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明 王冬武 何志剛 武深樹


摘要? ? 在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發展稻蝦生態綜合種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南縣為例,分析了稻蝦生態種養產業的發展優勢,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達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精準扶貧的目的。
關鍵詞? ? 稻蝦共生;發展優勢;問題;發展建議;鄉村振興;湖南南縣
中圖分類號? ? S511;S996.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241-03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Rice? and? Shrimp? Ecological?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Industry? in? Nanxian?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U Yi-ming 1? ? WANG Dong-wu 2? ? HE Zhi-gang 2? ? WU Shen-shu 3
(1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sha Hunan 410025; 2 Hunan Institute of Fisheries Science; 3 Nanxian County Committee)
Abstract?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shrimp.Taking Nanxian Coun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rice and shrimp ecological breeding industry,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 rice and shrimp symbiosis;development advantage;problem;development suggestion;rural revitalization;Nanxian Hunan
小龍蝦(克氏原螯蝦)俗稱淡水龍蝦,是螯蝦屬最具漁業經濟價值的一種,其適應能力強,可廣泛生活于各淡水水體,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已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大的出口創匯水產品。克氏原螯蝦是一種世界性的食用蝦類,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深受市民喜愛。近年來火爆的小龍蝦消費熱潮極大地推動了克氏原螯蝦的養殖規模,但仍難以滿足國內消費市場及出口市場需求。國內目前克氏原螯蝦主要養殖模式為池塘養殖、大水面養殖和稻田養殖,而又以稻田養殖最具產業前景和經濟生態效益[1]。
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生產力,實現了稻增產、田增收,效益倍增,既提高了農民種田積極性,解決了冬閑田拋荒、撂荒現象,保護了糧食安全;又因其“投入少、周期短、見效快、易操作”等特點,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拓展了農(漁)業發展空間,生產出更多、更好的農產品和水產品,社會效益突出。稻田養蝦合理利用了土地資源、水面資源、生物資源,提高了土地綜合效益,技術簡單易行,適合農民推廣發展,是興農富民的好舉措,發展前景十分可觀[2]。
近幾年,隨著水產養殖效益的提高和農業產業化步伐的加快,稻田綜合種養的穩糧增效功能已成為湖南農業的新興養殖亮點。在總結以往稻田養殖經驗的基礎上,南縣探索了稻—蝦、稻—鱉、稻—蛙、稻—龜等新模式,涌現出一批以水稻為中心、水產經濟養殖品種(以小龍蝦為主)為帶動,以標準化生產、規模化開發、產業化經營為特征的千畝、萬畝連片稻田綜合種養典型,目前綜合種養面積逾1.8萬hm2,成立了南縣稻蝦種養協會,有專業合作社12家,帶動農戶1萬余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本文對南縣稻蝦綜合生態種養產業發展的過程、優勢、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分析,闡述發展生態綜合種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以期為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參考[3]。
1? ? 發展稻蝦生態綜合種養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1.1? ? 是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
