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 李銅山
摘 要 從資料看,我國已經進行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但是相關研究數量少、程度低,尤其是高層次成果少,多是籠統地研究農業高質量發展。這些文章基本來源于期刊和日報,幾乎沒有相關學位論文。可見,我國對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還不全面且不夠深入系統。
關鍵詞 高質量;農業;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F323.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5.051
國內關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是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后逐步興起的,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把國內現有研究成果作簡單歸納,研究問題主要集中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含義、必要性、難題、發展思路和對策措施等方面。
1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含義研究
張偉[1]提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質是產業總體素質和效率較高。鐘鈺[2]提出,農業高質量的發展從狹義上來講是農產品質量,從廣義上來講還應包括高質量的生產經營體系和產業效益等。丁聲俊[3]指出,農業高質量發展有著特色性、融合性、惠民性、動態性、創新性和生態性等特性。吳沛良[4]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應聚焦農產品供給高質量、農業投入品使用高質量、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高質量、農業資源利用高質量和農業改革創新高質量5個方面。目前,對于什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還沒有準確定義,聚焦研究較少,還不能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
2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性研究
李永松[5]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適應我國主要矛盾轉變的必然要求,勢在必行。韓長賦[6]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可緩解農業資源環境壓力,滿足人民新的消費需求,可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丁聲俊[3]認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是滿足民眾食物消費升級的需求,是實現農業糧食轉型升級的需求,是增強產品大市場競爭力的需求,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求。可見,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既符合農業發展的內在需要,也符合中央要求,更有利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3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題研究
潘建成[7]認為,農村產業融合存在的問題多,是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鐘鈺[2]認為,我國農業資源要素過度開發利用,農業投入資本增長不明顯,均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王忠海[8]指出,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如何平衡好數量與質量,如何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由粗放轉向集約轉變,如何打贏面源污染攻堅戰,如何提升農業現代科技與物質裝備支撐能力,如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等5個問題。目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難題在于產業融合、資源要素趨緊、現代科技水平和農民文化素質水平不高以及不完全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等。
4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胡品洪[9]認為,要積極培育新業態,積極拓展新模式,積極打造全產業鏈,高質量培育市場主體。潘建成[10]、胡新智[11]等認為,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是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張照新[12]認為,要通過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楊輝[13]認為,要以綠色農業為抓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王蘊琦[14]認為,要以發展“三品一標”的方式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朱玲[15]認為,要提高農業機械化、農業良種化、農業標準化和農業信息化等“四化”水平。
王忠海[8]認為,促進農業轉向高質量發展,本質是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更好地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新需求。李永松[5]認為,要制訂出關于農藥殘留、技術規程、產品等級以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標準,堅持重視提質導向,生產質優的農產品,提高標準的可操作性,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王慶煌[16]認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加強“三農”工作、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尤為重要。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有助于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周軍[17]認為,要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寇建平[18]認為,要從嚴格管控產地環境質量、大力推行生產過程標準化、強化產后副產品(廢棄物)回收及資源化利用、加強農產品生產經營全程監管和指導服務4個方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可見,大部分研究都提出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措施,主要從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產業融合、品牌強農和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研究,但只是以宏觀角度進行分析,并沒有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研究尚不夠深入。
5 結語
雖然國內各類學者對農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借鑒意義較大,但仍存在一些缺憾,可歸納為如下2個方面。
1)從已有研究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含義研究不足。①關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的定義基本沒有,只是籠統說明了高質量的狹義和廣義含義,說明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很多內容有待研究。②“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難題及成因研究不夠全面,大部分是從產業融合角度開展研究,主要研究了產業融合的要素、產業鏈、融合程度和模式等問題,簡要說明了保量增值的問題,缺少對其問題的具體分析和對問題成因的分析研究。③“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對策措施不具體,主要從產業融合方向研究,對以科技創新和新模式體系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不夠深入,提出的對策措施也是宏觀的研究。
2)從尚未研究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模式、區域性實證分析等均較缺乏。目前,沒有關于農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也沒有農業高質量發展區域性實證分析,都是從理論方面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分析,缺少實證支撐。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的種類、結構、發展方式也都缺少深入具體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偉.增優勢創品牌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N].河南日報,2018-03-30.
[2] 鐘鈺.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農業發展導向[J].中州學刊,2018(5):40-44.
[3] 丁聲俊.站在新時代高度認識農業糧食高質量發展[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1):5-9.
[4] 吳沛良.高質量發展是江蘇農業的根本出路[N].新華日報,2018-04-25.
[5] 李永松.推進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J].社會主義論壇,2018(3):19-20.
[6] 韓長賦.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J].甘肅農業,2018(5):8-12.
[7] 潘建成.農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EB/OL].(2018-08-28)[2019-04-11].http://www.zgxxb.com.cn/hykt/201808280016.shtml.
[8] 王忠海.以“七化”思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J].甘肅農業,2018(9):50-52.
[9] 胡品洪.以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J].江南論壇,2018(6):14-15.
[10] 潘建成.產業融合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J].經濟日報,2018(18):3.
[11] 胡新智.以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N].學習時報,2018-06-11.
[12] 張照新.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8(8):22-23.
[13] 楊輝.以綠色農業為抓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N].黑龍江日報,2018-07-13.
[14] 王蘊琦.發展“三品一標”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J].農村工作通訊,2018(10):52-53.
[15] 朱玲.做強特色富民產業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J].江蘇農村經濟,2018(4):32-33.
[16] 王慶煌.對廣東省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J].廣東經濟,2018(8):24-27.
[17] 周軍.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J].農民科技培訓,2018(9):9-11.
[18] 寇建平.新時期推動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J].農業科技管理,2018,37(3):1-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