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摘要? ? 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是當代農業快速發展的現實生產力。本文分析了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問題的對策,以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 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新人才;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F32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237-01
1? ? 存在的問題
農業是我國的支柱型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實現農業進步,才能保證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創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首要因素,進行農業科技創新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體現,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現階段,我國有關農業科技創新的企業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企業具備先進的儀器設備,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農業科技創新,促進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升。
我國在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進程中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我國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加大了科技創新資金投入比重,資金數額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這些資金還遠遠不夠。資金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基礎。目前,國家對于農業科技創新資金的投入不足,導致農業科技創新缺少力量支撐,創新工作難以開展。除了國家主體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之外,企業和農戶也是主要投入主體。受農業自身特征的影響,農業科技投入短期回報率比較低,企業和農戶參與農業科技活動的動力不足[1]。二是人才已經成為國家的一種隱性資產,我國農業科技人才大多都是本科或本科以下學歷,碩士、博士生比重不高,導致高素質農業科技人才比較少,農業科技創新緩慢。我國不注重對農業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高等學府開設的農業學科比較少。許多本科生在畢業后不愿繼續深造,直接步入社會工作,致使我國農業科技人才良莠不齊,難以建成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技創新隊伍。現有的農業科技人才雖然掌握了農業理論知識,但是實踐水平比較低,動手操作能力較差。有些人才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薄弱,對科研工作積極性較低,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三是我國缺乏行之有效的農業科技制度,制度并未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完善,導致制度明顯落后于發展[2]。由于沒有制度的約束,農業科技部門各行其是,內部溝通聯系比較少,部門狀況混亂,致使農業科技管理困難。
2? ? 對策
2.1? ? 國家政府加大資金投入
國家應制定有關政策,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為創新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撐。政府相關部門應對研究經費的申報進行審查核實,避免出現瞞報、誤報的現象。農業科技創新企業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國家應加大對企業的鼓勵、支持和引導,給予企業財政上的巨大支撐,提高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我國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的科研成果很多,但是很多成果并沒有轉化應用。國家應將農業工作的重心放在科研成果的轉化方面,增加轉化過程的經費投入,致力于實現科研成果的全部轉化并應用[3]。
2.2? ? 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
國家應加大農業科技創新的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農業科技創新意識。我國高等院校應增設農業方面的專業,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高校的農業專業不能僅限于理論知識傳授,還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農業科技創新企業應對企業內部的農業創新人才進行定期培訓,講解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使知識應用到農業研發中,加快農業項目的創新進程。在培訓后,企業應及時對創新人員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實行獎懲機制,對考核成績不合格的人員予以降級處罰,促使工作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業科技創新工作中。為了加快農業科技的創新腳步,國家可以對具有先進性的農業科技研究成果頒發農業科技創新獎,晉升成果研究者的資質。
2.3? ? 完善農業科技體系制度
農業科技體系制度是開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關鍵,國家應根據社會發展,不斷改進制度中不合理的條例,適當增加缺失的條例,促進我國農業科技體系制度的完善。由于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國家應在制度中對知識產權的歸屬進行明確規定,嚴厲打擊盜取他人知識成果的行為。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使成果轉化與應用研究、成果引進與消費吸收、科技咨詢與服務有機結合,探索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新體系,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優勢,提高農業科研效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4]。
3? ? 結語
為了解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必須采取加大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完善農業科技體系制度等措施,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4? ? 參考文獻
[1] 王雪,劉家軒,郭燕枝.中國農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及“十三五”展望[J].農業展望,2016,12(1):53-56.
[2] 王航.基于農業現代化要求的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現狀及思考[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7):82-85.
[3] 陶吉寒,李國田,沈廣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5(9):5-6.
[4] 王麗平,徐海斌,章安康.現代農業成果創新與轉化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