稻蝦生態綜合種養技術是將種稻和養蝦(蛙、鱉、龜等水產)結合起來,把2個生產場所重疊在一起,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充分發揮了水稻和蝦(蛙、鱉等水產)的共生互利作用,從而獲得有機水稻和有機蝦(蛙、鱉)的雙豐收,達到“一水兩用、一地多收”的效果,有利于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該種植模式完全符合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為主抓手,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抓實“富、學、樂、美”四在農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指導精神,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4]。
1.2? ? 農民增收,產業脫貧
根據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結合南縣當地實際,南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遠謀近施,以發展稻蝦生態綜合種養技術為突破口,打造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化,通過科技支撐、科學管理、示范推廣、企業化運作、品牌打造等有力措施,促進了稻米、小龍蝦、蛙、鱉、龜等水產品鮮貨及加工業發展。同時舉辦龍蝦節,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效益達到12萬元/hm2左右。全縣憑借稻蝦綜合種養產業脫貧的困難農戶就有4 000多戶,增強了農民獲得感[5]。
2? ? 南縣稻蝦生態種養產業的發展優勢
2.1? ? 優越的自然條件
南縣地處湘鄂兩省邊陲,四季分明,位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轄12個鄉鎮、133個行政村,行政區劃面積1 065 km2,耕地面積5.83萬hm2;盛產糧、油、菜、湘蓮和豬、魚、蝦等優質農產品,是洞庭湖區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是聞名遐邇的特色養殖大縣及水產之鄉,農林牧漁總產值80.5億元,居益陽市第1位,是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市,獲得“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縣”等稱號。
南縣是全國特色水產養殖加工重點縣,以南茅運河百里特色水產養殖走廊最具品牌力,以“稻蝦輪作”養殖模式最具影響力。縣境有水域面積2.93萬hm2、耕地面積5.83萬hm2,適合發展“稻田養蝦”“葦田養蝦”和“蓮田養蝦”等產業的低產冷浸水稻田2.33萬hm2、葦田600 hm2、蓮田466.67 hm2。
據相關數據,2015年南縣龍蝦養殖面積6 666.67 hm2,產量達1.4萬t,其中,“稻蝦生態種養”面積4 866.67 hm2,小龍蝦產量逾1萬t,稻蝦產值突破5億元,帶動發展二三產業產值4億元,綜合產值突破9億元,從事小龍蝦相關產業的人數逾1.5萬人,小龍蝦商品化率達96%。“稻蝦生態種養”稻谷產量9 315 kg/hm2,食用小龍蝦鮮蝦產量2 220 kg/hm2,平均綜合產值6.63萬元/hm2。
在巨大的經濟效益推動下,2017年南縣發展“稻蝦生態種養”面積近1.8萬hm2,覆蓋全縣12個鄉鎮120多個行政村。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逾2萬hm2,逐步形成了帶動環洞庭湖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產業[6]。
2.2? ? 政策優勢
南縣縣委、縣政府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創建美麗鄉村為中心,高度重視“稻蝦生態種養”工作,將該項工作由過去零散、粗放式的狀態逐步升級為專業合作社、精細分工、科學規模化經營管理模式,并且在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南縣稻蝦生態綜合種養協會,協調、管理全縣的稻蝦種養、銷售等工作,還把該項工作作為精準扶貧幫扶措施,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獎勵種養大戶,截至目前已帶領4 000多戶困難農民脫貧致富[7]。
2.3? ? 科技服務優勢
