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嶸
摘 ?要 ?隨著社會化媒體的快速成長,“點贊”作為Web2.0時代供網民互動的運用插件,其“一鍵式”點贊的人際互動方式很大程度上適應了當下青年群體“快、便、短”的網絡社交需要?!包c贊”帶來全新體驗的同時,也改變了青年群體的人際交往方式。“點贊”本身具有曖昧性,由于青年群體理解力的不同,微信“點贊”對青年群體產生了多重影響。文章結合“點贊”行為和動機,破析“點贊”行為對青年群體人際傳播的影響。
關鍵詞 ?點贊;人際傳播;青年群體;社交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5-0039-02
1 ?“點贊”的起源和發展
“點贊”功能最早源于2009年Fecebook推出的“like”按鈕,隨著國內各大同類網站,如博客論壇、微博等紛紛將這一應用引入,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的“點贊”工具的跟進,越來越多的網民群體習慣下意識的點個贊,使得“點贊”成為當下青年群體在社交網絡平臺上互動的新方式。微信“點贊”適應了網絡時代“碎片化”閱讀要求。
“點贊”行為多集中于青年群體,點贊已經成為網絡傳播中青年群體最受歡迎的互動行為之一。依據美國加州大學羅森的抽樣調查,發現有50%的“90后”少年每天點贊一次或多次,而且42%的“80后”青年也有類似的行為。此外,按照2014年6月公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來看,網民比例中青年群體的占比最大,其中20~29歲年齡階段已經占到總體的31.2%。當前,“點贊”功能仍然活躍于中國主要的社交網絡平臺上,并且作為快捷的傳播方式贏得了網民的喜愛。
2 ?“點贊”行為的動因
“點贊”反映了青年群體對點贊內容,發布人的認同或者習慣性行為,并幫助人們實現基于不同動機的社交需求,綜合分析,筆者認為當下中國青年群體的“點贊”動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表達虛擬的同感性為青年群體提供“支持與愛”
當下,青年群體作為“點贊”族中重要的主體部分,他們伴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出身,對于媒介的依賴和使用程度較高,使用微信等社交平臺進行互動交流已成為他們人際傳播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將“點贊”作為一種社交行為,“求回贊”,表明人們內心渴望獲得他人的支持、認同。但在人際交往中,青年群體在現實面對面的人際傳播中往往很難得到來自語言上的認同和鼓勵,而在虛擬的社交網絡平臺上,微信中的“點贊”能夠提供心理以及社會支持,使主體間發生情感的互動,能夠通過這種互動連接彼此,讓青年群體感受到其他群體遠距離的情感認同,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吐露心聲和表明觀點,使自身在話題參與時獲得一定的自我認同感。
2.2 ?對人際傳播“強弱關系”的自我調適
通過微信“點贊”進行互動有強關系和弱關系兩種參與,在中國人際傳播中可體現為陌生人際關系和熟人人際關系。出于對這種人際關系的調試,人們通常會選擇用點贊的方式“刷自我存在感”,表達自己對對方的關注,并體現在對這兩種關系的互動程度上。在陌生人際關系中“點贊”表示對方已接受到信息,而在熟人人際關系中,互動雙方的程度更為深刻,“點贊”也蛻變成為社會中人際關系的一種反映?!包c贊”作為網絡人際傳播中的交流互動,很大程度上充當了現實互動情景中聆聽、認可或點頭的意義工具。
2.3 ?出于娛樂或調侃的目的交流情感
在網絡亞文化成長下的青年群體,通常處于惡搞和娛樂的心態,對他人悲慘的遭遇或者難過的事情點贊,加以調侃以交流情感,這種調侃或帶有鼓勵的含義或帶有“損”的含義,通過“損友”之間與對方的相互調侃緩解壓力、打發閑暇時光,增進與對方的情感交流。這是青年群體受到網絡亞文化心理影響產生的特殊行為表現。這種行為多是當下中國青年群體特有的娛樂精神和交流方式,其本意是好的。
3 ?“點贊”行為對青年群體人際傳播的影響
3.1 ?“點贊”對人際傳播的積極影響
