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龍梅 ,尹月,章文強,陳超,盧忠華,王梅,包俊梅*
(1.四川省簡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簡陽 641400;2.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省簡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簡陽 641400)
布魯氏菌?。ú疾。┦怯刹剪斒暇秩霗C體,引起人畜共患的傳染性變態反應性疾病。人和家畜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黏膜等途徑接觸感染[1-2]。家畜患病后常出現發熱、睪丸炎、乳腺炎、流產、不孕不育等癥狀,其中自發性流產是妊娠母畜感染布病的顯著特征[3]。布病不僅會給畜牧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還會給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是威脅公共安全的潛在危險因素[4]。
2014年簡陽市報告了首例人間布病,以后每年均有一定數量的本地病例報告。本研究于2018年4月至6月在簡陽市內開展了羊布魯氏菌病的橫斷面調查,通過收集既往牛羊布病的監測數據,掌握家畜布病的流行現狀,分析布病的防控效果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規模羊場的養殖情況來源于簡陽市2018年1月規模場重大動物疫病普查;羊布魯氏菌病血清學資料來源于2016~2017年省級牛羊疫病定點監測和2018年羊布魯氏菌病橫斷面調查;牛布魯氏菌病血清學資料來源于2016~2018年省級牛羊疫病定點監測。
3.1 調查對象簡陽市轄區內2月齡以上且未免疫布病疫苗的羊。
3.2 方法
3.2.1 抽樣方法根據《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年)》要求,抽樣應遵循先確定隨機采樣檢測的場群數,再確定個體樣本數的原則[5]。
(1)場群樣本量計算:根據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的樣本量計算公式(檢驗水準α=0.05,相應的Zα/2=1.96,場群預期感染率p取30%,容許誤差d取10%),計算得出場群樣本量為81。
(2)個體樣本量計算:同理,參照上述公式,個體預期感染率p取1%,容許誤差d取0.5%,計算得出樣本量為1 522。
(3)抽樣過程:采用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首先根據地理位置和養殖場分布,隨機選取本地區賈家鎮、石橋鎮、石盤鎮、養馬鎮、踏水鎮、青龍鎮、禾豐鎮、三合鎮、施家鎮、江源鎮、武廟鄉、飛龍鄉、老君井鄉、靈仙鄉、新星鄉、云龍鎮、五星鄉、東溪鎮、金馬鎮19個鄉鎮,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在這些鄉鎮的所有養殖場內抽取一定數量的羊,然后按照養殖規模確定采血數量。一類養殖場:羊養殖數量≥300頭,采集羊血樣50份;二類養殖場:100頭≤羊養殖數量<300頭,采集羊血樣35份;三類養殖場:50頭≤羊養殖數量<100頭,采集羊血樣25份;四類養殖場:羊養殖數量<50頭,采集羊血樣15份;若養殖數量不足15頭,則對所有羊進行采血。
3.2.2 調查方法經過統一培訓的畜牧站工作人員面對面訪談抽中的養殖場負責人,填寫“羊感染布魯氏菌檢測登記表”,包括養殖場的基本情況、家畜來源及種類等信息,并對抽中的羊采集血樣,利用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T)初篩,初篩陽性血清進一步做試管凝集試驗(SAT)復核。檢測方法和診斷標準依據《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GB/T 18646-2002)》[6]。
3.3 指標定義場群:指同一牧場的或由人工柵欄、天然屏障隔離的一群動物,或屬于同一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一群或多群易感動物的集合。初篩陽性:虎紅平板凝集試驗陽性。確診陽性: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初篩陽性,試管凝集試驗復核仍為陽性。陽性場群:至少有1頭羊為確診陽性的場群。場群陽性率:指陽性場群占所調查場群的比例。個體陽性率:指確診陽性個體占所調查羊的比例。控制:指連續2年以上,牛布病個體陽性率在1%以下,羊布病個體陽性率在0.5%以下,所有染疫牛羊均已撲殺,且本地人間布病新發病例數不超過上一年;以縣為單位,達到布病控制標準的區域為控制區,未達到布病控制標準的區域為未控制區[5]。
3.4 統計學分析應用Excel 2016進行數據匯總和數據清理,用SPSS 23.0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定性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并計算“率的95%置信區間(CI)”;多個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個樣本率間的多重比較采用χ2分割法比較,檢驗水準α′=0.012 5;若多個樣本率的比較不滿足χ2檢驗條件,則使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比較。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差異。
4.1 羊布病橫斷面調查結果本次研究實際調查了簡陽市20個鄉鎮的65個羊養殖場,共采集血樣1 522份,有效血樣1 522份,個體有效完成率達100%。實驗室檢測發現,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初篩出陽性血樣2份,其中經試管凝集試驗確診陽性血樣1份,發現陽性場群1個,場群陽性率為1.54%(95%CI:0.00%~4.53%),個體陽性率為0.66‰(95%CI:0.00‰~1.94‰)。
4.2 既往牛羊布病監測結果2016~2018年分別檢測奶牛血樣650份、367份和153份,分別檢出陽性血樣8份、6份和0份,奶牛布病檢出率分別為12.31‰、16.35‰和0‰,不同年份奶牛的布病檢出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324)。詳見表1。

表1 2016~2018年奶牛血樣布病檢測結果
2016~2017年分別檢測羊血樣5 458份、5 490份和1 522份,分別檢出陽性血樣150份、0份和1份,個體陽性率分別為27.48‰、0‰和0.66‰(詳見表2)。不同年份羊群的布病檢出率不全相同(χ2=191.815,P<0.001),其中2016年與2017年、2018年的布病檢出率均存在統計學差異(χ2=152.975,P<0.001;χ2=40.464,P<0.001)。

表2 2016~2018年羊血樣布病檢測結果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簡陽市牛羊布病個體流行率較低,但仍屬于布病未控制區域。與2016年比較,2017年和2018年羊的布病檢出率均明顯下降,這可能與2016年開展的布病監測凈化行動有關,畜牧部門加強了對羊布病的大規模檢測,強制撲殺了陽性病畜并進行無害化處理,表明簡陽市采取的“監測+撲殺”防控策略有效,這與國內其他地區的調查結果一致[7-8]。由于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簡陽市已經沒有規?;哪膛pB殖場,全市范圍內僅剩零星散養戶,因此,應進一步摸排奶牛的養殖分布及其規模,以便開展后續工作。
國外研究表明,畜間布病的控制和消除是預防和控制人間布病的先決條件[9]。雖然當前簡陽市牛羊布病的個體流行率較低,但是畜間布病防控仍存在諸多難點。比如,布病防控經費和人員設備不足,限制了工作的有效開展;小規模羊場的養殖周期短、流動快,從采血到檢測結果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去撲殺陽性病畜時會遇到病畜已被售出無法追蹤的情況;外地輸入羊及其制品的檢驗檢疫監督制度不完善,部分活羊被羊肉湯館收購后即被就地屠宰;屠宰點設置尚不規范,路途運輸費用得不到補償,無法實現“集中屠宰”;經濟補償額度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影響了養殖戶參與檢測和撲殺的積極性;養殖戶的布病防控知識缺乏,也未意識到布病對人畜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