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康
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小學生開展其他科目學習的重要基石,小學的高年級階段,語文閱讀的學習能力應當有所提升,拓展高年級學生的閱讀廣度和深度,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整體文學素養,對高年級小學生來說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因此加強高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效果十分必要。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的核心構成,鑒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比較側重于“以讀為本”,小學生的閱讀數量上去了,但是對于閱讀的質量卻不夠明顯,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很多小學生閱讀完成后對于作者想表達的感情體會不到或體會不深,一知半解的閱讀效果并不能起到很好地鍛煉作用,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自己的思維能力,只是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教育,而當前教師在閱讀教學上對于學生情感與閱讀的結合也不夠重視,語文新課標要求培養小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能夠使學生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要學生能夠體會作者的感情,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進,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以提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 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從學生方面來看,現代的小學生課業不算輕松,另外多媒體發展智能終端變多,課余時間的多樣化娛樂也會占掉一些閱讀空間,小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閱讀的表面化,高年級的小學生識讀漢字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他們在閱讀時對文章會進行簡單瀏覽,對于自己的閱讀愛好偏向會更明顯,很多應當仔細閱讀的文章卻并不做深入理解,不探討文章的含義,不體會作者的感情,只看不讀;理解的隨意性,高年級的小學生已有自己的思維能力,對于閱讀的文章也會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畢竟思維不夠成熟,容易對理解產生偏差,這需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一些學生喜歡閱讀畫面感豐富的書刊,對于文字羅列的書刊興趣不大,這會影響學生對文字的進一步感悟,對文字刻畫的生動感,自己通過文字能夠獲得的想象力,透過文字感知作者思想表達的能力,這些鍛煉學習的機會在閱讀畫刊時是非常少的;還有一些學生閱讀不是出于喜歡,而是升學的需要,閱讀變得功利化,不是出于本心的喜愛閱讀對學生來說能夠獲得的閱讀收益減少,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水平提升效果弱化。
從教學方面來看,一些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學習目的上還是比較偏重于對“考點”相關知識的教授,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范圍的拓展,閱讀能力的提升重視不足,使得閱讀教學的作用沒有真正的發揮出來;教學方法上,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偏重于教授朗讀技巧,學生誦讀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但其實有的學生對于所閱讀的文章也就停留在了朗讀上,而對于文章的含義、情感等都沒有深入接觸,只能說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不是閱讀能力;從閱讀教學的效果來看,閱讀只體現出了其工具性的一面,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提供了輔助功能,但是就學生通過閱讀鍛煉思考,加強自我學習能力,提高自身人文素養,要達到綜合提升的目的,還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改變思想,多做創新,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2 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策略
2.1 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輔助閱讀教學,提高課堂趣味性
閱讀不僅僅是學生提高語文水平必須具備的能力,在閱讀中更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章之間的情感交流,當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學生會認字會誦讀就算完成教學目的的階段,要通過閱讀抓住教學的重點,寓教于樂,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真正走進文章里,感同身受才能有更大的收獲。比如人教版六年級課文《山雨》,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雨中、雨后的山林圖片,配以蟲鳴、鳥叫、雷聲隱隱、雨水叮咚的大自然聲音音頻文件做背景音樂,在課堂上一邊展示鮮艷的圖片,一邊低音量播放大自然下雨的聲音,讓下雨的意境與課文相結合,仿佛置身于空氣清新的山林中,有微微的山風拂過,讓學生看一看雨前和雨后的山林有什么色彩變化,談一談聽雨的感受,理解作者對于“雨聲→歌謠”,“草、石、葉→琴鍵”所展開的比喻和聯想,還可以讓學生講一講是否有雨中登山的經歷,又是怎樣的一個情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遣詞造句的能力。要注意的是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用具,在課堂上還是要以教學為主,教師作為引導,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2 結合閱讀與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習和實踐是分不開的,實踐是一個動手又動腦的過程,這需要學生親身體驗,才能將學習的知識轉化成自我的積累,真正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融合教學,比如提問式、情境式、合作式,以五年級課文《打電話》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預選兩個學生以相聲的形式來表演一段文章對話,并提出相關問題:說一說自己看過的相聲表演;相聲表演的特點是什么;這段對話主要表達什么意思;如果讓你來表達,你會怎么說等等。首先在開堂通過學生的表演可以將課堂氛圍直接引入高潮,學生能夠認真地參與進來,在觀看的過程中也會思考自己怎樣來回答問題,平時生活中自己或者家人打電話時是怎樣的一個狀態,學生表演完畢后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既能獨立思考又能發散思維,課后可以讓學生寫一段自己聽到、看到或者是經歷過的有趣的對話,以相聲的形式來表達,增強學生對閱讀情感的表現力,讓學生在歡笑中挖掘文章的更深涵義,學會舉一反三,鍛煉思維。
(作者單位: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天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