進行分析,彌補了研究領域對典當業縱向比較分析的空白。
【關鍵詞】清代典當業 當代典當業 金融風險
1987年12月,中國最具有現代意義的第一家典當行——華茂典當服務商行在成都成立,這標志著被定義為剝削制度殘渣余孽的典當又重新進入了中國經濟。當代典當行由過去的“當鋪”發展而來,它既繼承和保持了傳統當鋪的行業特點,又體現了為適應市場經濟客觀需要而產生的時代區別。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論述兩者的區別:
一、業務范圍
清代典當業的業務范圍包括:動產典當業務、絕當物品的變賣業務、存款業務、錢票發行業務等。而中國當代典當業的業務范圍在不同時期并不完全一致,按現行法規規定包括::動產質押典當業務、財產權利質押典當業務、房地產抵押典當業務、限額內絕當物品的變賣業務等。由此可見,近代與當代典當業的業務范圍有相似之處,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清代和當代的典當行有一項基本業務是相同的,那就是以物質錢。但前者所收取的物品范圍要遠遠超過后者,大體來說有五類:一是估衣,二是首飾,三是金屬器皿,四是鐘表,五是雜項。其中,估衣包括各種男女衣服、衣料、絲綿被褥等;首飾包括由金、銀等制成的貴金屬首飾以及珠寶、玉石等;金屬器皿指銅質、錫質的各種器物,比如銅鑼等;鐘表包括掛鐘、手表、懷表等;雜項較為廣泛包括家具、留聲機等。也有當鋪收受農產品或者農具,一般取息較低。
清代時期,對于當鋪的法律規定雖不健全,但有明確的條例表明,清代當鋪不能收取違禁公物,并且大多數典當行都不會收取不易保藏的物品。
當代典當行開展動產質押業務所收當物范圍包括:首飾、照相機、電腦、手表、古董字畫、汽車、原材料等。對于清代最常收當的估衣,現在的典當行一般都不收取。并且現在的典當行還開辦了過去的當鋪極少開展的兩項業務:意識房地產抵押典當;二是財產權利質押典當。
二、典當
典當是典當業最基本的營業活動。在這個方面,清代與當地典當業主要在環節、折當率、期限等有所不同。
清代典當主要包括驗當和估價。驗當指柜員驗看顧客物品,一般不查看當戶身份證明,對當物是否為贓物的評斷主要靠經驗;至于估價,涉及到對現價和折當率的確定:容易保存的物品折當率較高,不易保存的物品折當率較低。
現今典當業的典當環節主要包括驗當、估當與收當。驗當包括查驗當戶證照,審查當物權屬以及是否屬于違禁物品等,并且估價員需仔細查看當物的真贗、優劣、成色、規格等。至于收當,則包括簽訂典當協議書、存當入庫以及寫票付款、收取費用。
對于當期,清代典當業一般比現今的要長,清末的當期可長達2年;而改革開放后,當期一般為3個月。
三、贖當
贖當也是典當業最基本的營業活動,指當戶在一定的典當期限內向典當行清償當金本息換回原當物的行為。
清代典當在贖當時,當戶須持有當票前往當鋪進行贖當,由柜員驗明當票,并向典當人收取本息,然后將當鋪交予學徒讓其前往庫房領取當物,在核對票、物之后,才將當物歸還給典當人。
現代典當行對于贖當這一業務的程序是:當戶需要持有與本人有關的有效證件,待評估員審核當票和證件后,出納人收取本息,開具收款單,將收款單轉交保管員后,保管員按票據標號收取當物;當物出庫時要被登記銷號,在保管員將當物和當票核對之后即可將當物歸還當戶。
四、續當
續當是指延長典期,即出典人在典當期限內部能按照當票或典當合同規定的期限回贖,經與典當行協商而延長典當期限的行為。
清代典當和當代典當業是都允許續當行為發生的。清代典當不僅允許續當,還有與之變相續當行為的“上利”和“頂當”。“上利”指當期屆滿時,當戶可以上交一定期限的利息來延長當期;“頂當”指當物的抵換,比如當戶在春季將棉衣典當,當年冬天將閑置的薄衣抵換部分棉衣。但抵換后當物價值高于原當物時,當鋪應彌補差價;抵換后的當物所值不如原當物的,當戶應彌補當差。
現代典當行有且僅有續當行為,規定在當期滿之日起5日內,經雙方同意,可以續當,續當1次的期限最長是6個月并且可以無限次續當。
五、絕當
絕當,指當戶未在當物到期時贖當或續當的行為。對于絕當的處理,清代當鋪規定的是給予當戶一定的寬限期,雖然按理來說,在當期屆滿后當鋪就有處置當物的權利,但習慣上都會給予當戶一定的寬限期,到期如仍無人贖當時,當鋪才會將當物進行變賣,但根據地區的不同,寬限期也不盡相同。
對于當代典當業,相關法規有明確的規定,即自典當期滿之日起5日內,當戶既不贖當又不續當的當物視為絕當,當物所有權即歸當鋪,當鋪可將其進行變賣處理;也可雙方事先約定絕當后由典當行委托拍賣行公開拍賣。
綜上所述,在清代,典當業的發展在質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受其他金融機構的影響較少;改革開放后,典當業的復蘇展現出了典當業在不少方面取得的進步,但仍存在不足。當代典當業作為特殊的工商企業從事的業務是典當放款,與清代典當不同的是,現代典當企業主要通過向當戶提供資金而從中取得利息和綜合費用等收入,而以清代為首的傳統企業則主要通過貶低當物價值從而低價占有當品,因此當代典當業更像是一個金融中介。
通過對新舊典當的業務比較,可以使我們對舊時當鋪的性質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當代典當行存在的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典當業經歷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取締,而在改革開放后重新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李雪,張栒菁.新式典當行:不為生計為理財[J].中國商貿,2009(18):50-51.
[2]王紅兵.我國典當融資研究[D].浙江大學,2002.
[3]劉秋根.明清民國時期典當業的資金來源及資本構成分析──以負債經營問題為中心[J].河[4]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68-71.
[5]果鴻孝.清代典當業的發展及作用[J].貴州社會科學,1989(2):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