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環,張鑫,權春鋒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汽電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為滿足梅賽德斯-奔馳經銷商發展需要,培養奔馳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檢測、維修、維護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以此適應奔馳機電維修、新能源驅動技術、汽車售后服務技術等汽車后服務市場。制定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以實用為主,更新教學內容,貼近崗位需求,科學篩選傳統知識,更多涉及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采用模塊化,與德國螺旋上升“學習領域”一致,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如下所示。
汽電現代學徒制核心課程,以培養學生對汽車電路、電控系統檢修的綜合職業能力目標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力求通過構建學習情境、設計工作任務、建設仿真和真實的學習場景,讓學生在職業行動中掌握專業知識,形成專業技能。讓典型工作任務所涉及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環境、工作評價用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教學評價一一對應,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使學生獲得奔馳售后技術服務、管理等一線工作所須的綜合職業能力。

圖1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
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方法,針對梅賽德斯-奔馳西區經銷商汽車電子專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進行調研;綜合分析汽車電氣典型工作任務魚骨圖(其中紅色部分為企業兼職授課),論證并開發相應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單元,按照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要求開展教學組織、教學實施,最終由汽車學院、奔馳經銷商聯盟、戴姆勒大中華投資有限公司和奔馳認證中心四方,完成綜合教學評價,確保課程學習質量。以《汽車電路和電氣系統檢修》課程為例,展開下圖表課程設計描述。

圖2 汽車電氣典型工作任務魚骨圖

表1 《汽車電路和電氣系統檢修》學習領域劃分的學習情境
從工作崗位需求出發,以能力培養定學習目標,在學習中注重學員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養成,以適應奔馳汽車檢修、故障診斷與修復及相關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再現情境、小組合作探究、理實一體化完成項目化教學。以奔馳E320 實車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信息化手段、網絡課程平臺,開展“課前導預習、課上導學習、課后導拓展”的教學活動。
課前,教師將課前學習資料通過藍墨云班教學平臺共享給學生,并發布課前預習通知公告。學生接到預習通知后,下載學習資料并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拓展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課上,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下發任務工單,學生按照任務工單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實施任務作業,教師針對提問學生進行現場一對一手把手指導,實現差異化教學。教師在課堂引導過程中,進行課堂實訓即時考核。最后,教師做好學生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工作。
課后,學生通過戴姆勒中國職業教育平臺、藍墨云班教學平臺完成課后拓展作業和單元測試,按要求完成在線學習任務和實操練習,教師進行遠程答疑輔導。

