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張波,朱武
本研究創新點:
本研究觀察了血清脂蛋白a〔Lp(a)〕、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D-二聚體水平在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梗死面積老年急性腦梗死(ACI)患者中的差異,并在基礎上探討了上述三項指標及其聯合檢測對老年ACI的診斷價值。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和多發病,且其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均逐年升高[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ACI住院患者發病后1、3、12個月病死率分別為3.30%~5.20%、9.00%~9.60%、11.40~15.40%,發病后3、12個月致殘率分別為34.50%~37.10%、33.40%~44.60%[2-3]。腦梗死可極大程度損傷神經功能,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醫療負擔。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特殊血漿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4];生長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是一種應激反應因子,在炎性損傷、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呈高表達[5];D-二聚體是反映纖溶系統功能的重要指標,與ACI患者腦梗死類型、梗死面積、神經功能均有密切關系[6]。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變化及其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安康市中醫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96例為研究組,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7]中的ACI診斷標準,并經顱腦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既往無ACI病史,發病時間<2周者;(3)發病前未服用降脂藥物、抗凝藥物、免疫抑制劑者。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感染者;(2)合并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者;(3)伴有顱內腫瘤者;(4)合并嚴重心臟疾病者;(5)肝、腎功能指標高于參考范圍上限值3倍、血肌酐>265 μmol/L者;(6)合并精神疾病者。選取同期于本院門診體檢正常的老年人80例為對照組。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8]將研究組患者分為輕度神經功能缺損26例(NIHSS評分<6分)、中度神經功能缺損32例(6分≤NIHSS評分<13分)、重度神經功能缺損38例(NIHSS評分≥13分);根據入院后首次CT/MRI檢查結果及Adama分型標準[9]將研究組患者分為大面積梗死37例(病灶直徑>3.00 cm并累及2個腦解剖部位)、小面積梗死33例(病灶直徑為1.50~3.00 cm)、腔隙性梗死26例(病灶直徑<1.50 cm)。本研究經安康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并嚴格遵循倫理選取原則,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療過程中保證患者隱私和安全。
1.2 觀察指標
1.2.1 一般資料 收集所有受試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MI)、合并癥(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ACI家族史等。
1.2.2 實驗室檢查指標 研究組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對照組受試者于體檢當日上午抽取靜脈血5 ml并注入干燥試管,待血液凝固后取上清液,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5 cm)后分離血清,采用酶法檢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otal 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lipoprotein desity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A),所用儀器為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研究組患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對照組受試者于體檢當日上午抽取靜脈血5~10 ml,分別注入枸櫞酸鈉抗凝真空采血管(檢測D-二聚體、GDF-15)和無抗凝劑真空采血管〔檢測Lp(a)〕,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5 cm)后分離血清,置于-70 ℃ DW-86L386型超低溫冰箱(青島海爾醫用低溫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中保存,24~48 h后進行檢測。所用儀器為法國STAGO血凝儀及其配套試劑,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D-二聚體水平;所用儀器為日立7600生化儀,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Lp(a)水平;所用儀器為Elx800酶標儀(美國BioTek公司生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GDF-15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深圳邁瑞生物醫療公司。所有數據進行室內質量控制,且均嚴格按照檢驗科標準作業程序文件進行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法進行擬合優度檢驗,levene法進行方差齊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QR)表示,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繪制ROC曲線評價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及三者聯合對老年ACI的診斷價值,以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主要評價標準,AUC為0.50~0.69為診斷價值較低,0.70~0.90為診斷價值中等,>0.90為診斷價值較好。
2.1 兩組受試者一般資料、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BMI、高脂血癥發生率、ACI家族史、TC、TG、HDL-C、LDL-C、UA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發生率及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Lp(a)水平與老年ACI患者血清GDF-15、D-二聚體水平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552、0.649,P<0.05),血清GDF-15水平與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呈正相關(r=0.543,P<0.05,見圖1)。
2.3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比較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高于輕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高于中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Lp(a),GDF-15 and D-dimer in elderly ACI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2.4 不同梗死面積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比較 不同梗死面積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面積梗死、小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大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高于小面積梗死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受試者一般資料、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圖1 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間相關性的散點圖Figure 1 Scatter plots for correlations of each two of serum levels of Lp(a),GDF-15 and D-dime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I

表3 不同梗死面積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levels of Lp(a),GDF-15 and D-dimer in elderly ACI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farction areas
2.5 ROC曲線 繪制ROC曲線顯示,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及三者聯合診斷老年ACI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867〔95%CI(0.805,0.929)〕、0.799〔95%CI(0.729,0.870)〕、0.901〔95%CI(0.852,0.951)〕、0.931〔95%CI(0.887,0.975)〕,見表4、圖 2~3。

表4 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及其聯合對老年ACI的診斷價值Table 4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levels of Lp(a),GDF-15 and D-dimer,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diagnosing ACI in the aged


