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亮
數學屬于基礎性學科,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生活即教育”,可見小學數學教學要與生活相結合,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案例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多種感官的協作,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要注意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方式等方面生活化一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學好數學打牢基礎。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要實現生活化,這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首先,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通過生活案例能夠幫助學生分析與提煉數學原理,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化學習情境中學生將逐步積累豐富生活經驗,能夠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其次,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與復雜,學生理解不易,教師可以在生活素材中呈現數學知識,便于學生學習與理解,也活躍了教學氛圍,學生輕松掌握數學知識,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最后,將生活化手段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滿足素養教育要求,促使學生觀察與熱愛生活,心智都得到健康發展。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2.1 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為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該積極挖掘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創造性使用教材,營造生動、形象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順利突破學習重難點。例如:在數學計算方法學習中,教師創設如下教學情境:假期中教師帶學生到動物園游玩,成人票20元,學生票10元,2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價格為15元,現在有2位教師與25位學生,選擇哪種方式買票更劃算?教師請學生自己思考,試著計算,解決問題。最后比較不同的方法,第一種計算方法為:20×2+10×25=290(元),第二種計算方法為:27×15=405(元),從而將最實惠的購票方法確定下來。“舉一反三”,反問:“若是8位教師與22位學生呢?”。在生活化情境中,學生都變得非常積極、活躍,思維火花不斷迸發,經歷“頭腦風暴”的洗禮,學生們既掌握了不同的計算方法,又對數學學習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收獲到 “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滿足感。情感愉悅,相信學生會愛上這樣有趣的數學。
2.2 鼓勵學生質疑,發展學生思維
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觀察的事物的能力也不一樣,在數學學習中也經常出現問題,這需要教師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引導學生在疑難點處思考與分析。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質疑,突破思維的定勢,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還保證了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下面一道生活化題目中:“汽車在公路上每小時行駛速度是45km,從甲地出發需要8h才能達到乙地,若是改走高速公路,行駛速度為每小時120km,問可以節省多少時間?”學生面對這個問題,會提出質疑:“公路和高速公路并非同一條路,路程必然不會相等。”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想法,并與學生一起討論,最終得出結果,即把題目條件變成同一條公路的快車道與慢車道,這樣就可以計算出答案。
2.3 生活情景扮演,提升學習效果
學生思維創造性屬于一種心智技能活動,也是內在隱性活動,教師要利用外在動作技能和顯性活動,調動內在隱形活動的有效參與。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教師要將學具、實物模型等充分利用起來,開展相應的情境操作。例如:在“元、角、分的認識”教學中,教師提前將教室布置成簡易商品店,標上各種商品的價格,如書包35元、文具盒8元5角、橡皮6角、鉛筆2角、削筆器28元4角等。然后教師為學生準備好零錢,組織學生分別扮演營業員與顧客,在商品店中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教師采取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讓他們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當學生對元、角、分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現在你有40元,你最多可以購買哪幾樣商品?”這樣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2.4 布置生活作業,引導學生實踐
小學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并最終為生活服務,很多數學概念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例如:在“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用硬紙板做一個長方體模型,并分析“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長方體有什么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分別展示自己制作的長方體,不需要教師多講,學生就能自己說出長方體相關知識,并將自己的體會分享給其他同學,整個課堂處于活躍狀態。教師也可以布置學生觀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幾道乘法算式,或者是記錄家里水電費的開支,制成表格計算,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養,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師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感受生活中數學的應用價值。
3 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一定要轉變思想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素養教育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課堂要質量。對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引入生活化手段,將學生的興趣、積極性調動起來,讓課堂教學氛圍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這樣學生積極思考與發言,是課堂的主角,成了學習的主人,這才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最好狀態。
(作者單位:福建仙游城西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