圖3 教學組織過程
(1)藍墨云班在線課堂管理平臺發布預習任務、線上討論,方便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共享、實行組織安排,使得教師與學生能夠快速、即時遠程交流,提高了師生溝通效率。
(2)VR 汽車三維仿真軟件自主學習,利用VR 智慧課堂軟件,學生可反復進行仿真拆裝練習,加深結構認識。
(3)慕課教學平臺的教學視頻,為學生提供課后自主學習的課程資源。
(4)奔馳售后車間維修WIS 系統,實現信息化教學資源組合,幫助快速學生查找任務相關資料,輔助學生自主學習任務相關知識點。
(5)電路實驗箱專用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實驗實操條件,熟悉電路結構。
(6)基于戴姆勒中國職業教育平臺,完成MT 相關任務及測試,引入第三方考核評價元素,形成“教+評”分離的課程多元評價體系。
2.3.1 協同育人培養方式
汽電試點班由我校汽車學院、梅賽德斯-奔馳西區經銷商、戴姆勒大中華投資有限公司鑄星教育項目組協同培養。汽車學院、奔馳經銷商聯盟、戴姆勒大中華投資有限公司和奔馳認證中心,四方協同規劃、實施、監督試點項目運行情況。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分為綜合文化素養培養、崗位基本技能訓練和崗位專項能力訓練三個階段,由淺至深科學排列。通過建設雙導師團隊,構建現代學徒制管理保障體系確保高端品牌人才質量。
2.3.2 組織序化教學過程
通過分析汽車電氣典型工作任務魚骨圖,依據學習目標,現代學徒制項目師資、設備等條件,以工作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為課程“主題”,依據“主題”設計學習情境、學習單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形成依托載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訓練過程。
2.3.3 “四力綜合型”教師團隊
選送項目教師參加國內外專業及教學方法培訓、業務進修、下廠鍛煉、社會服務、教學觀摩等,不斷提升項目教師的綜合能力;從西安利星行奔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西安新豐泰奔馳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聘請多名高素質的校外導師,參與團隊 教研活動、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課程標準制定,改變其教育教學觀念,打造獨具教學能力、技術服務能力的教師隊伍。
2.3.4 校企合作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依靠汽車發動機、汽車底盤、汽車電器、汽車電子技術、汽車自動變速器、 汽車維修綜合實訓、汽車模擬實訓等 8 個專業實驗實訓室以及戴姆勒鑄星教育實訓基地、“綜合教學工作站式”實訓基地,還原車輛真實運行狀態,完整展示奔馳整車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進行奔馳整車各系統理論和實訓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控制理論,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5 現代學徒制“四方評價體系”
制定學校、西區奔馳經銷商、戴姆勒鑄星教育集團、奔馳培訓中心四方深度參與的評價體系,明確各方職責、評價權重。從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績效層 4 個方面進行考核,結合理論考試與崗位考核的優點,引導學徒對課程考試重視及工作過程與工作績效的關注,最終幫助學徒職業素質與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在滿意度評價和終結性考核的基礎上,關注學徒工作過程的系統性及工作績效的提升,尤其將企業人才評價標準納入評價體系中;行為層、結果層評估,可客觀反映出學徒職業能力的提升,體現學徒制教育對企業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再現情境、小組合作探究、理實一體化完成項目化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信息化手段、網絡課程平臺,開展“課前導預習、課上導學習、課后導拓展”的教學活動。
(1)學生自主運用VR 智慧課堂軟件中的可交互式的汽車3D 資源模型,完成了自學認識和系統結構拆解練習,實現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
(2)藍墨云班教學平臺將教學擴展到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課前、課后線上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訓練的主動性。
(3)引入WIS 奔馳車間維修系統,基于實車典型工作任務,完成學生自主查找維修資料,手把手的差異化指導, 實現主體性。
(4)引入慕課在線學習資源平臺,創造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環境。
(5)基于戴姆勒實訓基地還原車輛真實運行狀態,完整展示結構、電路和工作原理,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控制理論,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基于戴姆勒中國職業教育平臺,實現學生互評自評、教師評價、企業認證考核的多元評價模式。
綜合考核表明,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教學任務要求,可實現逐層遞進的訓練過程,幫助學生掌握汽車電路分析方法。但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后續改進,進而提
高學生職業技能素養。
3.2.1 突出教學設計,加強課前反思
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再次查漏補缺、吸收和內化,體現教學過程“以學生為本”。對教材進行科學分析,尋求最佳教學起點,反思教學難點,讓學生帶著自己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理解水平走進學習生活,主動開展學習,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輕松地邁過知識障礙,切實增強課堂教學成果。
3.2.2 優化教學過程,加強課中反思
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過程,根據學生反饋及時調控課堂,使教學充滿吸引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調動各種感官捕捉反饋信息,快速、靈活地做出調整和反應。反思教學中的互動,保證學習者有大量機會參與信息交流的話語活動,真正做到主動參與、全程參與、個性參與,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大力開展校企聯誼、參觀學習活動,增加學生對企業歸屬感。
3.2.3 健全評價體系,加強課后反思
基于戴姆勒鑄星教育平臺,建立“校內監控與校外監控”相結合的、由“教學過程質量監控和學生綜合素質考評”構成的專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對教育教學質量形成有效的監督、檢查、評價與指導,強化教育教學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