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明 趙桂瓊



摘 要 通過對新津縣安西鎮好農夫葡萄園實地考察,對主要氣象災害問題進行討論。根據新津縣1989—2018年氣象資料,運用現代統計方法分析。結果表明:新津縣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到9月中旬,近30年新津大雨期的持續時間變長,建議葡萄園雨棚搭建日期為6月上旬,拆除日期9月下旬并視天氣而定,高度依品種、方便操作確定。建議引進與當地氣候相適,抗逆性強的品種。1989至2018年新津年平均氣溫隨年份呈上升趨勢,傾向率為0.52 ℃/10年;年降水量隨年份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13.1 mm/10年。
關鍵詞 葡萄;災害性天氣;氣候傾向率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5.082
休閑農業也叫觀光農業、旅游農業,是指在農村范圍內,利用農業自然環境、田園景觀、農業生產、農業經營、農業設施、農耕文化、農家生活等旅游資源,通過科學規劃和開發設計,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娛樂等多項需求的旅游經營活動[1]。近年來,根據《農業部國家旅游局關于繼續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示范點創建活動的通知》(農企發
〔2013〕1號)文件精神,各地堅持以推薦現代農業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滿足城鄉居民休閑消費為核心,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方針,創新機制、規范管理、強化服務,逐步形成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休閑農業與農村旅游發展新格局,推進了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
好農夫葡萄專業合作社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新津縣安西鎮,是鮮食葡萄種植、包裝銷售、葡萄采摘、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產業互動型省級農業專業組織,成立于2011年10月,注冊資金892萬元,有社員23戶,有高、中級技術人員50余名,葡萄種植經驗均在20年以上,核心區面積46.67余公頃。目前,新津縣葡萄產業以成都市好農夫葡萄基地為依托,以四川省農科院和四川農業大學為技術支撐,采取“大園區,小業主”的經營模式,施行統一技術、統一采購、統一銷售、分區管理。
好農夫葡萄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摩爾多瓦、美人指、夏黑、巨玫瑰、克倫生、醉金香、紅地球、溫克、峰后等品種,年產優質葡萄100萬千克以上。該合作社葡萄生產管理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規程操作,采取避雨栽培技術,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的傳播;采用節水灌溉技術,調節葡萄生長,有效控制肥水及土壤濕度;實施數字化管理,嚴格控制葡萄枝、葉、果的比例,使葡萄糖份更高、脆度更好、外觀更艷。目前,成都市好農夫葡萄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新津縣重點打造的成新蒲快速通道沿線旅游農業觀光產業帶上的一大亮點。
2019年對新津縣好農夫葡萄園進行了實地考察,主要針對葡萄產業氣象災害問題進行交流、研究。好農夫葡萄園葡萄的開花期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從6月底開始,一些葡萄品種開始成熟,進入采摘期,一直到9月初都會有成熟葡萄供人品嘗,而集中采摘期主要為8月。果園打算延長園區的旅游時間,準備栽培可在1月成熟的圣誕玫瑰葡萄,以提升旅游效益。
目前新津縣好農夫葡萄園面臨一些氣象問題。葡萄結果期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大,如出現3 d或3 d以上陰雨天,雨過天晴的高溫天氣會出現爛果落果現象,特別是在6至8月,如果有超過20 h的連續降雨,葡萄就會腐爛。每年為了避免雨季的大雨和大風對葡萄的直接傷害,也為了減輕雨季高濕病害侵襲和蟲害發生,將薄膜覆蓋在葡萄樹冠的架上,形成一個避雨棚,但由于規劃和設計沒有考慮當地盛行風的來向,影響了通風降濕。此外,遮雨棚還影響了透光,且棚的高度不合適,晴天中午溫度太高會引起葡萄枝葉直接被灼傷,只能采取直接在薄膜上劃口子的方法緊急降溫透氣。因此,當務之急應探究新津縣雨季開始、結束日期,從而確定使用遮雨棚的時間。
1 材料與方法