圖3 血清Lp(a)、GDF-15、D-二聚體聯合診斷老年ACI的ROC曲線Figure 3 ROC curve for combination of serum levels of Lp(a),GDF-15 and D-dimer in diagnosing ACI in the aged
ACI指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損傷或壞死,并引起一系列局灶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經治療多數患者遺留言語不清、偏癱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動脈粥樣硬化、血液高凝狀態、炎性反應等均與ACI有關。動脈粥樣硬化是ACI的病理基礎,Lp(a)具有促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Lp(a)可能參與ACI發病過程。有研究表明,Lp(a)通過氧化修飾、與清除細胞受體結合、膽固醇沉積形成泡沫細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和血栓形成[10-11],且高水平Lp(a)是ACI的獨立危險因素[12]。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輕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中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大面積梗死、小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大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Lp(a)水平高于小面積梗死患者,提示血清Lp(a)水平與老年ACI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梗死面積有關。華鍵等[11]研究指出,高水平Lp(a)是導致大動脈粥樣硬化型ACI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危險因素(OR=0.997,P=0.006)。一項納入203例ACI患者的臨床研究顯示,Lp(a)水平與ACI患者NIHSS評分和梗死體積呈正相關,高水平Lp(a)患者復發性腦卒中發病率明顯增高,其預測ACI復發的AUC為0.872〔95%CI(0.816,0.927)〕[13]。王立秋等[14]研究結果顯示,Lp(a)是診斷ACI的敏感性指標,其靈敏度為95.60%,特異度為60.70%。本研究ROC曲線顯示,血清Lp(a)水平診斷老年ACI的AUC為0.867,靈敏度為95.83%,特異度為85.00%,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提示血清Lp(a)可用于早期、篩查診斷ACI。
GDF-15是一種應激反應蛋白,屬于轉化生長因子-β超家族成員之一,具有抑制炎性反應作用。既往研究表明,GDF-15是心臟保護細胞因子,并廣泛應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診斷與篩查、預后預測和臨床治療指導等[15]。但GDF-15在ACI中的作用機制和生物學效應尚未闡明。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GDF-15參與ACI發生。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小鼠大腦中動脈閉塞3~24 h后GDF-15 mRNA表達明顯上調,且在梗死部位發現大量GDF-15,而未梗死部位未檢測到GDF-15[16]。GDF-15參與ACI發病機制可能為GDF-15反饋性抑制巨噬細胞激活,進而抑制炎性遞質的大量釋放,減輕炎性反應,阻止腦細胞凋亡和壞死,在ACI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劉希奇[17]通過檢測85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GDF-15水平并與健康志愿者進行比較發現,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顯升高,其水平與超敏C反應蛋白呈正相關,提示GDF-15通過調節炎性反應參與ACI的發生發展。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輕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中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大面積梗死、小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大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小面積梗死患者,提示GDF-15與老年ACI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梗死面積有關。YIN 等[18]研究表明,GDF-15是ACI患者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高水平GDF-15會使ACI復發風險增加1.26倍。本研究結果顯示,GDF-15診斷老年ACI的AUC為0.799,靈敏度和特異度均>75.00%,提示GDF-15可作為早期篩查、診斷老年ACI的生物學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GDF-15水平與老年ACI患者血清Lp(a)、D-二聚體水平呈正相關,提示GDF-15可能參與ACI患者血栓形成過程,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凝血和纖溶是血栓性疾病的主要病理過程,D-二聚體是血漿纖維蛋白原交聯產物,是機體內纖維蛋白溶解的特異性標志物,可有效反映纖維蛋白溶解程度[1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血液高凝狀態是促使ACI發病的機制之一;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正常人生理狀態下凝血和纖溶系統保持動態平衡,ACI發生時腦細胞受損嚴重,凝血因子大量釋放并迅速激活體內凝血和纖溶系統,導致凝血機制障礙和纖溶系統紊亂,使纖溶酶和D-二聚體水平迅速升高,高水平D-二聚體又可促使動脈血栓和繼發性纖溶發生,進而加速ACI進程。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高于輕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重度神經功能缺損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高于中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大面積梗死、小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患者,大面積梗死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高于小面積梗死患者,表明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隨著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加重及梗死面積增大而升高。孫曉燕等[20]通過研究不同梗死部位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差異發現,發生于腦干和大腦皮質的大血管病變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高于發生于小腦和基底核區的小血管病變患者,且血清D-二聚體水平與ACI患者NIHSS評分呈正相關,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本研究結果發現,血清Lp(a)水平與老年ACI患者血清D-二聚體水平呈正相關;ROC曲線顯示,血清D-二聚體水平診斷老年ACI的AUC為0.901,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2.71%、88.75%,提示Lp(a)與D-二聚體在老年ACI發生、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協同作用,且D-二聚體可作為診斷ACI的有效生物學標志物。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Lp(a)、GDF-15、D-二聚體聯合診斷老年ACI的AUC為0.931,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7.92%、95.00%,提示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聯合檢測對老年ACI的診斷價值更高,更有助于為臨床診療提供準確、客觀的依據。
綜上所述,老年ACI患者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升高,且與老年ACI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梗死面積有關;三者對老年ACI有一定診斷價值,且三者聯合檢測對老年ACI的診斷價值較高,可作為早期診斷老年ACI的生物學標志物;但本研究隨訪時間較短,血清Lp(a)、GDF-15、D-二聚體水平與老年ACI患者預后的關系尚待進一步延長隨訪時間以證實。
作者貢獻:張茜進行試驗設計與實施、資料收集整理、撰寫論文并對文章負責;張波進行試驗實施、評估、資料收集;朱武進行質量控制及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