南縣農業局堅持科技興農為“綱”,用活湖南省“萬民科技人員服務工程”“省科技特派員”等科技幫扶政策,對接了湖南省農委水產研究所、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省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的科技服務團隊,作為自己的科技服務力量。這些單位在優質水稻和蝦、龜、蟹、鱉、蛙等的品種選育、擴繁、種養、病蟲害防治、收捕、保鮮加工、科研人員駐點指導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形成了一整套適合南縣地區的標準化種養技術,為南縣蝦稻生態種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南縣稻蝦、蛙、蟹、龜申報種養技術方面的專利4項,撰寫研究論文7篇,建立專業種養示標準化范園2 000 hm2,以專業園區為中心輻射周邊縣市,累計開展培訓班40多期,培訓超過3 000多人次,舉辦全國性推廣研討會議3次,接待國內相關考場參觀達1 500余人次,舉辦南縣“龍蝦節”3次,累計推廣種養面積逾13.3萬hm2,為廣大從業科研工作者、種養企業和農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
2.4? ? 公司化經營優勢
南縣稻蝦生態綜合種養協會領頭與湖南順祥水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安米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強強聯合,走“科研+專業合作社+農戶+企業+互聯網”之路,將科研推廣、專業種養、市場銷售等方面有機結合,形成線上線下、產供銷一條龍的無縫連接,注冊了“湘妹子”“漁家姑娘”商標,狠抓質量,樹立品牌,將生態有機稻米,蝦、蛙、鱉、龜等的鮮品銷售,冷凍和熟食加工產品呈現給廣大消費者,產品遠銷歐美和東南亞。隨著公司的發展,新產品不斷推出,市場占有率攀升,效益可觀,農民收入不斷增加,依托公司化經營和品牌優勢,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延伸和健康持續發展,如鄉村振興計劃中的釣蝦捕蛙、稻田捉龜(鱉)等項目,帶動了餐飲住宿,活躍了消費者的情緒,增加了產品附加值[8]。
2.5? ? 人文優勢
小龍蝦由一個泊來品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擁有了最為廣泛、龐大的消費群體。當下互聯網的發展,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線上預訂到口味蝦、口味蟹、蛙等美食,附近餐館見單烹制,快遞到家,食客們通過包裝等知悉其是來自南縣物產。當前,物產越來越豐富,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愈加重視,注重原生態、綠色有機食品,而稻蝦生態綜合種養生產出來的稻米正好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加之味道鮮美,故供不應求。
2.6? ? 效益可觀,市場前景好
南縣重點推廣“一稻三蝦”生態效益高的種養模式,水稻收割后投放蝦苗或抱卵蝦進行孵幼養殖,養殖至次年4月小龍蝦上市銷售,一直收獲銷售到6月中旬,再種植一季稻,即一季稻套春季蝦苗、夏季食用蝦、秋季種蝦模式,該模式當前已較成熟,在南縣得到普遍推廣,其年平均效益最高可達12萬元/hm2。
3? ? 南縣稻蝦生態綜合種養產業存在的問題
3.1? ? 小龍蝦育苗時間集中,價格高
南縣采取秋季留部分小龍蝦稻田自行繁育孵化,人工未控制干預,小龍蝦育苗方式單一,供苗時間集中在3—4月,導致供苗前期緊張且價格高漲。由圖1可知,近5年南縣小龍蝦種苗價格攀升,并且于2017年達到峰值60元/kg,使新進入的小龍蝦養殖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后期養殖盈利堪憂。
3.2? ? 養殖模式亟待升級
作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餐桌網紅,小龍蝦的消費需求并不分淡旺季節,但受養殖模式影響,南縣小龍蝦價格如坐過山車般直上直下,從3月1日開春的72元/kg飆升至3月中旬的110元/kg,然后逐步跌破80、60元/kg,直至30元/kg(圖2)。
由于采取一季稻種養模式,且南縣大部分稻—蝦種養稻田環溝開挖標準較低,溝淺且窄,龍蝦缺乏安全度夏水環境條件,尚不能實現稻蝦共生。因此,受一季稻種植撒播方式影響,稻田在5月底要求干田退水,商品小龍蝦被迫短期集中在此階段上市拋售,導致價格下跌。
3.3? ? 小龍蝦產量高,但規格小,價格低
南縣稻田田間工程標準化不高,環溝淺且窄,棲息水草(輪葉黑藻和伊樂藻)種植少,小龍蝦生存條件受限,加之管理技術粗放,不投或較少投喂龍蝦配合飼料,導致小龍蝦規格小,尾肌肉不飽滿充實,分級上市市場價格低,利潤降低。從圖2可以看出,市場對大規格小龍蝦的消費需求非常旺盛,同一時期35 g以上小龍蝦與統貨小龍蝦的價格差別甚至達到40元/kg。
3.4? ? 小龍蝦養殖推廣面積非理性擴充
南縣稻蝦種養發展形勢好,推廣力度大,近5年時間養殖面積增長1 700倍,從2013年的1 000 hm2發展至2017年初的1.8萬hm2(圖3)。隨著南縣小龍蝦推廣及輻射面積的擴大,小龍蝦種苗、養殖病害、成蝦銷售價格等系列問題逐漸出現,在未對小龍蝦產業進行模式升級的前提下,推廣面積越大,面對的問題將會越多。
4? ? 南縣稻蝦產業發展建議
南縣應該充分發揮縣域內低洼冷浸低產稻田以及水域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稻田耦合,延長稻蝦綜合種養產業鏈,拓展小龍蝦供苗時間,錯開上市高峰期,延長小龍蝦上市時間[9-10]。