1)青年群體能夠更好的控制自我人際關系。在網絡人際傳播中由于交流雙方無固定場所與地點,個體流動性較高,人際傳播具有偶然性和不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青年群體人際傳播的目標不是建立一種長期穩定的關系,而是出于某種需求出現的短暫性關系。青年群體可能會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進行付款,或者通過微商進行購物等出于暫時性的需求通過的“好友”請求。且雙方可通過“清理”不必要的關系而輕易的結束這種購買關系,不會與其進行更多的互動。因此在網絡人際傳播中,交往對象的選擇更為自主和可控制交往的進程,人際傳播在“一鍵式”刪除下,具有更強的流動性和短暫性,能夠更好的控制自我人際關系。
2)“點贊”重塑青年群體話語權和表達權。微信“點贊”能夠為青年群體提供一個平等交流互動的平臺,并且能夠為他們獲取相對應的話語和表達權。在微信為例的社交網絡平臺上,青年群體能夠與不同的對象進行同等交流,通過發布朋友圈和信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看法,此外還可以轉發其他權威的觀點間接表達自己不敢在現實人際傳播中與長輩交流的問題,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通過“點贊”進行參與和發言,是一種直觀的話語表達方式。同時,針對社會和生活中的重點事件和熱點話題,青年群體能夠通過微信轉發和“點贊”來表達立場和意見觀點。
3)加強青年群體的人際互動。微信“點贊”作為供網民互動的小插件,加強了人與人間的交流互動,不拘束于現實人際傳播模式,具有極其強大的包容性?!包c贊”的非文字描述和語言的表達,適應了青年群體快節奏人際傳播的需求,實現了打破時空的互動意愿。很多人通過“點贊”認識到有同樣興趣和關注的其他網民,通過加好友進行基于社交平臺的溝通交流,通過“點贊”的初步互動和之后的深度交往互動,有利于青年群體之間的人際互動。
3.2 ?“點贊”對人際傳播的負面影響
1)“一鍵式”點贊,弱化現實人際互動。在現實的人際傳播中,人們通過面對面的接觸、談話交流,來增加雙方互動程度以增加彼此的了解。而微信的一鍵式“點贊”雖能快捷的應對各種虛擬對話場景,但也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在快節奏的生活化場景中選取快捷的聯系互動而忽視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這種逃離真實的溝通傾向于淺層化的交流,使很多青年人在網絡上“滔滔不絕”而在現實交流中“沉默寡言”進而弱化了現實中的人際互動。
2)帶來“攀比”心理,加重青少年對現實的不滿。由于物質文化帶來的“攀比”心理的影響,青年群體用戶們往往會比較自己和好友收到的“贊”,認為“贊”越多表示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和支持度越高,更加具有“人緣”。為此,點贊也能成為“攀比”的目標,因此在社交網絡中他們往往展示自己更好的一面:人們在吃飯前或旅游中,傾向于先拍照發朋友圈。曬美食、曬成就在朋友圈比比皆是,然而,通過這種信息傳播會讓他人產生一種對照,從而得出“別人比我過的幸?!钡慕Y論,加重青少年群體對現實生活狀態的不滿。
3)“點贊”的語義表達的曖昧性阻礙了青年群體的傳播。當下,中國青年群體是伴隨大眾傳播媒介出生的一代,在網絡亞文化的影響下,導致這一群體對于負面信息的解讀也帶有娛樂化色彩,這種調侃的點贊行為有時會被誤讀為惡意的嘲諷和“落井下石”,導致人際間的隔閡甚至是沖突。加上“贊”自身帶有曖昧性,青年群體對信息的解讀信息又帶有明顯的后現代化特征,容易進行去掐頭去尾、囫圇吞棗的不當處理,這就造成單一功能的“點贊”難以完整的表達信息。人們會忍不住揣測對方點贊的內在態度和真實意圖,這一心理過程加重了人際傳播的焦慮感和負擔。
4 ?結束語
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人際傳播中的互動增多,中國人際關系中的因素對青年群體仍然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一鍵式“點贊”的交流互動促進了青年群體的溝通,同時由于其曖昧性的含義以及解讀差異阻礙了交流溝通的障礙,“點贊”表達虛擬的同感性能夠給青年群體帶來心理上的支持,幫助他們進行好友間的聯系,但是通過這一“快、短、便”的傳播方式并不能加深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只有線上線下組合式的人際互動才能更好促進青年群體的人際傳播。
參考文獻
[1]宋倩,廖昌蔭.當代中國的人際關系特點分析[J].欽州學院學報,2007(1):105-107.
[2]王斌.“點贊”:青年網絡互動新方式的社會學解讀[J].中國青年研究,2014(7):20-24.
[3]屈勇.網絡人際交往對中國人際關系模式的影響[J].社會心理科學,2008(5):46-50.