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珍 張惠霞 龔雨齊
職場英語是高職教育中的一門通識課,而由于高職生源的英語基礎都較為薄弱,原有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更會降低學生學習主動性。針對此問題,本文提出將BOPPPS教學方法引入高職英語教學,通過對BOPPPS的6個組成部分的概念和內涵分析,嘗試建立出一個基于BOPPPS教學設計的高職英語實踐應用性的模型。
1 引言
在2019年3月5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中,李克強總理提出對于高職院校要“提高辦學質量”,提高辦學質量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高職英語課程是高職教育中最重要的通識課程之一,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在職場環境下基本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培養應用型人才就成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2 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現狀
由于生源的現實,高職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不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更沒有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英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大部分還是停留在以老師為中心,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被動的在講臺下接收。這種以“灌輸式”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課堂,學生學習效率相對比較低,課堂參與度也較差。本文探討將BOPPPS教學模型引入到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當中,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參與度。
3 BOPPPS教學設計模型的概念和內涵
1976年,溫哥華大學的道格拉斯.科爾(Douglas Kerr)團隊根據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對教師資格認證的要求,創辦了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即教師技能培訓體系。這個體系是針對培養教師技能使用的。而BOPPPS正是該培訓過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設計模型是以建構主義和認知理論為理論基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參與式學習,教師并給予相應指導,課堂及時反饋,形成教學閉環。BOPPPS六個字母分別代表就是其包含的六個環節:
3.1 Bridge-in導言/引導材料
Bridge-in這里指的是一個導入或者引導素材,其內容可以從學生角度出發,提出和本節課堂內容相關的一個問題、一個社會熱點或者引入一個小故事。這個階段要簡短控制在5-10分鐘。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進入課程主題的學習。
3.2? Objective學習目標
在導言之后,要明確這節課學習的目標,通過這門課學習讓學生能夠掌握到什么,利用掌握的這些知識和技能學生能夠做到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行下面環節的學習。
3.3? Pre-test前測
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后會進行前測。前測是對學生當前整體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一個初步評估。根據測評的結果,老師可以基于教學目標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一方面前測為老師評估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提供了依據,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這堂課學習目標的了解,提高學習過程的效率。通過前測和后測成績的對比分析,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成果反饋量化。
3.4 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
參與式學習是BOPPPS教學設計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首先將課堂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不宜超過6個人,給學生布置好課程目標和任務內容,并做好時間限制,一般在20分鐘左右。這個環節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包括: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組內成員互評、角色扮演或者think-pair-share等形式。老師根據學生表現,及時給出指導建議或者提出探索性問題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學習。
3.5 Post-test后測
在完成參與式學習以后,會給學生進行一個測試即所謂后測,目的是檢測這堂課學習的效果。后測就是一個教學成果反饋,根據反饋結果,及時對教學內容設計進行調整和改進。后測的形式很多,包括選擇題、簡答題、操作和展示等。
3.6 Summary總結
在傳統課堂上,都是由老師來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BOPPPS教學模型是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生對課程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老師對學生的總結和歸納進行評價和更高層次的引導,拓寬學生的知識深度和廣度,亦或是延伸出下一節課程的主題。
4 BOPPPS的教學設計應用在高職英語教學當中——以高職商務英語中Business Etiquette商務禮儀這個單元為例,如何引入BOPPPS教學設計來進行具體教學活動。
4.1 Bridge-in導言(5分鐘)
這個章節主題是講商務禮儀。圍繞這個主題,從知名電影《公主日記》中截取的一段女主角接受禮儀培訓的片段作為導入材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引出今天課程的主題。
4.2 學習目標(5分鐘)
列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包括必須掌握的詞匯、詞組以及語法知識等。這部分內容在上一堂課會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做好預習。
4.3 前測(10分鐘)
利用信息平臺如創客,在信息平臺上提前發布20道客觀題目。這20個題目是對學習目標中需要掌握的詞匯、詞組以及語法知識等的一個測評。根據測評結果,老師可以在后續總結環節重點講解錯誤率較高的知識點。
4.4 參與式學習活動:(50分鐘)
給出一個具體討論主題:假設明天自己要去一家大型外企面試,從商務禮儀角度出發,自己應該注意哪些環節。將課堂學生進行分組,3-5人為一個小組,給每一個小組一張A1大紙,記錄頭腦風暴的結果。限定討論時間為20分鐘,剩余30分鐘進行各小組展示。要求展示過程中用到學習目標中需要掌握的詞匯、詞組以及短語等。每個小組對其他小組展示結果進行互評,評分的標準就是對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比如展示中用到需要掌握詞匯、詞組以及短語的數量、是否能夠正確的拼寫以及念出相應的詞匯以及語句用法的正確性。
4.5 后測(10分鐘)
將之前前測的20道題目再次拿出來,讓每位同學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便于學生對比前測和后測測試結果做到查漏補缺,也可以幫老師檢驗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
4.6 總結(10分鐘)
通過參與式活動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前測以及后測的結果,將學習目標中需要掌握的詞匯、詞組以及短語進行有重點性以及拓展性的講解,例如針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講解,指導學生課后進一步的學習。
5 結語
通過課堂實踐,引入BOPPPS教學模型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作為老師需要在“以學生為主”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老師的“充分指導”有效結合起來,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