新津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4~17.6 ℃,常年平均氣溫16.4 ℃。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37~1 420 mm,常年平均降水量877.8 mm。新津縣屬全國日照低值中心區之一,常年年均日照時間為940.8 h,占當地日照時間的23%,有春早秋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四季氣候特征。
根據新津縣1989至2018年逐月平均氣溫、月降水量、月平均相對濕度、月日照時間進行平均,結果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遮雨棚使用時段氣候分析
普查新津縣1989至2018年的年災害性降雨資料,統計大雨的開始及結束時間,結果見圖1。
由圖1可看出,近30年新津大雨開始時間最早為4月,最晚為9月;結束時間最早為7月,最晚為10月。大雨平均開始月為5月,平均結束月為8月。大雨季節時間最短的年份在1991年和2006年,只有1個月,最長的年份在1999年和2014年,長達6個月。
統計新津縣1989至2018年暴雨的開始及結束時間,結果見圖2。由圖2可看出,近30年新津暴雨開始時間最早為4月(2014年),最遲為8月;結束時間最早為6月,最晚為9月。暴雨平均開始月份為6月,平均結束月份為8月。暴雨季節時間最短的年份在1993年、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只有1個月(分別為6月或7月),暴雨季節時間最長的年份在2011年和2016年,長達4個月(均為9月)。
分別對1989至2018年的大雨及暴雨的開始、結束時間趨勢進行統計,結果發現,近30年新津縣大雨開始時間由6月初逐漸向5月演變,結束時間由8月中旬向9月初演變,大雨期的持續時間變長。近30年新津縣暴雨的開始時間維持在6月中旬,結束時間維持在8月初,無明顯變化。
綜上所述,葡萄避雨栽培技術中遮雨棚使用時間應常年控制在6至9月。建議雨棚搭建日期為6月初,棚膜應做好固定,防止被大風刮開,9月底視天氣情況拆除雨棚。搭建雨棚時,雨棚高度與葡萄枝葉生長高度最高點最好保留一定空間,有利于通風,且不會影響到人工作業[2]。
2.2 年均氣溫、降水量年際變化趨勢與氣候傾向率統計分析
2.2.1 年均氣溫年際變化趨勢與氣候傾向率統計分析
根據新津縣1989至2018年逐年平均氣溫,分析年際變化趨勢,并計算氣候傾向率,結果如圖3所示。從圖3看出,新津近30年年均氣溫隨年份上升趨勢很明顯,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相吻合。30年平均氣溫為17.0 ℃,其中,年均溫度最高為18.2 ℃,最低為15.9 ℃。
近30年溫度保持著上升的趨勢,從2013年以后開始均高于平均線,氣溫傾向率為0.52 ℃/10年,即每10年年均溫度升高0.52 ℃。
2.2.2 年降水量年際變化趨勢與氣候傾向率統計分析
根據新津縣1989至2018年逐年降水量,分析年際變化趨勢,并計算氣候傾向率,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4可看出,新津年降水量隨年份略微呈下降趨勢,近30年內年降水量最高為1 288.1 mm,最低為721 mm,常年平均降水量為955.4 mm。降水量年際之間波動很大,高低交替進行,近幾年降水量波動幅度有所下降,年平均降水量傾向率為-13.1 mm/10年,即每10年降水量減少13.1 mm。
3 結論與討論
根據新津縣1989至2018年溫度、降水量資料統計分析,結論如下。
1)新津縣安西鎮好農夫葡萄園內葡萄種植面臨的氣象問題,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6至9月,建議雨棚搭建日期為6月上旬,9月下旬視天氣情況拆除雨棚,搭建時考慮搭建的盛行方向和合適高度。
2)每年6至9月災害性天氣頻發時段,主要集中在7月,對葡萄生長威脅較大,建議采取有效手段,引進與氣候相適的品種,以適應當地條件,延長觀光期、采摘期。如引進早熟與晚熟品種,使葡萄在7月前和7月后結果;引進抗逆性強、抗高溫高濕環境及抗病蟲害品種。
3)新津縣1989至2018年年平均氣溫隨年份呈現上升趨勢,傾向率為0.52 ℃/10年。年降水量隨年份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13.1 mm/10年。
4)不同葡萄品種的抗病能力不同,發病的氣象條件不同,應與當地同期的氣象條件進行平行試驗、分析,盡量做到錯開某種葡萄品種病蟲害高發期與有利病蟲害發生的環境條件。
5)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技術應該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栽培管理方式要適宜,保證定植、樹形與架式相適應,栽培的標準樹形應為單桿雙臂Y形,同時要注意定梢、立桿綁梢,下雨期蓋膜,采收后揭膜。
參考文獻:
[1] 郭煥成,任國柱.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1):66-71.
[2] 沈能展,譚余,吳士昌.大棚葡萄生長發育小氣候環境條件的研究[J].東北農學院學報,1992(4):339-34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