4.1? ? 改進小龍蝦養殖技術,升級種養模式
4.1.1? ? 探索南縣稻蝦多種養殖模式。逐步完善稻蝦養殖技術規程,建立南縣特色的稻蝦養殖技術標準。改目前稻蝦連作為稻蝦共生,延長小龍蝦的養殖周期,拓寬小龍蝦上市供應時間,同時發揮本地資源特色品種優勢,豐富綜合種養品種,拓展稻蝦模式至稻+龜鱉、稻+青蛙、稻+青蝦等模式。養殖模式升級的前提條件是要改進田間工程,按照稻田面積的10%來開挖環溝,要求環溝深1.5 m、寬3~4 m,同時種植輪葉黑藻等水生植物,為小龍蝦提供良好的棲息生長環境,促進小龍蝦的健康生長。
4.1.2? ? 小龍蝦苗種供應升級。在現有自繁自育、人放天養的基礎上,探索小龍蝦池塘集中繁養一體化,延長供苗期。通過搜集抱卵小龍蝦,集中于人工控制光照、水溫、水位、水質、飼料等條件的池塘,進行人工繁育,確保小龍蝦苗種出苗時期一致,規格均勻,供苗時間長[11]。
4.1.3? ? 小龍蝦育肥、增重升級。針對南縣稻田小龍蝦目前規格小、爆頭蝦少、售價偏低的現狀,采取2條措施。一是將稻田小龍蝦大規格苗種轉移至適宜水質池塘強化育肥,投喂小龍蝦專用配合飼料,提高上市規格,從而獲取更高利潤;二是改插秧撒播方式為拋秧或機插方式,延長稻田保水時間,從而延長小龍蝦育肥期[12]。
4.2? ? 普及農業保險意識,控制養殖風險
一方面,政府要高度重視,由農業主管部門牽頭,將農業保險業務引入稻蝦種養模式,各合作社購買農業保險,改變農業靠天收的慣性思維,增強農戶的信心和獲得感。另一方面,將技術擺在第一位,要根據小龍蝦生長習性,劃定稻蝦適宜推廣區,不提倡高位田或水源供給困難、保水能力差的稻田養殖小龍蝦,以降低養殖風險,合理推廣小龍蝦養殖。在稻田種植過程中,加強農藥使用監管,篩選稻蝦低毒高效農藥品種,加強養殖風險防范意識,普及農業保險政策,防范天災人禍對小龍蝦養殖產業的影響。
4.3? ? 重視生態環保,發掘廢棄物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南縣2016年稻蝦養殖面積1.6萬hm2,小龍蝦年產量4 萬t,即每年有3萬t小龍蝦的蝦頭、蝦殼等廢棄物,既嚴重污染環境,也浪費了小龍蝦資源。建議投入資金開展小龍蝦廢棄物深加工循環綜合利用技術,開發甲殼素、殼聚糖、蝦紅素、蝦青素、蝦蛋白粉、生物復合鈣等下游產品,提高小龍蝦產品綜合效益,減少環境污染。
5? ? 結語
綜上所述,稻蝦生態綜合養殖項目在南縣正處于發展壯大階段,養殖模式及養殖環節還存在諸多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但該項目已呈現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燎原之勢。其一,作為精準扶貧產業之一,已列入政府發展規劃,并得到有力的支持;其二,稻蝦養殖具有明顯的生態效應,通過稻蝦綜合種養,可節約水面,提高水稻、水產品質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其三,稻蝦養殖可提高稻田綜合利用率,提高稻田種養效益,實現農戶增產增收,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也更加要求養殖戶及相關人員按照經濟規律,著眼市場,平穩發展,不能急于求成。當前,農科科研單位應該做好基礎工作,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主旋律,服務好農戶和企業,將稻蝦生態綜合種養產業做實、做好、壯大、繁榮。
6? ? 參考文獻
[1] 丁德明.克氏原螯蝦[J].湖南農業,2013(7):25.
[2] 李強國.發展稻田生態種養推進綠色高產高效[J].農業知識,2017(1):32-33.
[3] 徐榮華.南縣稻蝦產業富民強縣[J].湖南農業,2017(1):11.
[4] 冷國山,吳超紅,林松柏.稻蝦共生推進漁業轉型升級[J].湖南農業,2017(12):16.
[5] 錢炬炬,雷曉峰,李宏亮,等.益陽市南縣“稻蝦生態種養”一二三產業整合發展探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8(3):43-46.
[6] 秦勇.環洞庭湖區稻蝦共生種養技術[J].當代水產,2017(12):86-87.
[7] 吳昊鶯.金融支持稻蝦共養合力助推精準扶貧[J].金融經濟,2016(9):151-152.
[8] 鐘斌,金紅春,揭雨成,等.洞庭湖區稻蝦共作模式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7(10):60-62.
[9] 徐長春,陳少愚.湖北省稻蝦綜合種養發展淺析[J].中國水產,2018(10):52-54.
[10] 孟順龍,胡庚東,李丹丹,等.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2):146-152.
[11] 程建平,汪本福,張枝盛,等.湖北省稻田綜合種養現狀和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7,56(22):4217-4220.
[12] 隆斌慶,陳燦,黃璜,等.稻田生態種養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作物研究,2017,31(6):60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