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菲,陳雙,姜強
(遼寧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針對半主動懸架來說,控制方法的選擇和設計,是確保車輛性能良好的關鍵。本文建立了2 自由度1/4 車輛模型,并基于層次分析法確定加權系數[1-2],從而完成對LQG 控制器的搭建,利用Matlab/Simulink 軟件仿真驗證該控制器的有效性,然后完成對其結果的分析。
首先建立2 自由度1/4 車輛模型[3],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得到單輪車輛模型的運動方程為:

路面輸入采用濾波白噪聲模型:


通過LQG 線性最優控制,將車體加速度、懸架動行程、輪胎動位移及控制力輸入作為評價標準[4]。則指標泛函為:

由各個時間點X(t)反饋,可得出t 時最佳控制律U,即:

(1)構造比較矩陣H
比較規則如表1。若在兩個比值間,取2,4,6,8。

表1 各評價指標重要性比較值
先求乘積向量 M,為比較矩陣H 各行元素的乘積正則向量W,。W 為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
(3)驗證指標比較一致性

(4)主觀加權比例系數

確定最終加權比例系數:
設車身垂向加速度的同尺度量化比例系數為1,其他指標加權系數βi為,則最終加權系數為:

應用層次分析法可求得比較矩陣H 為:

確定加權系數矩陣為:

調用Matlab 中LQG 工具箱,求出最優反饋控制率K。

在Matlab/Simulink 中搭建車輛模型,并以80 km/h 的車速在B 級路面上行駛,圖1-圖2 分別是被動懸架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半主動懸架性的仿真對比曲線。

圖1 車體垂向加速度對比

圖2 懸架動撓度對比
經仿真得到被動懸架、Zsu分別為0.92m/s2、16.7mm;半主動懸架 、Zsu分別為0.78m/s2、13.89mm。可以看出:
(1)對比被動懸架,基于AHP 的半主動懸架,其控制效果都得到了改善,評價指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證明了這種方法的適用性。
(2)應用AHP 確定LQG 控制器加權系數的半主動懸架,其評價指標均方根值改善了15%、16%;綜合考慮,應用AHP 的LQG 控制器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了汽車行駛平順性和舒適性。
應用AHP 確定LQG 控制器的加權系數,實現對半主動懸架LQG 控制器的設計,與被動懸架進行仿真對比分析。仿真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確定加權系數的LQG 控制器,能夠綜合改善懸架各項性能,抑制車體加速度及懸架動撓度效果尤為明顯,改善了汽車行駛平順性和舒適性,適用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